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父母,常常聽到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說:“苦什麼,都不能苦孩子”。

對這句話中“苦”的理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因此,父母在對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方式和狀態。

有一類家長,孩子的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在物質方面吃過苦,受過累,在教育方面沒有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這是他們認為最大的“苦”。

所以,等到自己有了孩子,當了父母之後,一直帶著“補償心理”,想方設法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要讓孩子接受最優質的教育,以彌補自己當年沒有享受過的“甜”的味道。

另一類家長,家庭並不富裕,收入也不高,父母平時省吃儉用,但是給孩子的花費佔家庭支出首位。

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給孩子提供的包括吃穿、生活學習用品等,都是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也是一擲千金。

還有一類家長,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是因為父母有攀比心理,看著別的孩子吃得好,穿的是名牌,上的是私立學校,於是,家長也憋足了勁,拼命想要給孩子也提供和別的孩子一樣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

但是現實很無奈,本身的家庭收入又非常有限,因此陷入了又想“優質育兒”,卻又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的矛盾之中。

父母愛子心切,盡其所能,傾其所有地希望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

要解決“優質育兒”和“經濟壓力”這兩者之間矛盾的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一、父母對於什麼是“優質育兒”的理解是否正確?

首先,“優質育兒”與“多花錢、花大錢”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我們可以注意觀察一下,那些教育得好,發展得好的,身心都健康的孩子,都不是用錢砸出來的。這些孩子的身後,都有著懂教育、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

那麼,什麼是“優質育兒”?

在現有的家庭條件下,給孩子提供了必要的物質生活;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讓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為孩子營造了有愛的家庭氛圍,並且付出了儘量多的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這就已經算得上是“優質育兒”了。

有一種一直存在著爭議的觀點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度多如牛毛的培訓機構,透過誇大的宣傳和不遺餘力地推廣,讓很多父母誤以為這句話中的“起跑線 ”,就是上培訓班,上昂貴的私立學校,請高水平的老師當家教等意思。

其實,孩子的“起跑線”,不是外在的那些教育資源和條件,影響孩子的真正的起跑線,恰恰就是孩子的父母本身。

父母自身的修養、學識、勤奮、示範以及給予孩子愛的家庭和心靈的撫育與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能夠贏得勝利的起跑線,也是真正的“優質育兒”的核心。

二、在培養孩子的投入方面,父母是否能夠做到“量入為出”和“量力而行”?

如果父母因為要給孩子提供所謂的"優質教育“,卻讓家庭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正常的生活,這就是本末倒置,捨本求末了。

特別是不要因為父母自己的虛榮心,而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去跟別的孩子攀比。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攀比,是一種心魔,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如果一味地攀比,會讓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痛苦的境地。

所以,父母首先要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條件,做到量入為出;然後要適當地降低不切實際的期望,不要攀比,而要量力而行。

在物質生活上,培養孩子物盡其用,不浪費的好習慣;在生活作息上,培養孩子按時吃飯、到點睡覺的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在學習上,培養孩子專心聽講,專注做作業,及時複習,提前預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心理健康上,培養孩子與人為善,待人接物有禮貌,情緒穩定,心理陽光,性格隨和等好的心理狀態和高的情商。

而作為父母,多關注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多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信任和安全感,多給孩子做愛讀書、愛學習、愛生活、愛家人、愛工作的積極上進的好榜樣。

如果父母能夠從內而外地培養孩子,用心地陪伴和關愛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在充滿愛的氛圍的家庭長大,是不是就不再需要為了買巨貴的學區房而弄得自己殫精力竭了?也不用再為如何解決“優質育兒”和“經濟壓力大”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而煩惱了吧?

衷心祝願我們的父母,都能夠用心地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在自己家的書房裡,還是在和孩子共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都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1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調查表太迷惑,要求填寫媽媽“生育史”,引發眾多家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