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類似這樣的語句,相信你一定不陌生。

本是一句用於調侃爸爸們對女兒的寵溺之情,然而卻在網路上慢慢變了味。看似是一個溫馨的比喻,實則卻是一種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對“小情人”這個詞可以很好的把握度,可是孩子不一樣。她們對“情人”、對“愛”的界限模糊不清,處於情感認知的懵懂期。

“爸爸很愛我,所以我是爸爸的小情人,那麼和爸爸一樣的親戚愛我,是不是我也是他們的小情人?”

這樣與“情人”無關的感情,會給孩子帶來情感上的認知錯誤。

讓人更為驚訝的是,網路上就有這樣的父母為了博取關注,刻意營造“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將日常生活誇張放大。可能這只是個段子,但給人的感覺是不舒服的。

“老公要去同學聚會美女如雲,不想讓他去可又說不出口,沒想到他的小情人,穿著我的提臀褲給他跳了一支舞,他就不去了。”

“穿著我新買的提臀褲去撩她老爸,真是找打。誰家的兒媳婦你們快領走,我不想替你們養了。”

類似這樣的生活畫面太多太多了,刻意打造“父女CP”,爸爸對女兒無比寵溺,女兒對爸爸無比依賴,但對自己的媽媽卻是毫無尊重。

這樣就真的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認知嗎?

一邊笑著說:“女兒是爸爸的情人”,一邊自嘲地說道:“自己只是個送貨的,始終是個外姓人。”

無論自嘲是真是假,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畫上一道與母親的情感鴻溝。爸爸有意無意地冷落媽媽,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

對媽媽最大的尊重來自於爸爸的態度,爸爸對媽媽關心、愛護、疼惜,無疑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責任感。

父女之間的親情,原本就是溫暖和聖潔的。根本不需要用“情人”這樣的字眼和所謂的CP。

正所謂:“女大避父,兒大避母。”越是自家人,越應該注意才對。

身體界限感的缺失,很多時候意味著性教育的缺失。

與爸爸“互撩”、和親媽“互懟”,這些越界的詞語常常被錯誤運用,誤導孩子正確地認知與異性之間的關係。

很多有女兒的家庭,爸爸把女兒視作為“小情人”,所有的關愛都給了孩子,大部分都忽視了家裡的另一位成員的感受,那就是媽媽。

記得曾經看過一期綜藝節目,節目中大S大訴苦水,稱自己本來是有老公的寵愛,現在全都被自己的女兒搶走了,想要和自己女兒交換人生,這樣可以得到爸爸很多的寵愛。

自己已經很喜歡女孩,後來老公對我像對孩子一樣,我就不想生女孩了,因為女兒會和我爭寵。

家庭關係就像是一個三角關係,讓這個三角形最穩固的方式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倚。

一個家庭中,如果媽媽得不到爸爸的關注和尊重,對孩子未來情感的發展一定是有缺陷,潛移默化地影響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畢竟恩愛的夫妻,才能擁有幸福的家庭和情感完整的孩子。

好的親子關係,一定要注意分寸。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都要時刻注意。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異性親子間對嘴親吻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困擾,可能會刺激孩子的性意識,進而引發孩子性早熟,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張亮就為全天下的爸爸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在一期節目中,他嚴肅地表示,自己不會親吻女兒的嘴巴,而是親吻額頭和手背。

“因為父親畢竟是異性,要讓女兒從小養成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

可能有人會說:“我把女兒叫做小情人,只是表達對孩子的喜愛而已,心裡並沒有其他什麼想法,乾乾淨淨,有什麼問題?”

但,許多把孩子當作“情人”的父母,其實是享受孩子對自己的依戀,為了維持這種依戀,他們會引導孩子一直親暱和依靠自己,讓孩子難以獨立。

前幾年曾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媽媽陪兒子睡覺,一直陪到兒子考上大學,媽媽居然到租房繼續陪,直到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後依然如此。這個兒子說離開媽媽就睡不著,至於找女朋友成家更是想都不想。

案例雖然極端,但是也反映出了過分寵溺對孩子的傷害是有多大。每一個情感有缺陷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注意界限感的父母。

有些孩子“戀父”或“戀母”到了極致就完全忽略了家裡另一個人的感受,甚至口無遮攔。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說過:

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

父母要想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男女相處的界限。

讓孩子懂得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寶貴的,這樣孩子才能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活得獨立而幸福。

疼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尊重,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們小時候沒少捱打,照樣身心健康,現在的孩子怎麼就打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