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一旦蘋果的造車機器開動,特斯拉和傳統車企很難能夠做到氣定神閒

2020年,新能源汽車是最炙手可熱的詞彙。前幾天豐田總裁表示,新能源車被嚴重炒作,並且指出“我們生產的新能源車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嚴重”!對此,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何小鵬迴應道——這讓我想到了諾基亞。

對於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豐田有豐田的觀點,新能源車廠家有新能源車的觀點。我們拋開市場上所有爭議的觀點,不可辯駁的一個事實是,數字化已經是未來汽車不可逆的方向。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已經不是電池和石油的燃料之爭,而是汽車的數字化智慧化,未來汽車不僅要考慮能源驅動問題,更多的是科技密度和使用者體驗,就像智慧手機對傳統手機的顛覆那樣。

01

造車會是蘋果的新引擎嗎?

12月22日據路透社報道,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專案,並計劃在2024年投產。臺灣的《經濟日報》更是指出,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將在明年第三季度釋出,蘋果正在籌備整車生產線。再到之前,蘋果更換無人駕駛部門負責人,和臺積電一起研發專門針對無人駕駛的晶片。蘋果造車這個話題,年末再度引起了外界的熱議。眼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從公司資源到技術儲備,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上,並不遜色於特斯拉的蘋果,進軍整車領域也在情理之中。放眼全球,短期內有能力終結特斯拉神話的,或許還真的只有蘋果了

早在喬布斯時代,蘋果就有了造車的想法,在喬布斯去世前一年,還曾與主打輕便和廉價車型的製造商“ V-Vehicle”進行過磋商。2013年,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繼任者庫克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後更名為CarPlay),宣佈蘋果開始進軍汽車領域。

2014年,蘋果傳出啟動了保密級別極高的“泰坦計劃”,計劃打造自己的汽車產品。並從特斯拉、大眾、通用這些車企大肆挖人,這也引起了馬斯克的不滿,曾公開宣稱,蘋果挖走的都是特斯拉不要的。時至今日,馬斯克依然沒忘記調侃蘋果造車,“在Model 3專案最黑暗的日子裡,我聯絡了庫克,想要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以目前市值的10分之一,約600億美元),但他拒絕開會討論。

△馬斯克發言

現在的蘋果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自己,就必須進行轉型,追逐更有想象力的星辰大海。因為在手機和電腦領域,蘋果的效能和創新基本已經是獨孤求敗了。而能夠承接蘋果龐大體量的,目前看似乎只有整車製造行業。對於蘋果來說,其以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所支撐起的規模,2萬億美元已經基本達到市值的上限,要想使公司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進軍汽車行業是一個不錯,也有可能是唯一一個選擇。

02

蘋果造車優勢在哪兒?

雖然蘋果曾經糾結於優先進行整車製造還是優先進行自動駕駛研發,但2017年,庫克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蘋果的造車計劃:“我們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它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慧之母,同時也是最難的人工智慧專案。

如今在美國加州,蘋果一直運營著一支規模排名第三的測試車隊,僅次於通用的Cruise專案和谷歌的Waymo專案。自動駕駛堪稱整個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和共享化)甚至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汽車技術王冠上的那顆最耀眼的明珠。未來誰能夠率先將L4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誰就能完全站在汽車行業的制高點上,和其他競爭對手拉開足夠的差距。

目前最為各方看好的,且最接近量產的是谷歌的Waymo,谷歌和克萊斯勒、沃爾沃以及戴姆勒卡車在積極合作,尋求商業化落地,但目前看,短時間沒有太大可能。因為傳統車企巨頭要想讓這些技術在新的產品上實現,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目前大家更多的還是觀望,對於大規模的真金白銀的投入,還是踟躕不前。

至於特斯拉,鑑於鐳射雷達的成本問題,選擇自研晶片,單純依靠攝像頭和毫米波以及超聲波雷達,來實現對周邊環境態勢的感知,目前來看,也暫時沒有辦法達到L4級別的部署能力。

對於蘋果來說,一方面並沒有放棄鐳射雷達,同時蘋果在晶片領域耕耘多年,擁有豐富的資源。蘋果可以用手機巨大的出貨量攤薄汽車晶片高昂的研發成本。

△示意圖

汽車進入智慧化時代後,幾顆關鍵的主晶片,包括汽車座艙、智慧駕駛和V2X晶片,都與手機SoC晶片高度重合,手機領域晶片稍作修改就可用於車載領域。這也使得高通、聯發科、三星等手機晶片巨頭紛紛進入車載領域。

車載領域的晶片和手機晶片一樣,有三個重要的計算模組:CPU、GPU和NPU。其中,CPU是負責計算和整體協調的,而GPU是負責和影象有關的部分,NPU則是負責和人工智慧有關的部分。

