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未來,永遠有諸多不確定性。而生存在當中的人,或許為了夢想、又或許因為競爭,不斷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冒出,併成為改變世界的動力源所在……

而今,當汽車逐步成為普通的代步工具,當產品之間的差異化越來越小,當諸多的社會問題如空氣汙染、擁堵等隨之出現,人們開始對於其未來開啟新的思索,這當中不僅僅有電氣化、無人駕駛,還有共享出行、生態合作等。

在近日舉辦“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來自政府相關組織機構、主機廠、技術提供商、IT巨頭以及通訊運營商等企業代表,圍繞未來出行展開了一場“思維革命”,以下一起來了解下當中的核心內容。

公眾出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出行的方式以及出行的頻次越來越多,而整個出行服務格局正在受到深刻的影響。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在其演講時指出,目前公眾出行服務方面正在四個方面發生變化:

一、公共交通承載能力得以提升。2018年全社會的旅客運輸量達到了179億人次,其中公路客運量136.5億人次,鐵路客運量33.7億人次,民航行客運量6.1億人次。而城市公路交通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

二、從出行結構上看,在城際出行領域,逐步從公路轉向高鐵和民航,相比2013年減少了30%。而在城市出行領域,以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共享單車為補充的多層次出行體系形成,每天提供四億人次的出行服務。

三、出行方式多元化。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催生了網約車、共享單車、定製客運、分時租賃等新模式,全國網約車日均訂單達到了2000萬,共享單車每天使用量達到了四千萬人次,而定製客運已經在20個省市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四、車載裝備不斷升級,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加快,在城市公交總量中的佔比達到了50.8%,城市的出行更加的綠色低碳。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中國城市發展中依然面臨嚴重的擁堵問題,有資料顯示,北京每年交通擁堵等造成的損失約佔GDP的5%,高達數千億。“城市交通擁堵成因錯綜複雜,必須多管齊下,從規劃解決遠距離的出行,如綜合採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引導小汽車合理的使用,推動應用大資料實現城市交通的精準治理;加快低速出行系統,保障步行和單車的路權,提高出行和單車的出行的比例等。”徐亞華表示。

未來汽車趨勢的變化

伴隨著“新四化”的深化和發展,汽車行業趨勢也正發生深刻的變化。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歐了出行董事長張文輝指出,在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汽車行業的價值將正在由過去的由車輛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而汽車產業的格局將以“產品+技術為中心”向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升級,由“產業鏈”的升級向“產業圈”的升級去演變。

針對此,騰訊公司副Quattroporte鍾翔平在其演講中亦表示,目前消費者對手機和資訊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使用者希望保持實時線上,短暫的失聯都會讓他們產生一些焦慮的心理感受。而在其開車時,我們需就需要解決這一焦慮,讓使用者從上車之前到車內再到下車之後,都可以形成連貫化的服務。而在未來,汽車開發過程中的每個環節,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意識將會越來越強。

此外,鍾翔平亦指出,“而隨著使用者需求的變化,推動著車企的服務方式在進行轉變,車企的數字化需求也從汽車雲、智慧網聯、售後4S等等單點需求延伸到了生產製造、銷售後的管理、使用者服務等全流程。”

提到使用者體驗和以使用者為中心,蔚來汽車在此方面值得稱道。不過,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此次談到未來出行趨勢時,並未涉及此。其指出,基於自動駕駛的未來出行,對於本地化的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資料、內容、應用場景的依賴,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必須把車就像手機一樣,接到一個通訊運營商裡面去才能用。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將來的汽車和出行的產業鏈分工就會多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即本地的資料和服務運營商的角色。

除此之外,隨著未來出行的進一步深入,汽車產業的利潤結構亦將會發生變革,跟汽車出行相關的售後服務將佔較大份額,目前車企零部件供應商靠著賣車賺錢的日子將會一去不復返。

共享出行需求最為迫切

從行駛時間上來看,在中國大多數汽車行駛時間只佔一天10%不到,所以汽車是較為最閒置的一項資源,因此特別容易跟共享經濟相結合。

我們看到,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出行,目前每年為5.5億使用者,提供超過100億次出行服務。而據統計,目前大概百分之五六十初創的汽車相關公司集中在共享上面。

“共享汽車儘管在技術上並沒有做非常大的變革,但是本身這種經濟模式、使用模式對未來產生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專案主任劉岱宗指出。此外,其還特別提醒道,“今天中國談未來出行的時候是不是要跳出汽車行業的圈子,思考下我們的初心到底是什麼,而共享的理念或更符合我們的初衷。”

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亦指出,“共享出行是社會需求最為迫切、行業成熟度較高、規模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個領域,它不僅正在改變著未來的出行,還將對汽車產業的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我們看到,現在,國外如豐田、BMW等車企,國內如吉利、長城、長安等均在此領域紛紛展開佈局,甚至宣稱要向出行服務公司轉型。

據了解,吉利的曹操出行,目前已在50個城市投放車輛42000輛,日接單量62萬。而由、長安、東風共同打造的T3出行已在南京、武漢、重慶三個城市投放運營,累計完成訂單超200萬。

此外,作為共享出行目前國內最大的運營商,滴滴出行副Quattroporte、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劉海江表示,滴滴積累了海量的共享出行場景大資料,平臺上每日新增軌跡資料超過108TB,每日處理資料4875TB(這個資料量相當於 100 萬部 5GB 大小的藍光電影)。“通過大資料和AI演算法,我們能夠進行實時的供需預測,目前,我們15 分鐘後的需求預測準確率可以達到 85%,這些能力正在幫助我們打造高效的全域性排程平臺,實時匹配需求和供給,更好的為司機和乘客提供服務。”

汽車產業生態將被重構 機遇大於挑戰

整個出行產業,原來只是汽車和交通行業的事情,而現在我們看到諸多科技公司,通訊運營商、出行服務商、投資公司等都在裡面,因此整個出行市場規模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合作伙伴的網路不斷的進行重構。

對於此,麥肯錫合夥董事彭波指出,可以從國分析5大類成功要素的15個問題來推斷生態圈形成的概率和最重要的成功要素,請見以下:

之前,一直有在未來汽車行業發展中誰將佔主導,而從目前來看,這是一個融合協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共面未知和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的過程,至於誰話語權更強在這一過程中意義似乎不是太大。

最後,再來看在中國未來出行發展,引用李斌的一段話為:中國有汽車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供應商體系,有圍繞著自動駕駛相關的人才積累和技術的積累,因此,這對中國企業而言有非常多的發展機遇。不過,我們還需向通訊行業學習,在過去的十年裡,不管像華為這樣的裝置運營商,還是像小米等這樣的一些手機生產商,都已經完美的進行了全球化。因此,中國的汽車產業要和中國的科技行業、科技企業緊密結合,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期去獲得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電動車和燃油車,在保養上誰更省錢,算下來簡直顛覆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