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和泰戈爾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自然是創造的源泉,只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才有機會發現和創造。
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裡的孩子,遠離大自然,被剝奪了享受大自然的權利,實際上也失去了透過感官接受刺激,儲存資訊的大好時光。
父母不應該將孩子鎖在封閉的房屋裡,要求孩子除了看書學習還是看書學習,而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走出書本的小天地。
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享受它的溫馨,感受它的靈氣,給孩子以心靈的愉悅和生命的滋潤。
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闊歷,讓孩子看看大自然中的花樹木、日月星辰,聽聽自然界的風聲、雨聲、松濤聲、鳥叫聲等,給孩子唱唱歌、放放青樂,可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
多帶孩子去了解觀察大自然,發現問題題,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給予解答,滿足其好奇心,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其實,享受大自然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如今,許多家長都是一樣,不給孩子創造獨立解決問題的環境剝奪他們自我發展的機會。
沒有獨立做事的習慣,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談何創造性的培養?
丁肇中教授說過:“中國留學生鑽研學問很刻苦,理論思維能力很強,但動手能力差。
一旦儀器出現故障,往往解決不了。
美國學生就不一樣,他們接觸那儀器,就一邊擺弄,一邊思考,七動八動,半個小時就把故障清除了。”
因此,家長要由替孩子做事,變為指導孩子自己做事;當好“嚮導”,指導孩子獨立地跨越障礙。
獨立地思考問題,甚至吃點苦頭,使孩子從中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逐步具備獨立地解決困難、處理問題的能力。
動手能力是創造力的組成因素。
孩子上學時,尤其到了中學階段,應該爭取多動手。
家長應鼓勵孩子動手做實驗,動手製作,動手發明創造一些作品。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孩子。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從動手中學習,思考,效果應該會更好!
#親子教育#
#家庭教育#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