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願意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堅持做環保。
從最直接的生態保護方式之一植樹造林,到多種更具創新性的環保活動的開展,如何建立起公眾與自然溝通的橋樑,引發人們對於自然環境的關注和思考,成為了時下的環保“新命題”。
10月26日,豐田與拙見在廣州聯合舉辦了以“萬物·森生不息”為主題的城市森活節活動,特別邀請了環境紀錄片製作人史立紅、獨立音樂人李星宇、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等大咖嘉賓參與。
1、聆聽與自然的故事,喚醒環保公益新形式
活動當天,環保大咖們以自身在自然相關工作經歷的所見所聞,表達他們關於森林保護、自然環保的經驗之談與深度思考,讓觀眾陷入對自然問題的思考,反思、迴歸、感知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
破題演講中,拙見創始人田延友提出:“自然與人的關係是一個巨集大的主題,當我們談到自然的時候,很多人會感覺自然離我們很遠。最遠的自然,如何能夠成為我們最近的愛,這個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分享會上,作為獨立音樂人的李星宇先生帶來了他3年前在亞馬遜雨林所收錄的自然之聲,包括螞蟻的窸窣聲、樹懶的哈欠聲、蝴蝶的做繭聲音等自然事物獨特頻率聲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公眾從攝影背後一起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他說:“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專門做科研的人,但我希望可以用這些親身實踐經歷告訴大家,當你去傾聽那些微小的聲音,才會想去思考去了解聲音背後的意義。”
此外,作為生物學研究專家的江海聲教授在38年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工作中,平均每年會有8個月身處野外,參與建立了三四十個自然保護區。
在他看來,環保事業並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人類自身。
他與觀眾分享道,拯救地球是一種上帝心態,無論是保護地球還是保護動物,實際上是一種自救。人類是地球上存在競爭關係的千萬生物的一種,當競爭對手消失,自己也將不復存在。
野性中國創始人史立紅則通過分享她的最新作品——關於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紀錄片。
藉助影片中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阿寶的眼睛,為觀眾帶來他與森林以及野生動物相處的真實故事,鼓勵城市居民切身接觸自然,感受自然魅力。
通過參與分享會,現場觀眾不僅真正的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對於探索萬物·森生不息的相處之道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體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每一個的責任。
而這些,也一直是豐田倡導的理念。
2、積極探索環保公益新形式,十二年如一日
回望環保公益之路,豐田已堅持十二年。
自2007年開始,豐田就持續專注於改善企業的環保公益實踐,環保事業幾乎伴隨了豐田企業發展的全過程。
除了開展植樹造林、增殖放流等環保活動,豐田更積極探索與改善環保公益的新形式和新成效。
現在,通過十二年的用心深耕,豐田的環保公益領域已從從營造“綠色工廠模式”,到社群倡導“綠化環境”,到省內推動“植被保護”,再到國家自然保護區開啟的“多重效益森林恢復專案”,已經形成一套由小及大、由近屆遠、由地方到全國的“立體自然保護體系。
豐田的環保內容更是從單一的植被保護到打造立體自然保護體系,更加規範化、專業化、體系化,多方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可以說,隨著豐田“立體自然保護體系”內容的不斷豐富,環保已經成為豐田公益板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時,作為一家汽車企業,豐田也注重將“綠色經營”理念貫穿於工廠生產、零部件供應、渠道銷售等各個環節,實現低碳產品、低碳工廠、低碳銷售渠道“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構築起一條100%全渠道綠色產業鏈。
無疑,從環保產品佈局,到打造完整的綠色產業鏈,再到大大小小的環保公益行動;無論是在環保公益上的堅持,還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投入,皆是豐田用心探索與改善環保公益的新形式和新成效的生動展現。
未來,豐田表示將不忘初心,持續把環保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用心關注社會的每一個人,用心關注每一方綠色的自然,以企業的身體力行築造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攜手社會公眾一起築造和諧共生的生態社會,推動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3、功夫拍案
成大事者,貴在堅持!
在公益環保的道路上,豐田一直在堅持、探索、創新,從未停下腳步。這不僅成為豐田獨特的DNA,也將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一起關注公益、參與環保。
這種匠心精神,無疑是值得所有的汽車企業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