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吃喝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不但要考慮孕媽自身的營養需求,還要充分考慮寶寶的需求。萬一吃得不好,寶寶發育受到影響,那就是徹底輸在起跑線上了,這想必也是每一位準媽媽都不願意看到的吧。所以一旦懷孕,不僅僅是自己會更小心,就連身邊的人也會不斷地提醒你注意。
然而別人的好心卻也未必真得好,尤其是在孕期和月子期飲食這件事上,很多所謂的"老傳統"其實是錯誤甚至有害的,孕媽們一定要早做分辨。記得去年表姐懷孕的時候,就差點因為吃東西弄出事來。
當時她才懷孕兩個多月,抱孫心切的婆婆聽了後,就趕緊從老家跑過來照顧,還從老家帶來一大堆滋補的土特產,光是老母雞就有足足6只,本來不怎麼大的冰箱瞬間給塞滿了。
從那以後,督促媳婦吃東西就成了表姐婆婆的主要任務,每天都追前追後地提醒表姐該吃東西了。表姐本來食量就小,再加上當時孕期反應有點重,胃口極差,婆婆的好心,反而成了她避之不及的"糟心"。
雖然很抗拒,但耐不住婆婆的軟磨硬泡,以及經常拿孩子說事,表姐還是硬著頭皮吃了很多所謂的"補物"。
結果到三個多月產檢的時候,醫生警告說胎兒有超重的跡象,要求表姐控制食量,尤其是熱量太高的食物要少吃。被醫生這麼說了後,表姐很害怕,回去就跟婆婆說明原由,再也沒吃那些所謂的民間補物了。
懷孕了就得補身體,這是很多老一輩的看法,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媽媽吃得多,胎兒才能發育得好,以後才能生個大胖小子。至於孕媽會不會長胖,會不會有其他的健康隱患,這些人就不在意了。
事實上,懷孕後的飲食非同小可,每個階段的側重點也不一樣,胡吃亂吃,不但會吃壞孕媽自己的身體,更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孕期飲食應該如何安排?照著這個順序吃就沒錯了1. 孕早期不必加大飲食量
從推算的懷孕起點到懷孕三月末,就是所謂的"孕早期"。這段時間內,胚胎的增重不明顯,主要是在進行分化。所以寶媽不必刻意加大飲食的量,以前吃多少現在就吃多少,但要注意營養均衡,以及不能吃過於重口的食物,除此以外再無忌諱。
2. 孕中晚期加大飲食量,並少食多餐
到了孕中晚期,也就是懷孕3~9個月,孕婦的食量就應該有所增加了,原因是胎兒正在迅速發育,體重增長很快,只有攝入充足的養分,才能滿足胎兒的發育所需。但另一方面,由於子宮的擴張導致胃部受到壓迫,寶媽每次能吃進去的食量反而減小,所以最好採用少食多餐的策略,這樣更有利於消化,也能保證攝入的養分充足。
照著上面的順序來安排孕期飲食,基本就不會出什麼大錯了。在此基礎上,則可以參考一下孕媽自己的口味 ,以及避開重油、重鹽等不健康的食物。同孕期飲食一樣,生完孩子後的一段時間內,寶媽的飲食調理也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坐月子期間,產婦的飲食也是個大問題,這樣吃最健康以高蛋白、營養均衡的食物為主
產後的孕婦需要利用"食補"來迅速恢復身體,以便更有精力地帶娃和哺乳。而最能補身體的食物,則需要滿足兩個要求:一是高蛋白,二是營養均衡。蛋白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多吃高蛋白食物,產婦身體恢復快,也更容易下奶;
營養均衡則能提高吸收率,在滿足營養攝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輕產婦的消化負擔,可別小看這一點,對於剛生完孩子身體還很虛弱的產婦來說,吃好睡足是一件奢侈的事。
不要迷信濃湯這類所謂的"補品"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總覺得湯是最有營養的。所以哪家媳婦生了孩子,婆婆或者親媽準會給她熬所謂的"大補湯",比如老鴨湯、老母雞湯、鯽魚湯等,有說是為了補身體,也有說是為了更好地下奶。
其實所謂的大補湯,對產婦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越濃的湯,鹽和脂肪的含量就越高,除此以外,則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物質,所以喝濃湯除了加重代謝負擔,讓產婦更容易長胖之外,並無半點好處。
孕期和月子期的飲食,不但關乎寶媽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關係到寶寶的生長髮育。只有寶媽吃得好、吃得健康,寶寶才能擁有更強健的體格和更聰慧的大腦,從而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實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