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時代下,從傳統機械硬體定義汽車轉向軟體定義汽車,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的重要載體。汽車行業變局已然開啟,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趨勢不可逆轉。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和網際網路基因,正不斷搶佔傳統車企市場份額。傳統車企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限於曾經的賓士、寶馬和大眾,而更多了是蘋果、谷歌等。
2013 年,蘋果宣佈進軍汽車領域,併發布了 “iOS in the car” 計劃,其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法拉利、沃爾沃和賓士,這也是蘋果歷史上首次把自己的軟體搭載在其他公司的硬體產品。
2014 年,蘋果推出了“Titan”計劃。但Titan、的進展相當曲折:2016 年,專案被大幅縮減,據傳,Titan整車研發計劃被砍,團隊轉向為汽車製造商提供軟體。這也令蘋果在汽車業務的方向有了變化。2016 年 10 月,彭博社報道稱由於多方受阻,蘋果放棄了整車製造,轉向自動駕駛系統研發。
2017 年 4 月,蘋果向加州監管機構提交了一份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計劃報告並獲得了許可。2017 年蘋果公司第三財季的財報電話會上,蘋果 CEO 庫克透露了 “泰坦計劃” 的目標,首度公開證實該計劃的存在。
2018 年 7 月,蘋果在加州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已增加至 66 輛。
可以說,蘋果推出“Apple Car”是一個預料之內的結果,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因為網際網路、半導體等科技巨頭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的面臨重塑。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車身、底盤,而是電池、晶片、車載系統、資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