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動汽車領域熱度最高的問題,應當是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安」的雷句。
電動汽車的概念被過度炒作!如何評價這句話呢?從豐田作為日本車企的角度分析確實沒有錯,比如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徹底轉型電動汽車的潛在成本等等。
日本是主要依靠煤炭和天然氣發電的國家,近年來的連續增長一度達到了接近85%;如果全面轉型電動汽車的話,日本的CO2排放問題必然會是大問題,傳統能源的進口也會給日本帶來巨大的壓力。
——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豐田章男的這些言論,徹底體現出了日本企業與日本的雙標特點,不客氣的評價是非常無恥和下作的。
氫能·失敗全球推廣「氫燃料汽車」熱情最高的是誰?毫無疑問是日本人。其中以豐田和本田兩大品牌熱情最高,那麼豐田章男今天說出這話就是沒臉沒皮了!
不要認為氫燃料汽車是什麼高新科技的玩意,其本質為【氫燃料電池堆·增程式電動汽車】。車輛的主要總成如下。
燃料電池堆(氫能發電器)動力電池組電機電控基礎車身這種汽車的本質就是給電動汽車加個增程器,一般增程其實使用的是內燃機增程系統,早期應用於火車、艦船甚至潛艇的都是「柴電系統」。現階段幾乎全部的混動客車也還是柴電系統,為什麼不選擇燃料電池堆呢?
這個問題先放一放,豐田章男表示不應該推廣新能源汽車,豐田卻在幹著推廣增程式電動汽車的事,這是不是有病呢?事情顯然不是那麼簡單。曾經的日本氫能株式會社社長龍野廣道說過這樣的話,大意為氫能汽車在日本的推廣障礙重重,所以需要中國汽車市場來打基礎,相信這是諸多日系車企的想法吧。
重點:氫能增程式汽車是註定要失敗的!首先是液態氫的能量密度相當於30餘倍的等量“T·N·T”,普通代步汽車裝備5kg的液態氫罐,如果在碰撞中達到引燃的條件,那就基本等於一萬枚以上的手雷同時引爆的結果了。
出於安全考量也不應該接受這種車,但這只是各類問題中的其中一項;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用車成本的問題(對於使用者而言),日本加氫站的每公斤液態氫都在60元以上,這是折算後的價格。
然而每公斤的液態氫只能反應出滿足電動汽車行駛100公里左右的電能,這個用車成本已經相當於2.0T的燃油動力汽車了哦。而且氫燃料電池堆要消耗數十克的PT(鉑金),續航能力差、動力羸弱的氫能增程電動汽車,因為要同時裝備發電電池和傳統三電系統,價格總要三十四萬,這種毫無亮點的車輛如何吸引消費者?
核心:氫能增程汽車的失敗從市場角度分析是必然的,從能源的角度分析也是必然的。因為制氫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傳統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電能用電能以電解水的方式制氫,每公斤氫能轉化出的電能的背後——要先消耗掉三倍的電,用很多的電能制氫、再用氫製造少量的電,正常人是不會這麼去做的,但是日系車企熱衷於這種做法,因其曾經為壟斷而儲備了大量的PT,現在只能去消耗。
不過現階段制氫還是用傳統能源為主,那麼問題就來了。
豐田章男在其推廣氫能電車時為什麼不提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問題呢?
龍野廣道又為什麼提出在中國推廣氫能汽車呢?
無非是雙標嘍,氫能汽車在日本本土推廣了很多年,保有量怕是勉強超過5位數,這與全球數十億臺汽車的保有量對比可以忽略不計了。但如果豐田的野心成功了,相信豐田章男又會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至於龍野廣道的的這句話只能這樣評價:沒響但是很臭。
電力結構·區別日本火電佔比超過80%並持增長態勢國內火電佔比跌至70%並持下滑態勢發電結構是不同的,傳統能源的結構也是不同的,汽車研發的技術方向更不同。比如豐田ECVT雙擎汽車還在使用鎳氫電池,這種記憶效應明顯的電池是不具備梯次利用價值的。
但是主流品牌的電動與混動汽車多使用NCM&LFP。前者是鎳鈷錳三元鋰,在汽車使用十年左右之後,絕大多數電池會在分揀測試後進入儲能電站,擴大新能源發電的儲能能力;或者理解為解決因儲能問題不足,而難以實現新能源發電增長的問題,這種電池還可以作為儲能電池使用30年左右。
LFP磷酸鐵鋰電池的梯次利用週期可以達到50年,在半個世紀中會有多少汽車完成更迭,會有多少動力電池進入儲能電站,火力發電的比例會下降多少?這些問題不好預測但不是不能預測,簡而言之為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的。
推廣電動汽車的初衷不單純是為實現「終端零排放」,最終以車輛電池組推動新能源發電的增長,實現雙端低排放才是最終的目標。
業內人士不應該看不透這個模式,所以豐田章男無非還是雙標,這種失敗但又不承認,反而要給別人製造問題的態度——是有傳承的。
豐田應當做到是去解決機油乳化與增多的那批卡羅拉、雷凌、榮放、凱美瑞和亞洲龍等問題車。日系車企已經為全球汽車工業史抹上了很多黑,神戶鋼、高田硝酸銨引藥、三菱材料、東麗輪胎補強劑、涉及普利司通簾布問題,以及日產、三菱、斯巴魯、鈴木等等品牌的油耗排放造假問題還歷歷在目,這種地方出來的企業說什麼會有公信力?
——快拉倒吧!
天和MCN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