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以來,相信有車一族都已經感受到了國家積極推廣ETC普及的力度。隨著全國首個“刷車支付”落地山東,無感支付概念正在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並重視。
全國首個刷車支付落地山東
所謂“刷車支付”,車主通過繫結結算賬號,在通行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完成支付,目前除了可實現高速路段不停車收費之外,還可在指定加油站和停車場等用車環境下實現無感支付,提高出行便捷性,減少物業管理人工成本。“無感支付“蘊含巨大商機,是移動支付領域的重要變革,已然成為一片全新的藍海,銀聯、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巨頭也在該領域跑步進場。
車輛“無感支付”的爭端
在實現車輛“無感支付”這個路徑當中,其實業界一直存在終端ETC裝置與基於機器視覺的車牌識別兩種方案的爭論。在全球範圍內不同國家因地制宜,兩種方案均有成功落地商用案例。客觀來講,無論是ETC還是車牌識別場景應用,實際上各有利弊。
ETC和車牌識別並行的無感支付現狀
ETC的優勢在於強化了與車輛繫結的唯一性,但電磁波傳輸易受干擾,且裝置失效故障情況絕非偶發。車牌識別雖然不依賴車載終端,對於使用者層面更加便捷,但車牌識別系統僅通過2D視覺層面的技術原理,無法有效規避“套牌”違法行為,同樣存在一定的弊端。
在“刷臉支付”已經大範圍鋪開的今天,“刷車支付”仍處於試點階段,這很大程度上是受限於技術發展的掣肘。人們期盼有一種既安全又便捷,並且無需像ETC那樣如此大範圍安裝終端的車輛“無感支付”方案出現。3D視覺技術的發展,或能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希望。
3D視覺助力推進“無感支付”
3D視覺技術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應用較為廣泛,其技術原理在於通過3D視覺感測器捕捉物體的3D立體資訊,檢測精度可達到金融支付的安全等級。通過3D視覺技術進行車輛三維影象採集、多元特徵資訊提取分析,不難實現車型識別是否與車牌資訊統一,如果廣泛應用也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套牌”現象,併兼顧高效與安全。
無感支付對於提升交通效率幫助極大
無論是刷臉還是刷車,通過其執行邏輯我們不難發現,無感支付發展的趨勢在於讓使用者方可以擺脫介質的束縛和牽絆,讓支付方式“悄然”發生,同時強化安全管理。不要小看這一改變,老人玩不轉手機支付、高速收費車多必堵、消費埋單排長龍等,種種痛點均可因無感支付方案得到有效解決。
擺脫手機等終端必然要強化機器識別能力,這便是3D視覺技術真正的商用價值所在。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蘋果、微軟以及奧比中光的3D感測專利數位列全球前三,在3D視覺方案的落地應用,國內奧比中光始終走在前沿,基於其3D攝像頭模組打造的國內首條3D人臉識別地鐵無感通閘、刷臉支付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商用試點、杭州老年智慧餐廳、刷臉智慧醫療等落地案例來看,3D視覺技術已然成為無感支付發展的核心動力。
奧比中光3D視覺模組
3D視覺打造智慧交通
3D視覺技術在面向人與車的應用場景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賦予機器智慧終端“看懂”萬物的能力,亦成為打造未來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一環。無論是無感支付,還是為交通安防助力,其發展的根本訴求在於高效執行與安全升級。目前基於3D視覺技術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已經開始在部分商用車輛上實裝,比如通過3D視覺衍生的手勢識別可令駕駛員視線在不離開前方的情況下對車輛進行智慧操作;3D視覺行為識別可實時監控駕駛員疲勞度、注意力,提前預判車內車內異常行為,保障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機器視代替人類雙眼實現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智慧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除了依託於5G和AI等前沿科技的發展之外,其實對3D視覺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機器視覺將代替人類的雙眼,對車道、標識、車輛、行人、訊號燈等交通要素進行精準識別,徹底解放人類駕駛。同時,應用在城市中的3D視覺探頭可實現實時人流車流分析,對公車客流進行分析合理優化行車路線等,進一步提升智慧城市交通執行效率。
從試點的車輛無感支付,到打造未來高效安全的智慧交通,看似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而在未來智慧交通發展的路徑當中,以5G+AI技術人工智慧為基石,驅動萬物智聯,3D視覺將在更多領域大展身手創造出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