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就承載了家庭的希望與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
父母都會想著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上一篇文中,我用《父母的語言》這本寶典,用科學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父母語言的重要性——3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我們可以塑造大腦。
真正的教育,從孕育了胎兒那一刻,就開始了。
那麼,這個語言環境的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會有何不一樣的效果?
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嬰兒們生下來什麼也不會說,什麼都不懂,盡力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好了。白白錯過了三歲前這個大腦迅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其實,胎兒就已經有感知的能力,幾個月的嬰兒有思維感情甚至道德觀。
在這裡,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生活中真實可見的案例。
我就是與《父母的語言》不謀而合,受益匪淺。
在女兒幼時我並沒有閱讀到這本科學書籍,只是憑藉自己的知識積累和感悟,覺得應該這樣做。如果當時能有幸得到這本書系統細緻的指導,我相信會更好。
當醫生告訴我懷孕快三月了,又意外又喜悅,真的是笑的合不攏嘴。不知道胎兒性別,也不想提前知道,就給寶寶起了一箇中性的乳名,給她寫信表達愛意,與她說話聊天,聽音樂,給她讀優美的散文。
整個孕期,除了後期行動不那麼敏捷外,沒有任何不舒服,連嘔吐噁心都不曾有。
細數完春花秋月夏雲冬雪,女兒來了。胎兒發育太好,剖腹產,八斤二兩,頭髮烏黑到耳,像滿月的孩子。被醫生拍了一巴掌哭了一聲,之後回到病床上,就瞪著眼睛到處看,基本不哭,很安然。
孩子很好帶。她二舅從外地來看她,好長時間也不見哭,還擔心的問,是不是不會哭。時光悠悠然,每天在愛撫,聊天,笑語中度過。
三個月大時可以豎著抱了,牆上的貼上畫就成了談話的另一內容,日月星辰,雷電雨雪,有圖有字指給她看。當時也不知道她究竟懂不懂,只是因為她很乖,沒事可做。
我們一直沒用尿不溼。她爹不讓用,嫌不舒服,就墊紗布。月子裡就開始偶爾把屎尿,也能成功幾次。一天的尿布攢一起,她爹下午回家洗,洗完再拿熱水燙,好傢伙,一點兒也不誇張,“比毛巾還白”,這是鄰居給的評價。孩子三歲前,洗頭髮也是孩爹洗,我負責抱著;午飯是早晨給做好了,再去上班。我的沒事可做,孩爹功不可沒。所以,需要記一筆功勞。
四個月時,能模仿用杯子喝水了。那是一晚飯時,她爸慣例抱著她坐在腿上一隻手攬著半躺在胸前,另一隻手拿酒杯喝酒,忽然在一次端酒杯要喝時,她突然抬手攬住爸爸的手把杯子往自己嘴邊拉。把我們笑的不行,趕緊找杯子裝上水讓她試試,從那以後就會用杯子了。
六個月大自己會坐了,一套0歲讀物叢書就可以擺在眼前翻著講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本關於顏色的書。因為在兩歲時顯現了學習的成果。一次坐路線長的公交車,有人售票。上車後,我抱著她坐在了前邊,她環顧了一下指著後面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坐藍色椅子,我想坐那些橙色的”。那個售票員從前面追到了後面,問孩子多大了,驚歎道:“她竟然知道橙色,像她這麼大的孩子都分不出顏色來”。我就想到了她六個月時學習的這本書。那時還認識棕色褐色等不太常說的顏色。
孩子七個月時表現了複雜情感的流露。一個晚上睡前餵奶,被她剛長出的小牙不小心劃了一下,突然的疼痛讓我驚叫了一聲。就這一聲,讓她哭了起來,不肯再吃奶,我又哄又道歉,跟她說:媽媽是因為疼才叫起來的,不是在嫌你斥責你,媽媽愛你。哭了好久,才哄好,繼續吃奶。她有了自己的情感波動。餵奶也只被劃過這僅有的一次。
孩子九個月時,臨近過年。我們一家三口去批發市場買糖。備年貨的人挺多,挑選好了排隊等著稱重付款。孩爹抱著娃,我在旁邊逗著娃。我就隨手拿了一塊糖遞給她,想著讓她玩,不發急。結果她一下子把手背到後面去了。我有點懵,不確定她這是怎麼了,難道是知道,這不是自己的東西嗎?
等付完款,走出那個店,我又從袋子裡拿了一塊糖遞給了娃,她這次接了過去。我確定了,她明白了自己的,他人的區別。很神奇是不是?有太多孩子好幾歲了隨便拿別人東西,家長會說孩子小,還不懂事。其實,這是誤區。小孩子能懂得,關鍵是家長是不是有這個意識去引導和教育。
過年是回爺爺家過的,大包小包的衣物、玩具就堆在床上。那個早晨起床後穿衣,我就拎過來姥姥給娃做的大厚棉褲,鄉土氣息的花色,棉花的,絮的厚厚的,可倒暖和。放在她腳邊,準備給她穿上。她拿過來棉褲,嗖的給扔一邊去了,趴著把姑姑給買的棉褲拽了過來,大紅色,繡著小熊的,要穿這個。哈哈,這就知道愛美了,有了審美能力和選擇。
孩子十一個月大。也是晚上,她坐在床中央,我和她爹分別半躺在她旁邊,看報紙。一看書看報就沉浸其中,誰也沒出聲。她突然從我手中把報紙抽到她腳前,指著標題的字,使勁點呀點。這是讓我念給她是什麼字呀。娃有了自主要學習的意識。
孩子一歲,會說話了。會要求媽媽給她讀故事,會自己識字了。我還記得,看電視天氣預報,是先出城市名字,然後播報是什麼城市。那個昆明一出來,她就唸“屁明”,讓我樂不可支。一看,昆和屁還真是像吶。
晚上臨睡故事是必唸的。相同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有時候我也疲憊,就敷衍,有些語氣助詞就省略掉了,她會立馬糾正我,應該是什麼。就這樣,她先把故事一字不落不錯的背過了,然後就順著故事自己把字認識了。三歲時已經能自己看書了。
這是我娃的嬰兒時期,比較大多數同齡孩子,不太一樣的地方。
下一篇文章,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女娃的案例,就更知道從小的語言環境有多重要。
寶媽們,不要錯過3歲前的最佳年齡,讓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愛做加持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