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中國智慧汽車市場所呈現出的超預期表現,為整個產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從今年的發展形勢來看,L2/L2.5已經開始規模化落地,L3級體驗成為新的市場關注點,L4/5級示範測試逐步展開,產業上下游的合作共贏加快落地程序。

包括傳統巨頭的大象轉身,還有新生力量的快速崛起,但這僅僅是熱身賽,而未來的三年對主機廠、傳統Tier 1以及整個核心零部件產業鏈來說才是關鍵。

報告指出,未來三年(2021-2023)新一輪市場割據戰剛剛打響,汽車產業鏈也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時期,智慧網聯產業將步入全新的快速增長週期,這個過程對車企、Tier 1等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驅動新格局的重建,新模式的誕生,新機遇的凸顯。

產業重構與融合

智慧網聯汽車的戰略轉型時代,需要的是跨界融合和深度協同,而這也意味著產業重構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在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轉變,同時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快速到來,整個智慧汽車產業將形成一個全新的生態,這不僅包括主機廠,還有出行服務商、物流平臺、Tier 1以及上游供應鏈等等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那麼,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產業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供應鏈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首先對主機廠來說, 軟體開始深度參與汽車的定義、開發和驗證流程,透過持續的功能升級與客戶體驗的最佳化,“全生命週期”的軟產品售賣能夠為企業帶來持續不斷的收益,這是汽車產業的全新商業模式。

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參與到軟體開發與平臺化建設,這是包括主機廠、Tier 1等整個產業鏈都要面對的新變化。

首先,傳統供應鏈關係開始被打破,可以看到在智慧網聯領域已經有Tier 2與OEM的直接合作,主機廠對Tier 1的角色也有更多新的要求。

考慮到,基於底層軟體的難度高且工作量巨大,主機廠更理想的狀態是設計整體的架構,對各子系統的整合融合或者是系統和系統之間的打通。

國汽智控產品市場副總裁楊柯表示,軟硬體解耦與OTA升級是實現軟體定義汽車的關鍵,但現在主機廠面臨在軟硬層面上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解耦和分離。

並且,隨著新興技術、跨界技術的產生,異構架構、基礎軟體、AI技術、硬體加速等等新興跨界技術的產生,傳統的tier1配套給主機廠的服務需要變革,新型tier1.5呼之欲出。

這類Tier 1.5供應商以異構分佈硬體的平臺上共性軟體為已任,打造計算基礎平臺,甚至可以給主機廠提供整體服務,主機廠則可以做感測器標定、選型等同時,還可以下沉到應用軟體的開發。

這需要建立下一代“軟硬體生態體系”,在實現自動駕駛這一核心基礎功能的同時,實現車輛平臺軟體化、功能應用軟體化;車輛處理器匯聚融合中心化、車內外資訊互動網路化。

長安汽車智慧化研究院副總經理張傑指出,從主機廠的角度來說,軟體平臺很多核心技術是很難獨自實現,這個就需要合作伙伴一起來共建整車軟體平臺。

作為車企來說,更希望與有核心能力的不管是合作伙伴或者供應商一起來合作,加速中國汽車產業智慧化發展。

毫末智行上海研發中心負責人孫宣峰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依託於長城汽車,毫末智行短期內已經在To B和To C兩大業務板塊有了快速進展,“自動駕駛這個行業是一個生態,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自完成所有環節。”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MDC營銷總監汪意革則認為,平臺化和標準化是促進智慧駕駛產業發展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功能軟體是主機廠的核心業務,包括透過軟體來實現其核心的決策規控能力,並可提供與其他品牌差異化競爭力。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總經理郎鹹朋強調了使用者參與的價值,使用者參與體驗反饋對主機廠在產品迭代研發、系統升級與迭代並且持續產生使用者價值的重要性。

歐菲車聯研發總經理張龍兵表示,在這種趨勢下,作為核心感測器供應商,是產業鏈生態中重要一環,無論在單一產品,還是整體的解決方案,將靈活的結合tier1或者主機廠,為產業上下游提供更深層次的合作和支援。

場景與商業化

在這場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中,不僅是主機廠感受到了新的變化,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也有深刻的感受。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高階副總裁蔣京芳表示,從博世和主機廠的合作來看,主機廠的要求非常的高,而且走的非常快,從最初的L1到如今的L2再到L2+,作為供應商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喘息機會。

從傳統的供應商和主機廠的關係演變為競合關係,整個業務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作為Tier 1來說,要積極的擁抱這些變化,順應這些變化。

至於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程序,蔣京芳認為,關鍵是“重場景、輕級別”,重點在於以場景驅動的使用者體驗。

現階段,博世一方面在不增加任何硬體的基礎之上逐步增強使用者的體驗,包括更好的融合高精度地圖的資訊,有更好使用者體驗;同時深度融合角雷達的資訊等等實現更好的安全體驗。另一方面透過增加360感知,實現多場景智慧通行。

自動駕駛的發展最終離不開商業化落地,對本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來說,如何讓產品在各個應用場景的商業化落地依舊是目前比較現實的重點問題。本土供應商紛紛展開基於多個場景技術上、商業模式等等各方面的探索。

汪意革認為,在乘用車與商用車的自動駕駛產業程序中,場景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乘用車來說,自動駕駛的功能推動與升級,更符合消費市場的演進規律,從ADAS漸進式演進到高度/完全智慧駕駛;而商用車更多的是在限定區域等典型應用場景下,跨越式實現高度智慧駕駛,這兩種演進都是場景為王。

所託瑞安聯合創始人兼CEO徐顯傑認為,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的屬性,決定了無論是商用車的使用者還是商用車主機廠都對加裝ADAS產品的原動力不足,因為對價格成本敏感度要遠遠高於乘用車。

目前,商用車ADAS市場初期可以透過法規驅動。但在終端來說,增加的這部分成本能否產生實際效益才是關鍵。比如,運輸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提高帶來的價值,如保費的降低等等。

徐顯傑認為,政策與市場的紅利期到來之時,商業模式要以結果和價值為導向。

目前,主機廠開始快速轉型,從產品的智慧化,到公司戰略層面的轉型升級,同時產業格局也在快速變化。

6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蘋果汽車明年就要釋出了?想多了,最早也要2024才會啟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