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奧迪在日內瓦車展上釋出了 e-tron 的原型車,相信大部分人除了關注到它是奧迪的首款試售純電動車以外,那兩隻裝有攝像頭的虛擬外後視鏡更是全場焦點。
只不過,國內上市後的量產車上並沒有出現這兩隻為 e-tron 增強科技感的配置。
當然了,一套虛擬外後視鏡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畫龍點睛,要影響使用者的購買決策卻是非常有限的,畢竟 69.28 萬的起售價放在那兒,總不可能為了它買一臺車。而我對 e-tron 的關注也就止步於此。
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新能源車型湧入市場,我腦中關於 e-tron 的記憶也漸漸淡去,只記得它是奧迪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如果不是在 42HOW 社群遇到這位 e-tron 車主,我都不明白大家買它的動機是什麼,是「有錢人的代步工具」還是「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
和這位 e-tron 車主聊完之後,我終於得到了答案。
始於奧迪,忠於駕控
這位 e-tron 車主叫向北(化名),從事家裝行業的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從 S3 到 e-tron
在購入 e-tron 之前,向北是一位奧迪 S3 車主,他告訴我他自己非常喜歡玩車,尤其是效能車。「我是 2015 年中籤的,還沒中籤之前我就看好奧迪 S3 了,太喜歡了。買這臺車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它的改裝潛力非常大,玩兒嘛,你懂的。」說這句話的時候,向北語氣有些激動,但話到後半段卻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
向北告訴我,S3 改裝潛力很大,但他在 S3 上並沒有花很多的精力和錢就把它改得很快了,最快的成績是 3.1 秒。
「這臺車給我太多的衝擊了,我覺得很少會有品牌可以達到這種表現。因為我會覺得奧迪在同價位裡,它的價效比是最高的。比如說 S3 也一樣,就是 30 多萬的價格,我覺得同價格區間裡的效能車沒有哪個車會比它價效比更高了。」聊起 S3 向北滔滔不絕,好像非常多的東西想給分享。
但我還是無情地打斷了他,我反問他為什麼會從效能車主轉變為中大型 SUV 車主。
「去年年底我小孩兒出生了。」
說完向北幸福地笑了笑,「你還沒結婚可能不太明白,特別是有了小孩子以後,你就不是為自己而活了。同時我也意識到 S3 已經滿足不了我的需求了,所以想著換一臺更大的車吧。」
但向北不準備考慮燃油車了,原因是按照排隊時間,今年 2 月份他就能拿到新能源牌照,因此新車會在新能源車裡面選擇。
排除法選車
向北選車時前前後後去看了幾個車,分別是特斯拉 Model X、蔚來 ES8、賓士 EQC、奧迪 e-tron。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 e-tron。
「我是用排除法的,Model X 其實挺喜歡的,不管是品牌調性還是駕駛感受都非常不錯,但就是有點貴了;ES8 主要有兩點,一是蔚來畢竟是新企業,我個人並不太放心,二是它的機械素質方面不是很滿意,對於一臺車,我70%看中的是它的駕控感受,其它的30%就是一些舒適型配置,比如智慧方面;至於 EQC,那臺車足夠舒適,我說的舒適是剎車、電門、懸架、轉向整體給你帶來的感受,最為突出的尤其是剎車。但是它小了點,外觀也不是很喜歡。」向北說到。
向北挺「軸」的,這裡的「軸」並不是說他不願意接受新事物,而是對於車方面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多程度上它是家裡的一份子,夥伴也好,兄弟也罷,他覺得人和車之間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來自於人和車之間的「溝通」。
而他認為的「溝通」在於開上車的那一刻,「這種東西很難形容,也很難量化,但我想喜歡車或者玩過車的人都會有感觸。所以會考慮 e-tron,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方面的因素。」
為什麼還是奧迪?
