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改革未半,但好在沒有中道崩殂。
“赫伯特·迪斯和其管理團隊將會得到大眾監事會的全力支援以實施其2025戰略。”當地時間12月14日,大眾汽車監事會的宣告讓這家行業巨頭的宮鬥劇終於告一段落。不止於此,大眾監事會還充分肯定了迪斯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沒有他(迪斯)的奉獻,大眾的轉型將不會有如此的連續性和成功。”
當然,大眾監事會的支援不會只停留在口頭上。在同時釋出的公告中,大眾還宣佈了三個關鍵職位的人事任命,而這三人均來自迪斯的提名。
首先,大眾的首席財務官將由現任奧迪財務主管阿爾諾·安特里茨接任。
其次,大眾將會把目前的採購與零件部門拆分為獨立的採購部門和“技術”部門。在這兩個新部門中,穆哈特·阿克澤爾將負責分拆後的採購部門,“技術”部門則由托馬斯·施馬爾負責。據悉,新的“技術”部門 將負責電池研發、製造、採購,充電樁和充電體系建設,以及向其他車企推銷MEB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關乎財政大權,所以首席財務官阿爾諾·安特里茨的提名曾遭遇大眾汽車工會的強烈反對。而阿爾諾·安特里茨的任命也表明,在迪斯與工會的鬥爭當中,大眾監事會暫時站到了迪斯一邊。
畢竟,迪斯和工會的鬥爭幾乎貫穿了今年一整年,迪斯也曾經遇到重大挫折。6月,大眾監事會突然宣佈,拉爾夫·布蘭德施塔特接替迪斯,擔任大眾汽車品牌CEO,迪斯將只保留大眾汽車CEO一職。
“這是犯罪!”在被剝奪大眾品牌CEO以後,迪斯一度怒不可遏。可在工會勢力強大的大眾汽車,貴為CEO的迪斯也不得不乖乖低頭認錯。因為,在監事會的20個席位中,工會佔據9席,CEO的任命和續約,工會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大眾汽車的歷史上,得罪工會而丟了飯碗的高管不乏其人。2002年至2006年的大眾汽車CEO皮舍茨裡德和2005至2007年擔任大眾品牌CEO的伯恩哈德,都因得罪工會而被迫走人。
外界普遍認為,迪斯此次能夠戰勝工會,大眾汽車的兩大股東,保時捷-皮耶希家族和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對迪斯的支援尤為關鍵。其中,保時捷-皮耶希家族此前曾公開支援迪斯:“赫伯特·迪斯和他的新董事會團隊將進一步重塑大眾集團,這一重要階段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下薩克森州政府最初和工會立場一致,但也在迪斯承諾將新的MEB工廠搬回下薩克森州以後,州政府也隨即“倒戈”。
迪斯的新能源攻勢:歐美初戰告捷,中國蓄勢待發大眾監事會的這一系列決定,終於讓第四可以放心推進他的電氣化與數字化改革了。
“傳統汽車時代終結了。”今年1月,迪斯在公司全球管理層會議上曾這樣表示。也正是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大眾成了傳統車企中轉型最為積極的一個,並耗資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0億元)打造了大眾的首個電動車專屬MEB平臺。今年下半年以來,由MEB平臺打造的ID.3和ID.4分別在歐洲和北美地區上市。
據EV sales的資料,ID.3在歐洲上市後的首月銷量就已經突破8,000臺,躋身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前三。10月則突破萬臺,一舉斬獲當月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在北美,ID.4的銷售情況也非常火爆。預售當日,大眾官網一度崩潰。最終,價格更貴的1ST版ID.4當天售罄,但這依然沒有影響消費者的追捧,ID.4在美國市場的訂單增速依然非常快。
而作為大眾汽車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迪斯早已做好了大眾在中國的新能源佈局。早在2018年10月,投資總額高達170億元的上汽大眾安亭MEB新能源工廠就已動工,一汽-大眾的佛山工廠也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引入了大眾MEB平臺。
目前,南北大眾的首款MEB車型光荷4 X和ID.4 CROZZ均已經蓄勢待發,鑑於ID.系列車型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火爆以及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號召力,市場對光荷4 X和ID.4 CROZZ在華銷售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另一方面,大眾也開始在華佈局充電網路。在此前召開的第三屆進博會上,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博士對外界表示,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在全國16座城市建立共計255座充電站,包括1,800個雙槍直流充電樁。從ID.系列車型到大範圍的充電網路建設計劃,大眾中國近期的一系列動作,無一不在彰顯其全方位的電動化佈局。畢竟,建設充換電網路多年的蔚來,目前在全國範圍內也僅有159家換電站。
而隨著大眾汽車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大眾在華第三家合資公司——大眾(安徽)的成立,更讓外界看到了大眾在華新能源攻勢的猛烈。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承載著我們助力中國電動出行發展的堅定承諾。在未來的三年中,我們將透過這座位於安徽的研發中心,開發基於MEB平臺的車型和全新的純電動產品矩陣,並提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迪斯表示:“今年約10億歐元的投資,將加速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而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市場在集團電動化、數字化戰略中的作用。”
有分析人士認為,鑑於得到了大眾監事會的支援,迪斯目前可以按照原有的規劃繼續推進大眾汽車的轉型,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戰略也能夠得以繼續推進。迪斯的改革能否讓大眾避免諾基亞的悲劇,也將迎來終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