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問題:

為什麼要原地熱車?

相信在電噴技術應用19年後,仍然會有很多汽車使用者搞不清楚原因;普通認為的觀點是為了在低溫環境中保證有效潤滑,因為機油的流動性在低溫環境中可能會很差。

比如CVT無極變速器的ATF(變速箱油)就有這個問題,啟動後不透過暖溫器加熱,對於鋼帶錐輪就無法實現有效的潤滑。於是此類車輛的使用者更是堅信這種說法,然而這是大錯特錯的結論,是個牽強附會的理由。

機油引數·解讀

以「0W-30」為參考,這些數字和字母是什麼意思呢?

W·winter釋義為冬季或低溫,在機油引數中當然代表機油的低溫流動性,以及低於多少攝氏度(℃)才會結凍。W之前的數字就是用於標註機油冰點問題,不過數字並不是最後的數值,用數字加上【﹣35】得出的才是冰點數值。

0+(﹣35)=﹣35℃5+(﹣35)=﹣30℃

其他標準自行計算即可。engine oil釋義為發動機潤滑油,簡稱為機油;這種油液與變速箱油屬於同類型但卻不同,在接近機油冰點時的流動性會變差一些,但只要沒有結凍則仍舊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潤滑的建立。

「-30/40/50」的W之後的數值為高溫黏性標準,也可以稱之為流動性的標準;低溫流動性可以自行根據用車地區的實際最低溫進行調整,銷售的機油總是可以滿足防凍需求的。

但是高溫粘度標準就不能亂調整了,汽車隨車說明書中建議值是多少就得是多少;否則降低粘度會無法形成質量合格的油膜,發動機的磨損會變嚴重;如果升高粘度則會造成出現油膜厚度過大,執行的阻力加大而損耗扭矩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動力會變差且油耗會升高。

潤滑系統·原理

內燃機的潤滑依靠的是機油,推動機油流動的是什麼?

標準答案為「機油泵」。泵這種機器是為液體或氣體等流體進行增壓,機油泵則是從油底殼抽取機油,之後加壓後送至發動機的潤滑油道。

第一節說明了潤滑油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標準,在冬季也是不會結凍的;如果實際低溫和機油冰點還有5~10℃的差值的話,冷啟動時的流動性其實是相當不錯的。那麼只有機油泵能夠在啟動時輸出足夠大的動力,也就是有效的進行加壓,機油在小小的內燃機中流動一遍的時間會很長嗎?

重點:機油泵從操作開關開始啟動,到啟動完成後的2~3秒即可形成有效潤滑;轉速越高磨損越大,但是轉速越高機油油壓也會越高,也就是說什麼時候都不用擔心潤滑效果不足,原因很簡單。

轉速指發動機曲軸每分鐘運轉速度機油泵由曲軸帶動運轉

轉速與壓力可以理解為同步增長,透過電機啟動內燃機的瞬間,曲軸就會有600rpm左右的轉速——驅動瞬間轉速是不是會短暫的升高到接近2000rpm?

這一瞬間的升高就是刻意的設定,在溫度越低的環境中啟動發動機,升高的程度就會越大;因為此時控制系統也是知道機油的流動性不如高溫標準,於是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透過曲軸高轉實現高壓力,從而在幾秒內完成潤滑壓力的建立,壓力會達到需要洩壓。

綜上所述,發動機的潤滑是不需要等待的,因為在啟動完成後的“反應時間”中就算結束了。那麼為什麼還有「80%的磨損是冷啟動過程形成」的說法呢?

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錯,只是被錯誤的解讀了;80%的磨損實際指車輛長時間停放降溫後,擰鑰匙的那一瞬間。此時機油泵將將開始抽油,活塞氣門等位置確實還沒有潤滑,不過這是誰也沒法解決的問題;好在磨損程度是可控的,啟動過程與完成潤滑只幾秒鐘而已。

說明:需要原地熱車的汽車除了裝備CVT的車輛以外,剩下的就是2001.09月之前生產的「化油器汽車」。化油器指透過進氣管路中的氣流壓力,以文丘裡管的原理透過氣流產生的負壓力吸出燃油,透過氣流和溫度去霧化和加熱燃油。

然而在冷啟動時的化油器溫度很低,所以霧化的效果就會很差,怠速與行駛中燃燒轉化的扭矩忽大忽小則容易熄火;結果則是化油器不得不原地熱車,但是透過燃油泵和噴油嘴配合,以正壓高壓力噴油的電噴系統不需要熱車了。

天和MCN授權釋出

9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別克新車,優惠完8.9萬,最便宜的別克SUV昂科拉改款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