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近日報道,蘋果公司首款電動汽車AppleCar至少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執行,或將在2021年三季度釋出,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訊息一出,網路一片熱議。有網友表示以蘋果公司的技術和財力,“造車”值得期待;也有觀點表示,風光無限的特斯拉或將遭遇最強對手了;還有人調侃稱,買車不知道送不送充電頭。
零部件供應商爆單?據報道稱,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元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元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列入首批供應鏈。供應鏈正準備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的零部件生產,因應AppleCar備貨需求,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近年來蘋果公司在造車路上從未止步,2017年至今已經獲得了100多項汽車方面專利,其中包括自動駕駛、車身、安全軟體等方面。訊息稱,2017年蘋果就獲得了加州機動車管理局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當時有網友看到蘋果在一輛雷克薩斯汽車上安裝了鐳射雷達裝置進行測試。據透露,蘋果目前正在對全新的汽車產品進行測試,在加州已經秘密上路測試了數十輛原型車。早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祺預測稱,蘋果將為消費者帶來L4或L5全自動駕駛,AppleCar可能會在2023-2025年間問世。該車型將成為下一個蘋果明星產品,因為蘋果在軟硬體及服務整合上有巨大優勢。此前,便有傳言提到AppleCar的釋出年份將是2023年,2024年或2025年。蘋果內部人士曾表示,蘋果公司的“泰坦計劃”將專注於開發有助於自動駕駛汽車生產的技術,可能會在後臺開發自己的車輛。據彭博社,蘋果的人工智慧負責人約翰·賈南德里亞最近接手了該專案的領導工作。此外有多個訊息來源報道說,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已經被調動到其人工智慧部門下運作。不過截至目前,對於這個專案的進展及相關細節,蘋果官方未做出過多的透露。臺積電提供晶片?12月10日,外媒報道稱,全球汽車電子廠商積極向蘋果求合作,已開始向蘋果傳送樣品。據報道,臺積電和蘋果正在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技術。該報道還聲稱,兩家公司正在努力在美國生產“AppleCar”晶片,並正在談判供應鏈協議,以在兩家公司之間供應汽車電子產品。鑑於前不久蘋果汽車仍在搭建供應鏈,因此對於明年9月份蘋果釋出AppleCar的訊息,市場上觀點認為,蘋果或將在明年對外公佈造車專案,但不會在明年正式上市車輛。對於蘋果汽車的外觀,市場也有很多猜測。有報道稱,蘋果公司提出的車輛與特斯拉的車輛相似,但並未詳細說明相似之處。有觀點認為,蘋果汽車會是電動車,有著簡約漂亮的外觀設計,採用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整合各種高科技技術,可以利用iPhone來控制等。蘋果CEO庫克曾經也提起過,“未來軟體將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元件。自動駕駛也將變得更加重要。我們真正想要的、而且希望在短期就實現的是,讓人們上車後有一種iPhone體驗,而汽車製造商自己的技術表現糟糕,給蘋果等公司留下了巨大的機會。”挖走大量特斯拉、福特員工此前在2018年10月,前特斯拉三號人物、負責整車研發和製造的高階副總裁道格·菲爾德更新了自己新的職業資訊:蘋果公司SpecialProjectsGroup的VP。而在道格·菲爾德公開身份後,有海外媒體馬上依據職業社交網站得到的不完全統計,在蘋果SPG名下有將近1200名員工,其中300多名來自特斯拉,170多名來自福特。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克里斯·戈德斯曾發出感慨:“你只要發現矽谷哪位與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並去向不明,那他們多半是去了蘋果。”雖然目前蘋果尚未公開承認正在開發AppleCar,但市場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並且科技巨頭的入局,勢必會成為特斯拉的重用競爭對手,並對特斯拉造成一定的衝擊。小米、華為也造車?除了蘋果找車外,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也頻出“造車”的傳聞。近期網上曝光多張圖片,並傳出小米即將釋出和比亞迪聯合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售價為84999元,雖然之後雙方均闢謠。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提供商,華為“造車”的傳聞也一直存在,儘管公司屢次否認。分析認為,在智慧汽車產業鏈上,華為幾乎擁有全套技術。其五大業務板塊覆蓋智慧駕駛、智慧座艙、智慧網聯、智慧電動和智慧車雲,其在電驅動系統、車載電源、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已經推出了量產產品,並且實現了商用。這也是外界一直認為華為會造車的主要原因。安信證券認為,汽車電子產業將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後又一次全產業鏈級別的大發展機遇。當前汽車電子已經進入新一輪技術革新週期,汽車電子滲透率及單車價值量都將會得到大幅提升,市場空間超萬億。而與此同時,智慧手機的增長天花板卻已顯現,汽車作為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慧終端裝置,成為小米、華為的新增長點。近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因為華為和小米在智慧網聯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小米在網際網路方面做得不錯,華為也擁有配套完整的服務體系,所以公眾認為他們有能力去造車,也希望他們能有所發展。而針對蘋果造車,有業內人士認為,造好汽車和造好手機是兩回事。因為,同樣的零部件要實現同樣的功能在汽車上要達到車規級水準,這就對各個部件的穩定性、適應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蘋果具有設計優勢、人機互動優勢、軟體優勢和品牌優勢等,但蘋果能否顛覆現有的汽車製造格局還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