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並且它不再能夠可靠地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片出口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對策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產業發展。

12月18日,美商務部宣佈將59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含令人矚目的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SMIC),理由仍是“國家安全”。

阻止(申請供貨)許可的理由並不重要。任期還剩1個月的美國現政府,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促使中美晶片供應鏈解體。

按照美商務部長羅斯的話說:“政府可能會假定拒絕許可,以阻止中芯國際獲得生產10奈米或以下先進半導體的技術。”

制裁沿晶片產業鏈上移

中芯國際等企業被“拉黑”,並不令人意外。9月5日,就有傳聞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中間這3個月,應該是用來評估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損失。9月中旬,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代表眾多晶片公司起草了警告特朗普政府的一封信,信中稱,如果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將對美國半導體供應商造成50億美元的損失。

最終美國仍決定出手。從晶片業制裁的思路上來看,正由系統整合商逐漸向基礎產品供應商(代工商)轉移。原因很簡單,在晶片供應鏈條上,美國有兩個關鍵優勢環節:EDA開發環境、晶片製造裝置與材料。前者與晶片設計有關,後者與晶片生產線有關。而晶片生產和設計本身,美國並無特別優勢。即美國的制裁,迫使中企受制於美國佔優勢的環節。

在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當中,美系企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應用材料(AMAT)以2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泛林集團(Lam Research)以14.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美國科磊(KLA-Tencor)以7.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

沒有妥協空間

在晶片供應鏈上,中芯國際屬於代工商,其下游客戶是晶片設計公司。如果按照訂單貢獻來排序的話,大於1%的中芯客戶分別是:

中芯代工製作的產品,大部頭是電源管理晶片、低端手機SoC、影象感測器、指紋識別器、射頻收發、載波通訊、物聯網晶片。由此可知,最終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流入手機等消費類電子裝置,其餘則為安防裝置、物聯網。汽車Tier2供應商即便在客戶名單上,也必然在1%以下,當前來說可有可無。

中芯的大客戶非常集中,華為、高通、博通訂單佔了半數以上。去年美國商務部制裁華為,中芯丟掉了最大客戶;現在制裁中芯自身,中芯不但丟掉了美國採購渠道(主要是光刻機和光刻材料),還丟掉了第二、第三大客戶(高通、博通)。

這和華為領悟到的美國人意思一樣,不是為了糾正某種行為,而是想讓中芯死。

這就沒有妥協空間。

中芯調整戰略方向

至少從去年起,中芯國際對此早有準備,瘋狂囤貨自不待言。去年夏天,中芯從納斯達克迴歸科創板。重新申請過會上市,只用了創紀錄的19天。

12月4日,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

同一天,中芯控股、國家大基金二期、亦莊國投,聯合成立合資企業;

12月15日,中芯CEO梁孟松請辭,蔣尚義入職;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制裁出臺。

梁孟松和蔣尚義均出身臺積電。前者帶領中芯國際實現從28nm到14nm製程,力主開展7nm製程試生產,併為此訂購了EUV,準備流片。

而蔣尚義則主張擴大28nm生產線,繼續提升良品率,擴張低製程客戶。重要的是進行28nm全流程國產化改造。在當前時期,蔣尚義的主張意味著組建“非美化”生產體系成為可能。國家級資金親自下場說明了其代表了誰的意志。

中芯董事長周子學曾任工信部總經濟師。而中芯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17%)母公司為大唐集團,是大型央企;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成立,該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菸草、中移動等(其餘股東均少於5%)成立。所以,中芯國際已經完成了國有資本控盤改造,其領導層也更迭為完全支援走自主路線的人選。

10nm及更高製程,主要用於高階手機SoC。美國製裁的區分點也是10nm。目前只有三星、臺積電、英特爾擁有10nm以下加工能力。

當今最前沿商業應用是5nm,良品率過關的只有臺積電一家。臺積電在為2nm開發做準備。14nm成為中堅力量(雖然比5nm落後3代),可以滿足60%現代晶片的選擇。高製程可以節約空間和單位算力能耗,手機和其他對體積/能耗敏感的電子裝置,是其主要應用方向。

汽車晶片的應用相對分散,從28nm、40nm到65nm,甚至還有100-150nm。汽車應用對於製程並不敏感,主要是對穩定性和工況適應性的要求很高。

其中,算力晶片例外。英偉達、高通、Mobileye分別將ADAS算力晶片推進到7nm製程。不過,這一部分晶片的車規認證存疑,它們的產品也沒有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

中芯進入汽車供應鏈的前提

大國政府制裁企業,就像大人打小孩。有人鼓吹中國也要收拾“美國小孩”——將微軟、高通、波音甚至通用汽車送入“不可靠清單備選”中,要求他們承諾,在任何情況下,包括中國公司被禁運時,只要合同上有義務,就不能中止服務,否則就進入“不可靠公司”清單,後者意味著逐出中國市場。

雖然這樣做貌似很爽,但這是餿主意。一則違反中國對外資開放的承諾,二則中了美國政府與中國市場和供應鏈脫鉤的圖謀。

美國政府不是在制裁某家中企,而是對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壓。主機廠作為下游客戶的客戶,不會受到直接牽連,也不會進入制裁名單。但是上游節點被卡住,下游的供貨安全可能會受到影響。主機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要求Tier1、2供應商開闢“非美化”生產線和產品製造;另一個是全面外採,排除中企晶片供應。

其實第二個選擇只存在於理論上。美國任意對規則的闡釋和增補,已經讓美國企業客觀上成為“不可靠供應商”,說不準哪天就會危及到主機廠自身的供應鏈。

而且全面外採,不符合最低成本原則,也將供應鏈安全寄託在國家關係正常化上。如果公開,在全國上下對晶片產業的看法趨於高度一致的時候,不啻於“賣國”,成為非常不利的輿論靶子。

所以,第一選擇是不可避免的,這不等於摒棄外採,而是要求國產晶片儘可能地參與到供應鏈中來。

這就給了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機會。現在錢不是問題,外媒已經注意到,中國國家層面正在準備為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提供未來5年的政策和財政支援。

中國領導人意識到,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並且它不再能夠可靠地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片出口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對策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產業發展。

中芯國際進入汽車產業鏈,有兩個前提:一個是Tier1、2供應商及背後的主機廠同意;另一個是透過大規模車規級認證。前者目前已經逐漸掃清障礙,後者則需要時間,但不存在難度問題。至於高製程算力晶片,只能等一等,等待其他汽車晶片站穩腳跟,營收有保障之後,中芯代工將會涉足這一領域。

好訊息是中芯國際可以無所顧忌地給華為代工了。華為已經和多家主機廠簽訂了深度合作協議。客戶進入汽車產業,就等於中芯也進來了。

18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實拍寶馬X5運動版,8缸動力加速3.8秒,新造型比途銳還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