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富曉紅專欄】

衝孩子發脾氣時,先默唸一句話:相信孩子的每個言行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週五晚上的課上,因為一位孩子的嘴巴一側有紅印,便詢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是媽媽打的。班上一共有八位孩子,其他孩子也都附和說他們的父母也會打人,希望媽媽永遠不會再打他們了。

我聽了心酸,眼眶有些溼潤。想到了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毒打,也想到了我在兒子小學一年級時同樣打過他。我對“打”這個行為深惡痛絕,也非常心疼那些被“打”的孩子,包括我自己。

我們的家長之所以會動怒,會失控,最終忍不住打孩子,一是因為自己情緒管理有所欠缺,二是個人成長的不夠完善,心中還有諸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創傷。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誤解了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孩子,而不是去詢問孩子,獲得真實的情況。

一、一件小事引發的思考

週六上午,兒子起床已近十點,見他沒有穿毛衣,襯衫外面直接套了一件薄薄的羽絨服。便提醒他:兒子,你趕緊穿上毛衣,今天挺冷的。兒子回答:“我屋裡開空調的。”

我心生不滿,本能地自動化思維:覺得最高溫暖還在十度以上,實在沒有必要開空調。雖然我平時一直挺強調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才能有動力過好將來的生活。但是我也一直強調不浪費不鋪張。為何一向懂事的兒子今日如此“奢侈”呢?這個時候腦子裡準備了一大段想教育他的大道理:“人家窮的地方,連飯都吃不飽,我們卻在這裡如此浪費資源;再說了為了地球的壽命也應該少開空調,節約能源……”

學習後的新思維想:難道兒子是為了做他要參賽的高達?穿了毛衣手臂不輕便?所以他選擇了不穿毛衣,開空調?如此一想,心中的不滿立刻消了大半,也就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了。

午睡起來發現兒子還是沒有穿毛衣,便忍不住再一次問:“兒子你不冷嗎?我感覺今天挺冷的,你毛衣不穿,媽媽有點擔心。”

兒子耐心解釋:“媽媽,我不冷,屋裡開空調的。”

我忍不住想知道這背後的真實原因,便猜測道:“兒子不穿毛衣是因為做高達時手臂不舒服嗎?”

兒子說:“我穿了毛衣,身上是暖的,但是因為室內溫度低,手露在外面是冷的,手冷了就會僵硬,做高達的精細活時就無法達到精準度。”

我長吁一口氣:“哦,媽媽懂了,手指冷了就無法靈活運轉了,就會影響你的精細工程了。”

兒子連忙說:“對對對,媽媽。就這個意思。”

事後我在心裡暗暗捏了一把汗,心想幸虧我沒有教育兒子,實在是冤枉了兒子,他明明是為了2021年1月日參賽的專案在夜以日繼地努力工作,而我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借大義發洩自己的情緒。實在是又自我又自私又狹隘。

這件事從頭到底我心裡的活動是有強烈波動的,兒子並未覺察,一味善良地認為我在關心他,並不知道他的媽媽剛剛曾惡意猜測了他。這是我們很多父母都會範的錯誤,總自以為是地以愛的名義去控制我們孩子的言行,並惡意猜測孩子的行為,然後冠冕堂皇又大義凌然地去教育孩子。其實我們並沒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只是因為孩子的言行未能滿足我們的期待,或者說不吻合我們的處事原則。我們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言行,用我們的侷限去限制孩子的發展,還無知地沾沾自喜地跟人時時炫耀自己的育兒之道,這大概就是我們大部分家長的現狀。

二、孩子遠遠比我們更懂愛

我感到深深地羞愧,也感到孩子其實遠比我們父母更懂得愛,他們更寬容,更善良,更忠誠於父母,更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父母。

英子今年8歲,經常挨媽媽打,但是每次來我這裡,她都會興高采烈地跟我說:“富老師,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媽媽答應我以後真的不打我了。”

我替她高興,但又隱隱不安,輕聲問:“那真的太好了,媽媽不打你已經堅持多久了?”英子眉飛色舞地仰頭想了想:“再過兩天就一個星期了。”

我心裡一緊,替孩子心疼,也被孩子的善良感動:“嗯嗯,那我們相信媽媽這次會堅持的多一點。”

一個星期後,英子臉上又掛了彩過來,嘴巴一側的紅印觸目驚心,看到紅印的那一刻我的心很沉重,忐忑不安地問:“怎麼啦?”

