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1,福斯欲將電動車產能提高至100萬輛兩座中國工廠產能將達60萬輛

福斯高管對媒體表示,該公司將在2022年對全球8家工廠進行改造,專門負責電動汽車的生產,並將把其MEB平臺授權給競爭對手使用,從而使自己成為全球最大的零排放汽車製造商。福斯計劃在2023年前,對電動出行投資300億歐元。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福斯將對其位於漢諾威和茨維考的兩家德國工廠進行改造,用於製造電動汽車,並將對包括中國工廠在內的其他一些工程進行改造。兩座將負責電動汽車製造的中國工廠分別為福斯與合作伙伴福斯共同運營的佛山工廠,以及福斯與共同運營的安亭工廠。該集團還將改造位於德國的Emden和Dresden工廠、位於捷克的Mlada Boleslav工廠,以及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Chattanooga工廠。

福斯準備明年開始在中國的兩家工廠生產電動汽車。根據福斯的計劃,中國工廠的產能將達到60萬輛,而這一計劃此前從未被報道過,顯示出福斯具有比電動汽車市場其他企業更快實現工業化生產的能力。

反觀特斯拉,該公司希望通過在上海建廠,幫助其實現每年50萬輛以上的產能目標,而福斯可以依靠其位於安亭和佛山的兩座工廠來生產零排放汽車。福斯CEO Herbert Diess上週對媒體表示,特斯拉已經稱為了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他們提供了Model 3等可靠的車型。但是Diess也表示,由於缺少足夠的生產設施,新興的初創企業很難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福斯在電動化程序方面的加速,標誌著一種對於老牌製造商更加有利的轉變。這些製造商可以利用現有的工廠,並且同時利用內燃機多用途車輛獲取利潤。相比初創企業,老牌製造商擴大規模的速度更快。為了給電動化轉型提供資金,福斯的目標是將內燃機SUV的銷量佔比提升,從2018年佔總銷量的23%,提升到2020年的40%。

福斯在德國茨維考擁有一座工廠,負責其旗艦電動汽車的生產。在茨維考這座城市裡還有一座發電廠,它負責為電動汽車工廠提供電力,但是它最初建立的目的是為了給內燃機Golf車型提供生產動力。現在福斯茨維考工廠可以將其基礎設施完全用於電動汽車的生產,預計在2021年時可以將福斯ID電動汽車的產能提升至33萬輛。

福斯集團旗下的奧迪、斯科達、西亞特和保時捷等品牌都將推出電動汽車平臺,福斯希望以此來增加規模經濟。該集團透露,截止到2028年,電動汽車產能將達2200萬輛,其中1160萬輛將很可能來自中國工廠。

生產計劃

在福斯採取擴張舉措的同時,投資人已經對沒有實際利潤卻實現了增長的企業產生了質疑。這種投資情緒的變化,正在削弱數家電動汽車先驅企業的融資能力。

2016年,特斯拉表示將會在2018年之前生產超過50萬輛Model 3,但是該公司並沒有完成這個目標。今年,他們預計將交付36萬-40萬輛汽車,但是這一目標包含了該公司旗下所有車型。

特斯拉所遇到的掙扎如當頭一棒,打消了人們的樂觀情緒,讓人們意識到進入汽車行業並非易事,也讓曾獲得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投資的蔚來,以及法拉第未來和拜騰等一眾造車新勢力在獲取新一輪融資方面遇到了困難。

特斯拉在其上海工廠開始試生產之後,希望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達到50萬輛的產能目標。另外,特斯拉也在歐洲尋找生產地點。UBS汽車分析師Patrick Hummel認為,福斯此舉的目的,就是要在2025年之前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而特斯拉很可能依然會保持其小眾品牌的角色。

技術入侵者

2012年,Alphabet旗下的谷歌推出了自動駕駛汽車原型,導致分析師和行業內高管擔心汽車行業將迎來所謂的“諾基亞時刻”,於是汽車製造商和軟體企業之間出現了激烈的競爭。所謂的“諾基亞時刻”在科技行業曾出現過,它指的是來自科技行業的新玩家推出了設計優秀的產品,從而取代了此前的行業領頭羊。例如,蘋果在2007年釋出了iPhone,導致了諾基亞失去了對移動手持裝置的主導地位。