我有問向北,選擇 e-tron 是否也是因為奧迪這個品牌。
「是,也不是。」
向北接著說:「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最初選擇 S3 除了產品力,更多的是考慮到它的價效比,有了 S3 之後對奧迪這個品牌還是有一定感情的。但如果你要說讓我為了品牌去買單,我卻不是那麼情懷。產品和品牌之間,我更偏向產品,產品之後就是合適的價格了。」
對 e-tron 滿意的地方
說到產品,向北告訴我他最看中 e-tron 的主要有幾個點,一是同級別中有絕對優勢的操控感受,當中懸架調教尤為突出;二是同級別中同樣有著絕對優勢的NVH;三是空間部分非常滿意。
「在我試過的這幾款車裡面,e-tron 的操控是最為滿意的,尤其是全系標配的空氣懸架,你知道那種感覺嗎,就像含在嘴裡融化的巧克力,太細膩,太舒服了,時不時的還會給你一種快感,再加上不俗的動力(百公里加速 5.7 秒)和非常線性的加速體驗,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說到懸架方面,向北意猶未盡。
和向北聊完不久,我同樣去試駕了 e-tron,和他表述的一樣,e-tron 的懸架是我記憶最為深刻的一點。總之,你只要開上它,就能明白向北所說的是否屬實。
而關於 NVH 部分,向北同樣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我知道不能和我的 S3 比,但是突然開這麼安靜的車還是讓我有些詫異,尤其是關上車窗的那一刻,似乎外界都與你無關了。在這點上,我夫人這種小白使用者也有明顯的感受。」
其實以上這兩點已經足夠打動向北了,但最終讓他下決心的還是在空間和價格優惠力度上。「因為我們家有小孩兒嘛,後排需要裝個兒童安全座椅,所以空間上我們還是有需求的,EQC 就是這點不太滿意,後排空間小了一些,畢竟尺寸放在那裡。而 e-tron 就解決了我們這個需求。最後就是價格的問題了。」
向北購買的車型是 2019 款 55 quattro 技術型,雖然指導價是 76.08 萬,但優惠力度非常大,他告訴我,其實真實的裸車價還不到 60 萬。
「一開始看到指導價,我也是有些打退堂鼓的,和 Model X 差不多,但畢竟奧迪還是經銷商模式,想著應該會有折扣,但沒想到的是折扣力度這麼大。這麼算下來,產品力和價格在我這裡得到了平衡。」向北如是說。
有意思的是,向北告訴我,他去 4S 店看車時還碰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們直接開口問我:價格你想要多少?」
因為對於這臺車的認知,不同客戶之間差異非常大,不少人在試駕前後會有非常大的反轉。「你真的需要去駕駛它、去感受它,才能明白它的價值。最終和他們談下來的優惠也非常可觀。」向北有些驚訝,但最終還是以當時不錯的價格提了車。
我的疑問,向北的回答
儘管向北和我說了很多 e-tron 的優點,但我心裡仍有不少疑問。面對向北的坦誠,我毫無保留地向他說出了心裡的疑惑。
疑問一,e-tron 的 NEDC 續航里程是 470 km,以它 2.6 噸的車重來看,電耗一般不會低,對應的續航里程估計不會很高,里程焦慮的問題難道不影響購買決策嗎?
而這個問題明顯在向北的預料之中,他笑著說到:「我知道你肯定會問續航的問題,其實我的車電耗並不算低,日常開基本在 25 個(25 kWh/100 km)左右,但我並沒有感受到里程焦慮的問題,主要還是使用場景吧,因為我有家充樁,而且這車平時主要是上下班用,所以並不存在。就算我出遠門最多也是在周邊的城市,在家充滿電,過去那邊再充一次也夠用。再遠的話就是高鐵、飛機這類的交通工具了。所以一開始我就沒有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夠用就行。」
接著我又提出了第二個疑問,如今的新能源車企都在往智慧化方面發展,你也說智慧化方面也是購車決策中考慮的一部分,但我體驗後的結果,感覺 e-tron 的智慧化做得一般,這方面有考慮過嗎?
向北是這麼回答的:「智慧化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智慧座艙,一個是輔助駕駛。先說智慧座艙吧,有更好的沒人會拒絕,但對於我來說,綜合考慮駕控、舒適型、價格這些方面,e-tron 是最好的選擇了,總要做個取捨。至於輔助駕駛嘛,我更喜歡自己開車,這個前面和你已經說過了,而且 e-tron 也有自適應巡航,這點也夠用。」
不滿意的地方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問了向北最後兩個問題:e-tron 有哪些不足之處?滿意度如何,推薦指數呢?
「有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一些軟體上的小毛病,可能是奧迪第一款電動車的緣故,經驗上會有些不足。但我覺得啊,我個人覺得,所有車都不是完美的,作為一個消費者而言,這就是忍受優點和缺點的過程,主要看你在享受它優點的同時能不能忍受它的缺點。至於滿意度,我打 4.5 星,剩下的 0.5 在智慧化上有提升空間;推薦 4 星吧,如果能接受它的價格的朋友不妨去試試看。」說完,向北由於還有事情要處理,客氣了幾句便匆忙掛掉了電話。
到這裡,我和向北的聊天基本也就告一段落了。和他聊完之後,開篇提出的問題也得到了解答。雖然向北只是眾多 e-tron 車主中的一個,但我想,只要是車身上的客觀優點,某些程度上使用者的感受是相通的。
如果單看 e-tron 的售價,我其實並不明白使用者的購買動機,但放到同一級別的車型中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加上奧迪的品牌力、產品在機械素質方面的造詣和極大的優惠力度,我大概找到了答案。
寫在最後
其實向北這樣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並不佔多數,在我接觸的使用者當中,屬於偏小眾的一類。他們有著對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信任,但在當下的市場,這些豪華品牌可選擇的產品並不多。因此有人選擇去嘗試新的品牌,但也有人堅守傳統老品牌的固有優勢。而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他們都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你可以不認同我,但我有我選擇的權利,這本身不存在任何矛盾。關鍵在於,你是想別人認同你的選擇,還是你真正喜歡它,它又是否適合你?
在向北身上,我看到了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