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12月14日,上汽旗下全新純電高階品牌R汽車正式宣佈將於1月釋出全新技術品牌R-TECH,並宣稱該品牌將包含智慧駕駛、智慧座艙、三電科技等技術領域,全面涵蓋行業未來技術發展方向。

其實瞭解R汽車的朋友應該對“R-TECH”並不陌生,今年11月的廣州車展,R汽車就已經向大眾曝光了關於R-TECH的部分技術,比如R PILOT 3.0級別的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如今官宣,看樣子上汽R已經胸有成竹。

不過在筆者看來,上汽R或許不應該把所有的賭注都下在“R-TECH”身上。換句話說,自5月10日上汽正式推出高階純電R標以來,R汽車從品牌成立到新車上市再到服務體系的構建只用了221天,效率確實有目共睹,但反觀二級市場,無論是佔有率還是品牌影響力都仍是“少年”。“R-TECH”的出現充其量是“錦上添花”的那朵“花”而已,但目前的問題是,上汽R的狀態能稱得上“錦上添花”的“錦”嗎?

應運而生

不得不承認,未來出行的藍圖始終繞不開“智慧化”與“網聯化”的加持,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賦能,讓“駕駛樂趣”的定義延伸出了無數種新的可能,於是,“R-TECH”便應運而生。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當你開車進小區時,AR可以快速將周邊建築路況顯示在螢幕上,方便你認路或停車。而且當車輛高速行駛時,VR還能將遠方的路況實時同步在導航上,甚至實現高速全自動導航、車輛召喚、全自動停車也都沒有問題。

當然,MR混合虛擬實景智慧輔助系統、聲控智駕、車家互聯、整車OTA等一些常規功能依然會在“艙內”出現,所以它也能配合家中的智慧家居實現相對應的使用場景,比如遠端控制家裡的空調、加溼器等,讓出行空間與居住空間無縫銜接。

獨立與自理

不知有多少人發現了這個細節。

在今年汽車行業收官之戰的廣州車展上,與齊聚3.1館的上汽榮威、上汽MG、上汽大通、新寶駿等上汽系不同,上汽R品牌獨自出現在了與之毗鄰的4.1館,這是上汽集團首次為R設立單獨的展臺。

要知道,R品牌在架構上本就與榮威和名爵獨立,是上汽集團乘用車下的第三個自主品牌,而且定位相對較高,因此在價格上也要高於榮威和名爵,這一點透過市場指導價16.29-20.08萬的ER6便足以證明。

但獨立並不代表真的能打理好自己的那一攤子事兒。

就拿剛剛過去的11月份來說,上汽榮威的表現確實堪稱神勇,幫助上汽乘用車實現了銷量超8萬的好成績,但榮威的兩款主力車型,“榮威RX5”和“榮威i5”,卻頻髮質量問題,其中前者在車質網的投訴量高達1000多條,投訴率比其它自主品牌高了一倍還多,不僅影響駕駛體驗,甚至有些問題還涉及到了行車安全。

名爵就更尷尬了,在官方釋出的銷量快報中,今年上市的第三代名爵6只公佈了11月的銷量,同比增長18%,未透露具體銷售資料,原因不言自明。之所以把它單拎出來說,是因為名爵6曾創下過車系最高單月銷量的成績,不過至此之後銷量一路走低,即便是完成了車型換代。或許,名爵6的平淡,只是名爵在國內市場中的一個縮影吧。

“獨立”與“自理”,從來都是兩回事兒。

打法行不通

眾所周知,自主品牌正處於關鍵的發展階段,產品陣營初具規模,新能源車穩步推進,智慧網聯產品蓄勢待發。無論是跨界的產品、跨界的模式、跨界的科技,還是跨界的生活方式,都是提升品牌價值,驅動品牌向上的手段。

而說到品牌向上,說到產品高階化,R汽車能否成為上汽進軍高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鋒,目前還是個未知數,甚至按照現在的打法可能很難如願以償。

毫不誇張地說,未來幾年中國許多汽車品牌仍會持續消失或者被兼併,只有最優秀、目標最堅定、戰略最清晰的企業能夠生存下來,成為競爭中的勝出者。因此,自主品牌高階化是大勢所趨,更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今,起步較早的自主品牌已經基本完成了資金和技術的原始積累,之前主打的低、中端產品不能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市場呼喚高階車型。WEY和領克正是順應了這一新的市場需求,加上產品力夠強,循序漸進,所以取得了初期的成功。

這裡需要注意兩點,一,“成功”的前提不是順應市場而是產品力強,二,循序漸進。

在WEY之前,長城至少有哈弗H6做“頭牌”;領克就更不用多說了,人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蔚來則是先有的ES8“打底”,再出的ES6進一步“收割”;哪怕特斯拉也是Model S、Model X在前,Model 3、Model Y在後。顧名思義,“要二胎”之前,需要做的準備有很多,無論是從研發實力還是從品牌價值。

但反觀R汽車,ER6在11月份只有700多輛銷量,甚至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有R汽車這個品牌。很顯然,上汽R的底子並沒有打結實,所以即便出來個“R-tech”,能有多大的起色呢?

17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手動變速箱油多久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