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尤其是對電動車主而言。
前幾天一位比亞迪漢車主在網路發聲,自己的比亞迪漢EV在經過多次冬季試驗後,發現充滿電後的實際續航僅有230公里,遠遠低於官方宣傳的600公里續航,幾乎縮水了三分之二,甚至還發生過表顯續航斷崖式下降的情況。
關於冬季電動車續航里程減少的影片,在抖音、騰訊等平臺也不鮮見。
“開暖氣,是不可能開暖氣的,這輩子都不能開暖氣的”。一位開比亞迪電動計程車的師傅,為了省電保續航,不給乘客開空調,放了一床厚厚的毛絨被子在後座,讓乘客披著禦寒。
不光是比亞迪,各大電動品牌都有中招者。“冬季續航狂降一半,廣汽、長城車主集體維權”、“五菱宏光MINI路上趴窩,車主用繩拖著走……”
為什麼一到冬天,電動車就如同“渡劫”?
◉
冬季續航普降是客觀規律
電動車“冬季續航打折”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今年冬季來得偏快偏冷,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在近期得以集中爆發。
首先,在寒冷的外部環境中,不管是常見的鋰動力電池,還是比亞迪漢所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都存在電池活性降低、內阻增大,最終導致充電、放電效率都減低的情況。
就比亞迪漢所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而言,很不幸的是這種效能降低的情況比鋰動力電池更嚴重一些。
磷酸鋰鐵電池最大的優點是安全效能高,反覆充電的次數長。缺點則是能量密度較低、低溫效能差、放電不夠線性。比亞迪以刀片結構進行了革新,改善了能量密度較低這個情況,但從目前網路上曝出的案例來看,低溫效能差、放電不夠線性這兩點依然沒有全部解決。
同樣採用了磷酸鐵鋰標準續航版特斯拉Model 3車主也有吐槽:“冬季真的開不了多遠”。在該車主的吐槽中不難發現,車主的特斯拉Model 3冬季續航打了對摺。
其次,冬季取暖耗費了大量電池能量。目前國內大部分純電動車的制熱系統都是PTC加熱,能效比為1,以3000W的功率考慮,那麼滿功率開啟熱風一個小時,即消耗3kWh電量,目前主流動力電池電量為50KWh左右,原地開空調13小時左右就會用掉全部電量。因此,電動車開暖氣確實有點“奢侈”。
而燃油車則不同。燃油車加滿油後攜帶的能量為電動車的5-18倍,但是熱效率很低,通常只有25%-40%之間,平時大量的能量以熱能的形式被浪費了。在冬季,燃油車僅僅需要這些平時被浪費的熱能進行供暖即可,對續航里程基本沒有影響。
◉
冬季續航下降多少算正常?
隨著買電動車的人越來越多,真實的續航里程成為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
由於電動車在是否高速行駛、是否低溫行駛的情況下表現差異實在太大,現行的國家工信部NEDC續航標準顯得並不適用。因此民間一直有呼籲,國家應該出臺電動車在常溫、低溫、高速下不同的NEDC續航標準。
在2019年,EV-TEST就曾對當時國內主流的電動車型進行了這方面的評測。EV-TEST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建立的,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專業評測機構。
這項評測使用隨機在4S店購買測試車輛,然後將車輛帶回測試中心進行全面的測試。在低溫續航縮水排名中,縮水最少是比亞迪秦EV。低溫206公里,常溫284公里,縮水27%。緊隨其後的是騰勢、長安奔奔EV260、江淮iEV6E、比亞迪宋EV500、御捷E行,縮水幅度都在33%以下,可以說是不錯的成績。
不難看出,大部分車在低溫工況的續航縮水率,普遍都在31%~42%之間。
但是也有極為驚人的存在。眾泰E200以93%的續航縮水率,當仁不讓的墊底。159公里的常溫續航,在零下7°的低溫環境下,竟然只能行駛11km。與眾泰E200齊肩並行的,還有知豆D2,75km的常溫續航,低溫續航竟然只有8km。
◉
冬季如何最大限度保護續航?
那麼,在冬季能否採取一些辦法,最大限度為電動車保障續航呢?
首先,如果是在東北、西北這些冬季非常寒冷的地方,又執意要購買電動車型的人,建議優先考慮用鋰動力電池電池的車。研究表明,在抗低溫效能上,鋰動力電池低溫使用下限為-30℃,磷酸鐵鋰是-20℃。在同樣的低溫測試條件下,三元鋰電池冬季衰減不到15%,磷酸鐵鋰高達30%以上。因此,鋰電池更適合北方市場,磷酸鐵鋰更適合南方。
如果已經買了新能源車的使用者,可以注意幾點:
第一,儘量將車停在溫暖一些的環境,地下停車場就是一個不錯的停車場地。
第二,利用慢充的同時,預先開啟空調。現在很多車型都支援手機APP提前開啟汽車空調,如果可以提前20分鐘在家透過APP將車內空調開啟,這樣在出門前車內的溫度就會得到快速升高,降低空調電耗。
第三,儘量慢充慢行。養成隨時慢充的習慣,家裡有充電樁儘量在家中充電,這樣不僅可以時刻保持電池溫度,也可以減少放電深度,增加電池壽命。
第四,我想說以上其實都沒啥大用,不妨預備一件軍大衣,讓你可以在寒風中充電時暖和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