如果供應商能夠跟上福斯的腳步,福斯將會進行巨大的投資。福斯集團負責採購的董事會成員StefanSommer上個月對媒體表示:“我們有很多的投資。但是即使向三星、寧德時代、LG化學、SK這樣的大企業,也不願拿這麼多錢去投資,因為他們看不到另一邊的市場。”

Sommer說到:“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好的電池工廠,例如位於波蘭的LG工廠、位於德國的寧德時代工廠,都沒有熟練的勞工,這將會成為一個瓶頸。這是一個學習曲線,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這會導致供應方面出現滯後,但是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

福斯計劃授權競爭對手福特使用其MEB平臺,在未來6年中將會給福斯帶來100億美元的營收。福斯負責電動汽車生產的董事會成員Thomas Ulbrich對媒體表示:“福特和福斯的協議,將成為福斯未來制定許可協議的藍圖。”

從短期來看,福斯及其中國合資夥伴將投資150億歐元(約166億美元),在2025年之前為中國市場生產15款電動汽車。在談到在中國市場上的努力時,福斯表示:“第一輛基於MEB的車型將會是一輛SUV。”(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2,圍繞出行保險服務長城與安顧集團簽署合資備忘錄

10月28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汽車”)與德國安顧集團(ERGOGroup)正式簽署合資備忘錄,雙方將攜手在中國的汽車及新出行市場打造一家市場領先的、以科技和資料為驅動的保險服務專業機構,通過持續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經銷商賦能,同時為長城汽車及其金融和出行平臺提供更加優質的保險服務解決方案。

長城汽車與安顧集團的合資計劃包含構建保險生態業務系統、開發新型的保險解決方案、打造高效的專業服務團隊,最終實現雙方優勢資源的充分整合和發揮。

後排左起: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德國安顧集團CEO瑞思博士 前排左起:長城汽車副Quattroporte李鳳珍,安顧汽車行業解決方案CEO克里德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簽約儀式上說:“長城汽車與德國安顧集團在各自領域都具有領先優勢,雙方在保險服務領域的深入合作,不僅將助力長城汽車相關服務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將利用科技與資料實現優勢互補,為雙方的業務開展注入新動能。”

德國安顧集團董事長瑞思博士表示:“今天我們與長城汽車簽署合資備忘錄,是安顧集團在持續發展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將與長城汽車一道,致力於為中國的汽車和出行市場打造一家以科技和資料為驅動的、行業領先的保險服務提供商。這不僅踐行了安顧集團致力於成為汽車行業重要合作伙伴的戰略方向,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安顧集團在中國這個核心增長市場的地位。長城汽車和安顧一道,將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和客戶提供優質的創新服務解決方案。”

長城汽車是面向全球的汽車製造企業,也是中國市場最大的SUV和皮卡製造商,於2003年、2011年分別在香港H股和國內A股上市,旗下擁有哈弗、WEY、尤拉和長城皮卡四個品牌。2016年至2018年,長城汽車連續三年汽車銷量超過100萬輛。保險業務作為長城汽車產業佈局中重要的業務板塊,通過邀請德國合作伙伴的加入,為該板塊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德國安顧集團是全球重要的保險集團之一,目前在歐洲和亞洲的三十個市場提供全面的保險、投資以及相關服務。德國安顧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集團的重要成員。

經由旗下安顧汽車行業解決方案公司(ERGO Mobility Solutions)與長城汽車開啟的這項合作,進一步證明安顧集團是汽車與出行行業的戰略伙伴,此項合作促進了安顧集團的進一步發展,加強了在中國這個核心增長市場的地位。

安顧汽車行業解決方案(EMS)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汽車和出行行業的戰略合作,主要在全球三大汽車市場,中國、德國和美國,進行戰略佈局。此次在全球最重要的中國市場的合作,完全符合其戰略方向和部署。