目前,蘋果M1晶片的CPU和GPU算力已經超過特斯拉的FSD自研晶片。而如果蘋果將M1晶片裸晶面積擴充套件到和特斯拉同等大小,並將多出來部分的都用於NPU,那麼特斯拉FSD的晶片將會被蘋果全方面“吊打”。

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相比於特斯拉,蘋果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網際網路生態,汽車將成為串聯起蘋果旗下所有生態應用一個最好的載體。對於特斯拉來說,無論其在整車硬體或者軟體上如何宣稱自己領先,除非其選擇和安卓合作,否則光憑自己的能力,幾乎不可能短時間內建立一套自己專屬的車聯網生態,來和蘋果一較高下。

蘋果造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優勢——有錢。蘋果是屈指可數的市值超過兩萬億美金的公司,而且相位元斯拉,現金流更加充足,因此蘋果會更加從容。而特斯拉則不然,馬斯克需要更激進的做事,更迅速的落地,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援,才能把整個專案往前推。大眾執行長也表示,相比豐田這種傳統車企,資金雄厚的技術巨頭蘋果入場,他們面臨的壓力更大。如果蘋果下定決心,即便是自建工廠,對蘋果而言,壓力也並沒有特斯一樣大。

△大眾CEO觀點

而且,鑑於蘋果一貫的產品交付理念和情況來說,蘋果會延期和跳票,但絕不是一家不嚴肅的公司。馬斯克之所在這個時間點上爆料,“正值他懷疑蘋果在2024年推出自有電動汽車計劃的嚴肅性”。

△馬斯克的懷疑

但在我們看來,更多的還有恐慌。因為自古英雄愛英雄,作為兩家都以產品力取勝的公司,不可能對對方的行為方式和風格沒有足夠的瞭解。所以馬斯克心中,應該還是會有很多不平靜的漣漪激盪。

03

最大問題,蘋果真的要造車嗎?

看上去,蘋果造車優勢得天獨厚,就差最後臨門一腳了。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蘋果真的會一上來就自己造車嗎

來自華爾街的兩家投行首先投下了懷疑票。花旗分析師吉姆說:“蘋果公司在很多領域進行研發,但我們非常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會生產汽車,因為汽車行業的利潤率要低得多。”Evercore分析師Amit Daryanani也懷疑蘋果是否會進入利潤率低,資本密集的汽車業務。

蘋果的投資方——Gullane Capital Partners的管理合夥人Trip Miller也對媒體表示,蘋果要大批次生產汽車可能很難。但鑑於蘋果一貫的保密風格,這種說法是障眼法的可能性也極高。

以往,在蘋果推出的iPhone、Mac等革命性產品中,蘋果在其中的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方案整合者,而非技術研發者。而汽車工業的門檻顯然比手機要高很多,供應鏈的複雜程度更不可同日而語,在創業初期屢屢遊走在破產邊緣的特斯拉,被迫放棄整車製造業務的戴森都深有體會。

△汽車製造

手機領域內的經驗也不能完全複製到汽車之上,將數萬個零部件組合到一起,造出大批次符合果粉標準的汽車,對於從未有過造車經驗的蘋果來說會是極大的考驗。特斯拉以前是借用賓士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加上通用和福特的產業鏈根基,並且向豐田學習了質量控制和問題追溯體系,這才造出了Model S。這是先行者要付出的代價。但是對於後入行的對手而言,他們的後發優勢在於,他們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因為有已經足夠成熟的產品幫他們試過錯了。

在手機領域內的經驗也不能完全複製到汽車之上,將數萬個零部件組合到一起,造出大批次符合果粉標準的汽車,對於從未有過造車經驗的蘋果來說會是極大的考驗。特斯拉以前是借用賓士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加上通用和福特的產業鏈根基,並且向豐田學習了質量控制和問題追溯體系,這才造出了Model S。這是先行者要付出的代價。但是對於後入行的對手而言,他們的後發優勢在於,他們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因為有已經足夠成熟的產品幫他們試過錯了。

資深汽車行業觀察人士巴虎德對曾對媒體分析稱,AI、自動駕駛和5G以及車聯網等技術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變革可能是顛覆性的。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技術難度大幅降低。同時,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看重的不再主要是汽車的效能,而是在科技和智慧上的體驗。在這方面,科技巨頭恰恰具備領先於傳統車企的研發能力。

2007年,史蒂夫·喬布斯在釋出第一款iPhone的時候,曾引用計算機影象介面先驅艾倫·凱的一句話:“真正認真對待軟體的人,應該自己製造硬體。”在谷歌沒有公佈自己的造車計劃的情況下,蘋果會終結特斯拉的神話嗎?

但無論如何,無人駕駛領域,真正的高手正面對決,可能快要來了。這對於所有人來說,是好事。

5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效能卓越,配置越級,老司機:風駿5是創業者的首選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