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可以說是新能源車市最為動盪的一年。根據乘聯會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為31.3萬輛,同比大跌44.0%,而隨著疫情的好轉,截至11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為90.5萬輛,同比下降僅為2.9%。

由此可見,對於車企而言,新能源車領域可能是阿喀琉斯之踵,由於品牌影響力不夠、資金不到位等問題而被淘汰;也可能是普羅米修斯之火,依靠一款實力夠強的產品提高整個車企的知名度。

回顧今年的新能源車市,造車新勢力們面對更多的市場衝擊,很多廠家被相繼淘汰,但處於頭部陣營和第二陣營的新勢力們好像都活得還不錯。接下來,軲轆哥就帶大家看看,這群“後浪們”今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有實力的新勢力扎堆IPO,或在準備IPO的路上

所謂IPO,指首次公開募股。對於車企而言,IPO意味著將會面臨機遇和挑戰。所謂機遇,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更多,同時也能更輕鬆地收購交易,還獲得很高的曝光度。不少人認為,車企上市是成功的標誌。挑戰,若上市公司受到負面的企業經營情況,可能會影響股價,甚至會拖垮整個公司。

早在2018年,蔚來汽車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2018年,國內的新能源車市環境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新能源產品主要依靠價效比優勢以及共享汽車領域與同級別產品競爭,如北汽的EU系列,還一度闖入轎車月銷量榜單的前十。

經歷了一兩年的跌跌撞撞,蔚來終於站穩了腳跟。2020年,蔚來在6月、8月和12月迎來三次增發,分別融資了4.9億美元、17.3億美元和26.5億美元,同時,今年蔚來在國內的銷量表現也是節節高升,順風順水。毫無疑問,如今的蔚來儼然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陣營的老大。

繼蔚來之後,理想和小鵬也分別於7月31日和8月28日赴紐交所掛牌上市。要知道,理想汽車開始交付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截至到11月,理想旗下唯一一款車型理想ONE累計售出26836輛新車,成為新能源車銷量榜中銷量最高的SUV車型,超越了蔚來ES6。

然而軲轆哥認為,理想未來的發展可能並不會像蔚來那樣順利。4月3日,2020年新能源補貼新政通知出臺,其中規定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在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車型不再享受政策優惠。這意味著,作為只有一款售價為32.8萬元的理想ONE的新能源車企,理想汽車將無緣補貼。儘管蔚來三款SUV產品的售價均超過30萬元,但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給提供“換電”模式的新能源車企“開綠燈”,蔚來比理想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援。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理想計劃將推出4款新SUV車型(其中包括新款理想ONE),對標賓士GLE和特斯拉Model X等車型。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最後再說說小鵬。小鵬11月份累計交付4224輛,同比增長高達342%,創下了今年單月銷量的最高紀錄。1-11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21341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約87%。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小鵬P7,自今年6月底開始銷售以來,就獲得了11371輛的銷量,創下了造車新勢力單車型中破萬輛的最快紀錄。

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已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或將進一步拉動美股股價的增長。不過,儘管它們在收入上擺脫了“賣一輛虧一輛”的窘境,但它們需要依靠產品的智慧化來開拓新的市場。為了在智慧技術上保持絕對優勢,未來它們還將要燒更多錢。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的費用總支出為15.3億元,研發費用5.9億元,佔比38.5%,官方表示未來每年的研發投入大約在30億元左右。在今年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宣佈將升級軟硬體體系,同時還將加入鐳射雷達技術,並計劃明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鐳射雷達的量產智慧汽車。要知道,鐳射雷達的成本很高,搭載在量產車上的可能性很低,小鵬汽車給自己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理想汽車方面,在12月初,理想擬增發4700萬美國存托股,將獲得淨收益13.31億美元,其中有7成募資被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當中。理想汽車只有一款車型,這次募資有可能代表理想汽車將開始進攻純電動汽車領域。

另外要提醒“前浪”們的是,除了蔚來、理想和小鵬外,威馬、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陸續有赴美上市的訊息傳出,雖然還沒有實錘,但從它們的國內市場表現可以看到,這三家新勢力已經站穩了腳跟。如今的造車新勢力早已不再PPT造車(選擇PPT造車的新勢力已經被淘汰),成為很多傳統車企中不可忽視的對手,紛紛佈局高階新能源車市場。

蔚來、理想、小鵬,這三排強有力的“後浪”,在今年克服了重重障礙,變得像“前浪”一樣兇悍。但在軲轆哥看來,這“後浪”雖來勢兇猛,但稍欠穩定且持續的火候,當然這也是成為“前浪”的必經之路。若“後浪”能夠持續兇悍下去,比肩“前浪”,乃至“拍死前浪”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02

2021年的新能源車市場,會走向何方?

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門檻進一步提高,加上新能源車市的強勁對手——特斯拉國產化的深入,其產品價格進一步下壓,在軲轆哥看來,如今能存活下來的“後浪”們,已經具備成為“前浪”的資格。

對於“後浪”們而言,明年依然是極為困難的一年。據悉,2021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再退坡10%,車企們很難獲得更高的補貼紅利。

而“後浪”們想要更好地活著,一方面要加快技術突破程序,走豪華品牌的溢價之路。根據各大品牌的產品規劃,特斯拉明年將推出第二款國產版車型Model Y,大眾將推出ID.4,日產Ariya也將上市,廣汽埃安、ARCFOX等品牌正式獨立,推出更多的高階新能源車型等等。

“前浪”們的最大優勢是品牌影響力,“後浪”們要想破局向上,需要在推出強有力的產品的同時,還要迅速積累技術以及品牌溢價,此外還可以在使用者服務上多做文章。

另一方面,持續的資金輸入對於“後浪”們的成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但是,一家車企想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車型能被消費者認可,始終需要過硬的產品品質,這在價格沒有優勢的時候尤為重要,否則只能逐漸被市場淘汰。

後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我們無法預測明年的新能源車市會發展成如何,但軲轆哥認為,無論是“前浪”還是“後浪”,不要低估任何“浪”,想辦法使自己成為最兇猛的“浪”才是真理。

4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深度試駕豐田C-HR EV,真實續航、駕駛樂趣等一次性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