安顧數字創新董事會成員、同時負責安顧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克里德先生(KarstenCrede)表示:“汽車後市場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其中的保險服務,對於汽車行業提升客戶忠誠度和經銷商的滿意度變得愈發重要。今天合資備忘錄的簽署再次印證,安顧集團通過提供創新的汽車和出行解決方案,是汽車行業的車主、經銷商和車企的戰略合作伙伴”。(來源:網易汽車)

3,比亞迪與伊藤忠商事達成合作再利用廢棄汽車電池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日本貿易商行伊藤忠商事( Itochu)將與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比亞迪建立合作,雙方將建立合資企業,用汽車電池儲存可再生能源。

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增長,全球範圍內二手汽車電池數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如何處理使用過的鋰離子電池成為一大問題,,這就是雙方新業務所要解決的問題。

汽車鋰離子電池可以持續使用8到10年,而自日產及比亞迪等企業開始生產電動車以來,汽車電池使用已經接近10年時間。儘管作為汽車電池其能量已經被使用耗盡,但這些電池仍然具有足夠的能力來被用做儲存。

雙方合作的計劃是將這些電池利用在可再生系統當中,如太陽能,而可再生系統在供應和需求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間來應對能量的波動問題。汽車電池將會被置放在40英尺的容器當中,從而轉變成一個1000千瓦時的電池,可以供100戶家庭使用一天。

儲存電池預計將主要運用在工廠和商店中。伊藤忠商事具有電池的所有權,而消費者則需要按照使用的電量來支付費用,而這也限制了他們初期的投資。

初期,伊藤忠商事的目標市場是澳洲和東南亞地區,而公司也計劃向美國和日本市場出售電池。在一些電力基礎設施並不發達的地區,如採礦地區,電池可以與太陽能結合起來可以作為發電廠的備用。伊藤忠商事未來五年內的銷售額目標是100億日元(約合9200萬美元)。(來源:蓋世汽車 Johnson)

4,福斯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將在矽谷和中國成立公司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10月28日,福斯集團宣佈成立一個名為Volkswagen Autonomy (VWAT)的子公司。該集團表示,成立這家子公司的目的是要讓“自動駕駛做好登陸市場的準備”。

VWAT在慕尼黑和沃爾夫斯堡都設有辦事處,福斯表示該公司將會“讓自動駕駛系統的成熟度達到市場的要求”。除了德國的辦公室之外,福斯表示還將在2020和2021年分別在矽谷和中國成立公司。

福斯集團負責自動駕駛的高階副QuattroporteAlexander Hitzinger將會負責新公司的管理。Hitzinger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我們希望將Volkswagen Autonomy打造成全球技術企業,我們將把汽車和技術行業的專業知識捆綁在一起,將高效能文化的敏捷性和創造性,與流程導向和可擴充套件性進行結合。”

他還說到:“我們將持續利用集團內所有品牌所形成的協同效應,從而降低自動駕駛汽車、高效能運算機和感測器的成本。我們計劃在下個十年中期左右開始對自動駕駛進行大規模商用。”

此前福斯集團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多次發力。今年7月,該公司宣佈將與福特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更緊密的合作”。6月,福斯終止了與Aurora的合作,後者是獲得了亞馬遜投資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

過去幾年中,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迎來了大範圍的測試和開發活動。今年9月,來自英國的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執行長Mike Hawes表示,他們將會把業務重點轉移到聯網和自動駕駛車輛上,因為這種車輛代表了“自汽車發明以來,人們出行方式的最大變化”。

Hawes說到:“對於自動化行業來說,安全性是頭等重要的事情。自動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它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對它們進行裝備之後,系統需要處理所有可能出現的駕駛情況。”(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5,Waymo確認提供無安全員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試圖擴大盈利渠道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Waymo公司CEOJohn Krafcik表示,該公司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提供小範圍“僅乘客”(rider-only)服務。此外他們還計劃推出除了自動駕駛計程車之外的服務,例如自動駕駛送貨服務,從而在未來獲得更多的收入渠道。

10月27日晚間,Krafcik在底特律與記者共進晚餐時確認,隸屬於Alphabet的Waymo此前已經開始在鳳凰城為數百名早期使用者提供全無人駕駛打車服務,車內不配備安全員。

