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什麼是防禦性駕駛?

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能夠準確地“預見”由其他駕駛員、行人、不良氣候或路況而引發的危險,並能及時採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這種可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的駕駛方式,就是防禦性駕駛。

就拿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事兒舉例吧:

比如,你開車一直跟著公車行駛,好不容易等到它進站上下客,這貌似是一個超車的好機會。結果,行人突然出現……

但是如果你有“防禦性駕駛”意識,你可能會提前想到:會不會有行人、單車從公車前面衝出來?

你會抬起油門,把腳放在剎車踏板上,待通過公車站後再加速行駛,那麼很幸運不知不覺中,你就避免了一場交通事故。

如何做到防禦性駕駛?

防禦性駕駛五大要領:預估風險,放眼遠方,顧全大局,留有餘地,引人注意。雖然只有短短的20個字,裡面可都是救命的技巧!

1、預估風險

駕駛時,根據天氣、路況等提前分析潛在危險。比如:

類似這樣的潛在危險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養成提前分析預測風險的良好習慣,以便提前採取措施,防患未然。

2、放眼遠方

如果說“預估風險”針對的是可預計風險,那麼“放眼遠方”針對的就是不可預計風險。比如,車輛掉落物品形成路障,這些路障哪些是危險源,哪些不是危險源,是遠還是近,是靜止還是運動等。

行車時,需要搜尋前方至少15秒範圍以外的交通狀況,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斷可能出現的,影響安全駕駛的各種情形,為下一步採取行動,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為什麼是15秒遠的地方?

根據有關實驗表明,正常行駛中,從獲得視覺線索到判斷是否有潛在危險,再到決定如何處置這一“感知、分析、決定”的過程,一般需要6~8秒鐘,而從“決定”到“操控實現”還需要6~8秒鐘。

如何判斷15秒的距離?

我們可以採取“乘4法則”進行計算。比如,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行駛,那麼我們需要看到至少400米遠的地方。

面對遠方可能存在的種種情形,放眼遠方,將目光探索到15秒以外範圍的交通狀況,往往可以讓我們提前發現,從容應對,避免事故發生。

3、顧全大局

駕駛時,危險來自四面八方。我們需要不間斷地搜尋車周邊360度空間的交通環境,及時發現潛在危險,並有意識地避免被周邊事物分散注意力。

比如:

駕駛車,我們的眼睛要像雷達,不斷重複地看看前方,再看看左邊車窗和側視鏡,然後是儀表盤、後視鏡、右邊車窗及側視鏡,再到前方,這樣的迴圈6-8秒進行一次。

視覺搜尋過程中,還需要刻意避免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做到眼睛在任何事物或方向上停留的時間不要超過2秒,否則較長時間關注某一事物,會使我們和他人處於高度危險之中。

4、留有餘地

駕駛時,車輛都是在流動變化的車陣中前行,這就需要我們的車輛與周圍的車輛,時刻保持足夠的安全空間,以便從容仍對各種危險出現。

比如,在車陣中,經常遇到正常行駛的前車突然減速,左右車道的車輛突然進入我們所在的車道,甚至這些情況同時出現。這就需要我們的車輛,與前車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離。

怎麼知道4秒是多遠的距離?

在道路前方選擇一個固定位置或參照物,當前車車尾超過參照物時開始數數:1001、1002、1003、1004,如果還沒數到1004就到了參照物的位置,說明離前車太近了。

同時,應避免與兩邊的車輛並排行駛,使我們的前方和左右至少一側,留有足夠的空間作為我們的應急逃生路線。

5、引人注意

駕駛時,要經常有意識的讓別人注意到我們,特別是在他人的行為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安全駕駛,或我們需要別人幫助時,我們要及時傳遞出我們的意圖,並確認別人注意到。否則,別人的行為往往會使我們被動的涉及交通事故。

比如: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就需要通過燈光、喇叭,甚至手勢讓別人注意看到我們。

再次提醒

五大要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駕駛人要有預估風險存在的強烈意識,做到防患未然。同時,要通過放眼遠方,顧全大局,儘可能提前全面搜尋出各種危險源,並通過留有餘地、引人注意來遠離危險,或消除危險,做到不主動發生交通事故,不被動涉及交通事故。

人生最大的幸福,

就是陪伴在家人左右,

最大的福祉,

就是給別人幸福。

掌握防禦性駕駛,

把這兩個“福”留給自己,

也留給他人。

歡迎大家關注點評,共同探討學習,我們的口號是是:安全文明你我他,交通秩序靠大家,文明出行,安全駕駛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本人聯絡刪除,謝謝!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很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這三款SUV不只是顏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