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從孩子到來開始,媽媽們幾乎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那份喜悅,看著孩子稚嫩而純真的雙眸,媽媽的心靈似乎都被洗滌了,無論多辛苦,遇到多少煩惱,只要看到孩子的微笑,感覺什麼煩惱都被沖淡。

不過,當媽媽們每日每夜全身心帶孩子時,才會發現,孩子並不是一直都是天使面孔,很多時候,孩子的無心之失,也會讓家長很受傷。

我為你剖腹七層,你卻想讓我變瞎?

早上看到一段媽媽的影片分享,讓許多媽媽覺得感同身受。這位媽媽說,早上六點多的時候,天還沒亮寶寶就醒來了,寶寶醒來後一屁股坐在了媽媽的頭髮上。

媽媽想把寶寶移開,結果媽媽一睜開眼睛,寶寶就把手指頭伸進了媽媽眼睛裡面。當時寶媽的眼睛就睜不開了,於是趕緊去醫院就醫,醫生診斷是眼球劃傷,角膜損傷,如果不感染的話沒多大問題,如果感染的話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寶媽無奈感嘆,生你時為了你剖腹七層,你卻這麼傷害我?

寶媽的一方真誠告誡讓人又好笑又心疼,許多寶媽都分享了照顧孩子時,自家娃讓自己受傷的糗事。

有的媽媽說:自家大寶在2歲睡覺翻身的時候,把奶奶僅有的一隻可以通到聲音的耳朵給拍聾了,去醫院補了耳膜。

有的媽媽提到:當媽媽的受傷是常事,有次自己躺在女兒身邊玩,結果孩子一腦袋砸在了自己的眼眶上,當下就起了個大包,把自己疼的眼淚嘩嘩掉。

還有的媽媽提到:孩子在爺爺午睡時,用竹籤把爺爺的鼻子戳流血了,至今想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幹。

被寶寶揪頭髮、戳眼睛、摳嘴巴、拽耳朵這種行為幾乎可以每天都上演,更有甚者,門牙被孩子打斷的,鼻子被孩子撞骨折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孩子做不到。

原以為帶娃只需要勞心勞力,沒想到還得冒著“生命危險”,生娃前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小天使,生完娃才知道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強。

而且這種殺傷力還是“殺熟”的,誰跟孩子熟,孩子最愛折騰誰,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孩子的媽媽。

記得我家大寶一兩歲那會兒,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還是孩子的屁股和“魔爪”,先是用手摳,我不醒他再用力一屁股坐在我身上,平時臉上更是時常佈滿傷痕,多半是孩子的“傑作”。

除了這種“有意”傷害,還有各種“無意”傷害,有位寶媽表示,自己正挖著耳朵,邊上的寶寶一個胳膊揮過來,耳膜直接穿了孔。

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自己受傷後即使把他罵一頓打一頓,最後還得自己努力把他哄好,可謂是“孩子虐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戀”,母子情感天動地了。

為什麼孩子總愛折騰家長?寶寶處於手的敏感期

蒙臺梭利指出,人類有兩樣東西和智慧緊密相關,即守和摳,當孩子第一次有意識地向外界事物伸出手時,他對世界的探索就開始了。

一般來說,手的敏感期在0-2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看到什麼就抓,看到洞洞就摳,看見頭髮或者繩子就會去拽一拽,添輔食的時候,也不會乖乖等著家長喂,而是伸手搶勺子搶碗,抓食物。

不滿意的時候,還會揮起自己的小手打人。

蒙臺梭利提到,孩子的這些行為不是偶然發生,而是在自我的指導下,對身體進行必不可少的協調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心智,作為離孩子最近的媽媽,不可避免地被當作首要的探索物件。

而孩子這些行為並不是毫無目的的,而是在成人行動的啟發下,努力模仿著他們的活動方式,像成人那樣去使用和處理事務。

對策:

對於手的敏感期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如果不想讓孩子養成打人的習慣,就不要在覺得孩子不聽話時揮手嚇唬孩子說:再這樣我要打你了。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適當的物品,讓孩子充分感受動手的樂趣。平時可以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做事,比如把自己的尿不溼扔垃圾桶,自己吃飯,跟媽媽一起收拾玩具,一起做家務等,雖然剛開始時孩子不熟練,但是隻要給孩子機會鍛鍊和探索,孩子的動手能力會變好,也會變得更聰明。

孩子想要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李玫瑾教授提到,0-3歲是情感撫養階段。

這個階段是孩子與家人一對一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當孩子與家長形成依戀關係後,和依戀物件在一起會讓孩子感到愉悅,而難過時,依戀物件出現則會感到安慰,如果孩子的依戀得到滿足,會非常快樂和放鬆。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時常試圖吸引家長的注意力,而家長對孩子的摳、抓、撓等反應很劇烈,孩子就會更加樂此不疲。

英國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提到,這個時期的撫育方式解決覺得孩子的依戀模式,進而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婚姻、與周圍人相處等問題。

所以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並及時給予迴應。同時,在陪伴孩子時,儘量避免三心二意,而是要高質量地陪伴,傾聽孩子的需求,多跟孩子互動,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安全感。#0-6歲育兒經#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剖宮產的寶貝如何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