但是他並未透露該公司會在何時擴大該服務的覆蓋範圍。他表示,參與了全無人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乘客,都與該公司簽署了保密協議。

Waymo方面並未透露已經為乘客提供了多少次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只是指出這還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Krafcik表示,除了自動駕駛計程車之外,該公司還在尋找新的方式銷售他們的技術。

Krafcik透露,該公司正在使用Peterbilt卡車對所謂的自動司機進行測試,作為在公司內部被稱為“Husky”的計劃的一部分,他們計劃擴大其技術在卡車運輸和商業配送方面的應用。Waymo此前曾表示,正在密歇根州、亞利桑那州和喬治亞州等地,在卡車上測試其系統。

Waymo將考慮把技術出售給希望給消費者提供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製造商,車企既可以用Waymo的品牌給產品命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品牌。Krafcik說到:“兩者都會非常有趣。”

Waymo已經與雷諾和日本製造商日產達成了協議,三方將共同開發自動駕駛車輛和相應服務。此外,Waymo自動駕駛計程車車隊還採用克萊斯勒和積架的車型。

憑藉谷歌的強大資本和算力,Waymo獲得了穩定的增長。該公司在底特律擁有一家工廠,負責對克萊斯勒的小型貨車以及積架的iPace SUV進行改裝。

Krafcik認為,自動駕駛行業還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這項技術的描述會引起人們的混淆。例如,特斯拉推出了名為Autopliot的系統,該系統要求司機隨時做好接管車輛控制的準備。目前,美國聯邦安全監管機構正在對多起與Autopliot有關的致命事故進行調查。

而其他車企,所提供的系統可以在高速公路路段行駛,或是在走走停停的道路中對車輛實現部分自動駕駛,而且各家車企都在使用不同的名稱對其自動駕駛功能進行描述。

6,ABB收購上海聯樁67%股份大舉進攻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市場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瑞典電氣公司ABB將收購上海聯樁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Chargedot New Energy Technology,以下簡稱聯樁)67%的多數股份,後者是中國領先的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該交易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未來三年內,ABB可能會進一步增持股份。

上海聯樁於2009年成立,為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該公司為電動汽車製造商、電動汽車充電網路運營商和房地產開發商等客戶提供AC(交流)和DC(直流)充電站,以及必要的軟體平臺。目前,該公司現有員工約為185人,其他股東還包括上海集團旗下子公司 – 上海安悅充電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SAIC Anyo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ABB是可持續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已經為汽車、卡車、船舶、鐵路、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和纜車的電氣化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涵蓋從電網配電到充電。此次收購將加強ABB與中國領先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關係,並通過專門針對當地需求而開發的硬軟體,擴大該公司的電動出行產品組合。ABB Robotics(機器人部門)還是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流水線機器人部件和軟體的領先供應商。

全球電動出行基礎設施市場前景大好,美國市場調研公司Grand ViewResearch, Inc.預測亞太地區將是增長最快的地區。目前,在政府激勵政策的支援下,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車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

ABB在提供安全、智慧、可持續的電氣化解決方案方面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其與ABB 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ABB電動方程式賽車運動)的合作充當了一個全球性的平臺,能夠測試和研發與電動出行相關的電氣化和數字化技術,推動電動出行朝著無噪音、無排放的未來發展。2020年3月21日,在中國海南省三亞市將會舉辦一場ABB Formula E賽車比賽。

為實現這一願景,ABB打造了全面的電動出行產品組合,涵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以及配套的能源分配解決方案。目前,ABB已經為全球76個國家提供超過11,000臺DC快充裝置。

自2016年以來,ABB一直在中國與比亞迪和戴姆勒合作,為DENZA(比亞迪和戴姆勒共同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電動汽車提供DC Wallbox充電裝置。該公司還為蔚來汽車等電動汽車製造商和BP/ifuel 66等充電網路運營商提供DC快充解決方案。(來源:蓋世汽車 餘秋雲)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ADS汽車行業數字化創新峰會-5G時代的汽車數字化與營銷零售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