天使一樣的英子興奮地回答:“被媽媽打的,不過富老師我告訴你,這次媽媽說下定決心不會再打我了。”

我的眼眶立馬潮溼,替英子心疼難過,也替被打的孩子傷心疼惜(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我的喉嚨哽咽,嘶啞著問:“媽媽幾次說不打,但一個星期不到又打了,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英子的笑容在嘴角凝固了三秒,轉刻又綻放,雙眼放光地說:“媽媽這次說下定決心不會再打我了,我就再相信她一次。”

我被英子的善良、大度深深感動,這就是我們的孩子,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原諒我們的父母,而我們的父母卻僅僅因為孩子不如自己的期待就忍心對孩子惡語相向,拳頭落地。很多時候我們真的不如孩子,我們又如何去教育他們呢?

我嚥了咽口水,抱住英子的雙臂,看著英子清明的眼睛說:“是的,再相信一次媽媽,相信媽媽也很努力想做個好媽媽。”

英子得到了支援和肯定,她信心滿滿地說:“是的,富老師。我相信媽媽。”

三、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來教會我們如何做父母

一位媽媽買了幾個蘋果,想給自己三歲的孩子吃,孩子高興地把每一個蘋果咬了一口。媽媽見狀心裡特別不開心,心想孩子怎麼如此自私,每個蘋果只咬一口就不吃了,越想越生氣,怒火從心底升到頭頂。她覺得忍無可忍,必須得教訓下孩子,舉起手剛想落下,孩子睜著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拿了其中一個蘋果,用最動聽的童音,奶聲奶氣地說:“媽媽,我嘗過了,這個蘋果最甜,給,最甜的給媽媽吃。”

孩子總是以最善良最美好的心待我們父母,教會我們如何去做父母,我們只要有心,都會成為孩子眼中最美最好的父母。

四、每個孩子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中科院做了一個孩子做作業磨嘰拖拉的調查,孩子這邊主要原因依次是1、不會做,2、家長越催越不會做,3、累。

但是家長認為孩子做作業磨嘰的原因依次是:1、懶,2、拖沓,3、貪玩,4、其他。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首先他的情緒是低落的,內心也是恐懼和擔心的,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能夠站在他們的立場,和他們感同身受,能夠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和他一起面對,那麼孩子就會獲得力量,願意去面對困難,並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不被父母接納,反而誤解他,認為是孩子主觀上不願意做,偷懶,貪玩,那麼孩子就在原本情緒低落的情況下,再加上委屈,誤解,他的內心會充滿傷心、憤怒和挫敗。當孩子的內心都是負能量時他是沒有力量去面對困難的,更不要說去解決問題了。

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天生愛學習的,願意做個好學生、好孩子的。就像每一個父母都想做好父母一樣。但是為何有些孩子最後放棄了自己,破罐子破摔;很大原因還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沒有幫助他,反而還推了他一把,踩了他一腳。孩子在看不到希望,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才會自我放逐。

五、情緒管理的四個關鍵點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影片引起了大量家長的共鳴:陪讀進了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不做作業時,母慈子孝,其樂融融;做作業了,馬上變成雞飛狗跳,慈母變潑婦,孝子變仇人。

前面疫情期間部分父母的情緒出現了極端偏激:上海一位母親,因為孩子長時間看手機,在多次勸說無用之下,氣急敗壞地選擇跳江自殺;無獨有偶,9月2日,江蘇宿遷。 一名女子將自己反鎖在屋內自殺,而其丈夫發現後趕緊報警,原因也是因為兒子不聽話。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說到底還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那麼如何避免情緒失控的境況,做到四點:1、覺察情緒,2、積極暫停,3、離開事發地4、相信孩子行為背後一定有原因的。

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活出最精彩的自我,願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能幸福快樂。

作者介紹: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規這樣定,巧治淘氣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