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撫養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李玫瑾
我第一次聽李玫瑾教授這番話的時候很受觸動,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逃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很多人步入社會不會來事兒、情商低,其實追根溯源要找到家庭教育的問題。而情商在於現代社會又至關重要,尤其是想要成功沒有情商真是寸步難行!
情商對於個人的人生成功、職場順利和家庭幸福都起著無法忽視的重要的作用。——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
如何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一、不會情緒控制,要使勁管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談到,如果你想要養出一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尤其是孩子6歲之前不讓孩子學會控制,家長不管,等到青春期想管也管不了了。
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6歲之前,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此時你拒絕孩子,他頂多在地上撒潑打滾,但他會了解父母有底線,以後就能學會自我控制。
這樣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他才會跟你溝通,不會因為你沒有合他的意就離家出走,或者是做出更決絕的事情。
控制情緒是高情商的基礎,這才是真正厲害的人。未來在社會上才能更吃得開!藺相如就是一個情緒控制的高手,即使廉頗百般畏難,他都沒有情緒失控,最終造就了“將相和”的佳話!
二、害怕吃苦,要使勁管
現在家庭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父母都捨不得孩子吃苦,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怕吃苦。但是李玫瑾教授卻強調,在孩子吃苦方面家長要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還利落。
為什麼要孩子吃苦呢?李玫瑾教授從事犯罪心理學,見識過太多的案例,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卻因為心靈的脆弱,在挫折面前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而李玫瑾教授認為,吃苦是磨鍊意志的最直接方法。她還舉例很多農村孩子之所以抗挫折能力強與小時候吃苦較多有關。
如果在城市裡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吃苦,可以透過一些吃一些體力的苦,來磨鍊孩子抗挫折能力,比如讓孩子練習游泳、長跑這類的運動專案。
三、自私不愛分享,要使勁管
很多孩子眼睛裡只有自己,在飯桌上尤其體現得明顯,永遠第一個上桌、第一個動筷,甚至還要把喜歡的菜放到自己的眼前,在李玫瑾教授眼裡這樣就得管了。
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防止孩子自私。李玫瑾教授提出的方法就是,不要給孩子搞特權,要全家人都上桌,大人都動筷孩子才能動筷,這是為了孩子眼裡有別人。
除此之外,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別管東西大小,一定要養成分享的習慣。這突然讓我想到了應採兒的兒子,他可是一個情商高,十足的暖男。
而在一個欄目中應採兒就透露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與李玫瑾教授的如出一轍,家長們趕快學起來吧!
四、不願意溝通,要使勁管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類人,遇到問題他們總是不說,希望別人能猜到,其實這就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李玫瑾教授強調很多孩子以為不善於溝通,所以遇到問題就上手,將來就會出問題。所以李玫瑾教授認為,讓孩子願意去溝通這件事很重要。
很多孩子溝通能力差,在人群裡無話可說,所以從小就容易被孤立,不利於社交能力的發展。而社交能力又是情商中的重要部分。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議家長要對孩子講,無論什麼事都要說出來,而不是哭鬧!
李玫瑾教授強調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在教育界也被稱之為“潮溼的水泥期”,想要擁有高情商,家長要在這個階段科學引導。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做到,該管的時候使勁管,不該管的時候閉上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