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慧屏#
昨天寫了篇有關華為車載智慧屏的文章,大家
極感興趣,但是很多人認為它就是個雞肋產品,現階段看來,此話不假。
但是,它的重大意義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汽車行業多了位高科技實力玩家。
請聽看家為大家分析分析。
汽車行業的高科技實力玩家,要從特斯拉說起,特斯拉好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別人沒法模仿它?
內行看門道,外在的什麼操控、續航、體驗這裡就不說了,直接從內部說起。
特斯拉,這裡以model3為例,把高難晦澀的技術簡化下,就是車內部有三塊域控制器,將車當作一臺移動電腦的話,大家就可以看作它有三個處理器,一個自動駕駛資訊娛樂處理器,一個左車身處理器,一個右車身處理器。
而自動駕駛娛樂處理器帶sim卡可以聯網,跟特斯拉雲平臺相連,且可以遠端升級。
那麼很明確了,左右車身處理器處理車身感測器資訊及控制動力、轉向、制動等系統,而這一切都跟自動駕駛娛樂處理器共享互動且跟特斯拉雲端伺服器透過網路保持聯絡。
而特斯拉雲在收集大量的使用者實際行車資料進行自學習及大資料分析,從而改進三大處理器軟體演算法,並且改進措施可以透過遠端升級更新至車端。更重要的是,特斯拉透過網路來使用伺服器的強大算力協助車輛進行自動駕駛的決策。
這也就理解了特斯拉為啥推進星鏈計劃,建設衛星網際網路,因為它需要特斯拉車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能聯網,來完成智慧計算,從而實現無人駕駛等高階功能。
理解了特斯拉的高科技公司的本質,再來看下為啥車載導航發展了那麼多年就是趕不上智慧手機,只能說是因為沒有實力玩家參與。
在此之前,汽車廠的精力在機械和動力上,高科技公司的精力在晶片和網際網路軟體上,但是發展到當下,各自已經進入發展瓶頸,玩不出新花樣,而特斯拉將兩者結合,殺出一條血路,這便是車聯網和智慧駕駛之路。
其他車廠也緩過神來,發現特斯拉這條路子是正確的陽光大道,紛紛佈局車聯網,智慧駕駛,用軟體重新定義汽車,將汽車接入網路,以增加算力和智慧。
這時候,再來看看華為推出的產品,其野心和重大意義就一目瞭然了。
除了搭載華為鐳射雷達,極狐HBT還將搭載包括華為“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訊架構”、“5大智慧系統”、“三大計算平臺以及對應的三大作業系統” 以及“包括鐳射雷達在內的30+智慧化部件”等在內的軟硬體。”
再結合華為釋出的車載智慧屏和華為hicar系統,以及華為雲也是一大殺手鐧,其全面進軍智慧駕駛及車聯網領域的規劃就很明確了。
這就是在學習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資訊娛樂域控制器和特斯拉雲。
當然華為沒有走特斯拉這樣的直接造車之路,而是跟主機廠合作積累智慧駕駛經驗,通過後裝車載智慧屏積累車聯網經驗,待時機成熟後,推出一款中國特斯拉將不足為奇。
所以,華為車載智慧屏現在看起來有點雞肋,但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