首頁>育兒>

家長的教育中,帶著對孩子濃烈的關愛,恨不得替他們去承擔所有的挫折。家長最擔心的,無非就是孩子不聽話,然後不守規矩,因為這兩個壞習慣一旦養成,孩子接了下來的表現會差強人意。沒有規矩,就沒有束縛,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傷害。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聽話,大多數時候永遠都是大人在講,然後讓孩子去聽,甚至要求他們照做,而且不準出錯。家長總覺得,他們走過了很長的路,所以社會經驗更豐富,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要求孩子。可他們忘了,孩子也是需要成長的,不能總是讓孩子去聽,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表達。

那些總是打斷孩子的家長,你們的教育方式有些矛盾,即希望孩子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同時又在剋制他們的表達。試問一下,孩子連表達的機會都被遏制了,他們又該如何養成好的表達能力呢?允許孩子反駁,鼓勵他們說出心中所想,才是合格家長在教育中的表現。

如何才能讓孩子勇敢的表達呢?生活中有四個方面要注意

學會接納

要接受孩子的所有需求,讓他們暢所欲言的去表達,哪怕有些不切實際。只要說出來,就證明孩子已經勇敢了一小步,戰勝了內心的膽怯。不要試圖去改變孩子,也不要讓愛變得有條件,只有在父母這裡體會到了被尊重和自由,孩子才敢於表達。

要把接納落到實處,不僅僅只是接納孩子表達出來的話,還要接納他們的很多行為。要知道語言和行為是緊密相連的,說出來的話是需要用行動去詮釋的,一併接受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也是一種無聲的鼓勵。

用適合的語言跟孩子對話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在提高,這時家長說話的方式和用詞也要長大才行。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這樣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談話慾望。很多家長跟孩子對話時,喜歡用“兒化音”或者是“疊詞”,總感覺自己在跟一歲的寶寶對話一樣。

周圍人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影響很深,尤其是父母。若語言水平長期停留在比較幼稚的階段,那麼孩子在表達方面肯定也會存在問題。家長要用正常的語氣跟孩子對話,並且不說髒話。

做陽光型的父母

不愛表達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多少都有些內向,不喜歡跟別人有太多的交流。做個陽光心態的父母,保持著明朗的性格,不管是與人相處還是遇到困難,都能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尤其是與人交往時,會因性格的優勢,迅速跟對方展開交流。若是孩子一直跟在身邊,相信他們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即便到了陌生環境中,也能很快開啟“市場”與人攀談對話。

生活中不要總是嚴厲的去批評孩子,給他們多一些的空間,不管是相處方式還是日常交流,都要保持陽光般的味道,照亮孩子的內心。情緒是會傳染的,父母的陽光心態也會不自覺的傳遞給孩子,他們自然就敢於表達。

父母要有聽的興趣

有時並不是孩子不想說,而是他不知道該說給誰聽,就連身邊最親的父母,也沒有想要傾聽的慾望。所以說,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想要傾聽,而且很有興趣濃烈。當孩子開口表達時,父母要假裝自己很“無知”,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即便孩子說的自己已經知道,也要認真的聽下去。試想一下,孩子說了沒兩句,家長就表示自己“聽過”或者“知道”,那麼他肯定沒有說下去的慾望。

另外家長要強迫自己感興趣,可能孩子的話題很簡單,或者沒有任何內涵,只是隨口一說。雖然家長覺得很無聊,可是為了激發出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也要積極的做好配合工作,自然而然的給孩子迴應。表達時最期望的就是得到迴應,這樣表達的人才覺得有成就感。

總結

表達能力都是透過實踐鍛煉出來的,家長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勇敢的開口,讓他們把內心的話都傾訴出來。當然家長也要做好“陪練”的工作,因為孩子在說的途中,需要有觀眾傾聽和迴應。不要去評判孩子表達的好壞,要把目光放在他是否敢於開口,這樣孩子的進步會更大一些。

11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為什麼會頻繁吃奶,以及如何讓寶寶規律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