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傳統汽車採用的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因計算能力不足、不便於軟體升級等瓶頸,已經不能滿足時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需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E/E架構升級已經成為智慧汽車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來自安波福、地平線、創時智駕等諸多企業高層表示,封閉式網路下的ECU功能已經達到了瓶頸,隨著ADAS功能的不斷增加,下一代電子架構將加速到來。

ADAS的新機會

自動駕駛正在加速進入快車道,包括廣汽、東風、小鵬、蔚來等企業也在紛紛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落地。

但是,擺在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落地面前,還有諸多的難題和挑戰需要解決,這其中最主要的難題有兩點:一是系統的魯棒性,包含感測器的精度問題以及AI演算法問題;二是商用落地的成本高企。

創時智駕副總經理Christian Schlaeffer表示,過去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包含有70-100個ECU產品,但是到2025年以後,在高度集中化的中央計算平臺下,整個電子電氣架構僅僅需要2-4個DCU即可。

創時智駕副總經理Christian Schlaeffer

毋庸置疑,隨著L2/L2+級以上功能成為市場主流,此前分散的系統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同時,車載高效能計算晶片的出現,也加速推動多功能融合整合在一個域控制器中。

因此,包括特斯拉、大眾、豐田、寶馬等車企,以及安波福等Tier1企業都在加快整合式電子電氣架構的佈局。

其中,奧迪zFAS將汽車輔助駕駛功能集中到一箇中央域體系結構中,而大眾則將70餘個 ECU 集中到三臺中央車載計算機中,並提出軟硬體分離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對於軟體開發投入……

“這也是過去一年多以來,特斯拉的勢頭節節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平線智慧駕駛產品線產品規劃與市場高階總監劉福成認為,特斯拉具備資料閉環、海量真實資料、專有設計的晶片、高效神經網路模型四大優勢。

地平線智慧駕駛產品線產品規劃與市場高階總監劉福成

車載計算平臺是實現智慧駕駛規模量產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把握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趨勢,各大OEM廠商紛紛與自動駕駛晶片牽手,例如寶馬與Mobileye、賓士與英偉達等。

安波福網聯與安全產品線工程總監劉銀峰

安波福網聯與安全產品線工程總監劉銀峰介紹,安波福已經提出了適用於未來智慧汽車的架構——SVA汽車架構,將硬體和軟體分離、I/O與計算分離,同時也將整個汽車系統分為娛樂系統域、自動駕駛域、動力系統域三大關鍵系統域進行控制。

哆來目 CEO 劉龔

此外,自動駕駛概念興起至今,安全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哆來目CEO劉龔表示,對於主機廠和消費者來說,自動駕駛最關心的依然是安全問題。目前市場上多款搭載L2級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包括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仍然存在諸多安全盲點。

例如,今年6月深圳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開啟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後,對低速變道的大型貨車毫無反應,徑直撞了上去。

福瑞泰克感知融合演算法及軟體專家劉熙

福瑞泰克感知融合演算法及軟體專家劉熙介紹,福瑞泰克作為中國本土的自動駕駛企業,主要的聚焦點一直是安全,產品應用場景不僅僅侷限於乘用車,還有商用車。

近期,福瑞泰克釋出了更適應國內交通狀況和應用場景的下一代ADAS前視解決方案。該方案基於最新一代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實現3D車輛檢測,軟硬體均有大幅升級。

海拉ESP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開海兵

“其實,阻礙自動駕駛落地的另一大因素還有執行層面。”海拉ESP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開海兵表達了另一大觀點。他提到,在現有EPS系統設計上,海拉增加了雙逆變器的電子控制單元,在六相電機失效時還可以當作三相電機提供助力。此外,輔以配套的軟體和系統,最終保證EPS的安全可靠。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自動駕駛的浪潮來勢洶洶,但無論是感知、決策還是執行層面,都有著諸多的困難及挑戰需要突破。

國產供應商如何搶食?

ADAS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大批的國產ADAS初創公司以及一眾供應商入局,企圖在國際零部件供應商的虎口中奪食。

楚航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我弓博士

針對毫米波雷達方面,楚航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我弓博士和納瓦電子總裁李建林一致認為,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圍有幾大前提,分別是落地(即產能)與技術。

“誰能儘早提供成熟可靠的產品,率先實現量產上車,誰就有機會搶佔市場先機。”張我弓博士補充表示,如今,國內供應商都在瞄準77GHz毫米波雷達市場。他認為,“拋開車載功能(ACC/AEB等)單純談論某一個感測器的好與壞,其實就是耍流氓”。

而李建林直言,“毫米波雷達的開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不能將大多數時間沉澱在實驗室、工廠、測試上,不可能將產品做好。”

納瓦電子總裁李建林

截至目前,包括華域汽車、楚航科技、行易道、德賽西威等廠商已經陸續拿到或者已經交付量產專案。其中,行易道在前裝乘用車AEB領域,已經獲取了亞洲某車企的ADAS系統雷達供應商的資格。

與毫米波雷達一樣,鐳射雷達也迎來了規模化量產週期,並且國產化之路也正在加速進行。

作為國內首家宣佈量產程序的公司之一,一徑科技已經與嬴徹科技(幹線物流卡車自動駕駛)、廣汽(如祺出行的Aion LX)達成了合作。

一徑科技商務副總裁袁澤雁

一徑科技商務副總裁袁澤雁介紹,與其他鐳射雷達企業不同,一徑科技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長距、短距相結合的固態MEMS鐳射雷達的方案提供商,同時具備從底層晶片到鐳射雷達的整個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與政策的風口下,國產ADAS行業從無到有,同時還有一大批本土ADAS供應商已經成長起來,有望在國際巨頭市場擠壓下另闢蹊徑,走出一條本土化大道。

上述演講嘉賓一致認為,國產供應商只要沉下心來做好產品和技術,並且找準機會和細分市場,逐步實現國產化產品的量產落地,就有機會參與下半場競爭。

中科慧眼CTO崔峰

對此,中科慧眼CTO崔峰認為,本土的ADAS供應商大多數卡在車規級的門檻上,能夠從前裝切入的本土玩家並不多。其中,國產供應商最難突破的就是前向感知領域,包括前向鐳射雷達、車載雙目視覺等等。

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看起來很熱鬧且前途廣闊。只是,對於各大ADAS參賽選手來說,這一戰並不好打,最終存活下來的只能是少數幾家企業。

11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用3年時間迎接“排位賽”,從資料看智慧座艙產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