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輪胎無疑是直接關係到行車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保持合適的胎壓才能使輪胎應有的效能全面發揮出來。
但實際生活中,這個問題並不是每個司機都會那麼關注,有些司機朋友在出車前最多看一眼輪胎有沒有漏氣,還有相當一部分司機連看都不會看,直到輪胎癟了才發現扎胎了……這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一定要引起司機朋友的關注。本文把一些關於輪胎氣壓的常識普及一下,希望對新手有所幫助。
輪胎氣壓充到多高才算合適呢?
大家知道輪胎雖然很大,但這個圓形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卻很小,四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張A4紙大小,如果氣壓太高這個接觸面積會變小,抓地力肯定會受到影響,爆胎風險加大,時間長了會影響到輪胎的壽命,同時過高的胎壓也會影響到轉向系統,容易導致轉向過度。
相反,過低的胎壓增大了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抓地力是提升了,但同時也加大了油耗,而且轉向會變得沉重,過低的胎壓也會給輪胎本身增加壓力從而減少壽命。那充多高才合適呢?你可以看一下你車門的邊框處貼著一張廠家建議胎壓的標籤,上面有詳細的前後輪的胎壓數值,可以以這個為基礎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用車情況來決定。
實際用車情況包括哪些呢?比如,你的車平時不怎麼載客,主要是你一個人在開,那略低於參考值也沒問題;而如果你的車經常滿載,那就可以略高於參考值。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氣溫的變化。充進輪胎裡的空氣是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遇熱膨脹遇冷收縮。所以說胎壓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恆定值而是一個變化值。部分汽車配備有胎壓監測系統可以在車內儀表盤上隨時監控輪胎胎壓的變化,有細心的朋友可能就會發現這個數值是一直在變化的。
如果是短暫的氣溫變化你完全可以不用去理會它!試想,今天三十度你去放氣,明天十五度你又去充氣,累不累?煩不煩?只要掌握好一個原則:胎壓只要不是持續性的低於正常值,一些日常小波動完全可以視而不見!
筆者建議:平時不忙的時候經常檢查一下自己的輪胎,有沒有鼓包現象、有沒有釘子螺絲等尖銳物體紮在胎表上,特別是要跑長途之前一定要更認真的檢查輪胎,因為它是直接和路面接觸的位置,它的安全也就是你的安全。強烈建議買一臺車載電動打氣泵,如在外突發扎胎可以免去換備胎的麻煩,你可以臨時充上一些氣把車開到附近的補胎店,非常方便。另外再配一塊胎壓表定期檢測四輪氣壓,發現問題隨時處理,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胎壓處理方式,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如果你的車要行駛雪地或泥濘路面,可以適當調低胎壓,目的是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強抓地力,防止打滑。如果你的車卡在限高杆或涵洞口,也可以把輪胎放氣減低車輛高度再通過。
總結:以廠家提供的胎壓參考值結合自己的用車情況以及季節的變化來調整氣壓,冬季略高一些,一般在2.5左右;而夏季可以適當低一些防止爆胎,可以打到2.2-2.3。遇到因天氣臨時變化產生的胎壓變化,只要不是持續過高或過低都可以不予理會。做好日常檢查,車內要準備胎壓表和打氣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