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汽車行業正在面臨一場新的變革,尤其是表現在很多新能源品牌上。像是谷歌、百度、英偉達、華為等科技巨頭,都進入了汽車領域。無論是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還是輔助駕駛和智慧汽車等,都引發了科技圈的格外關注。
汽車彷彿逐漸成為眾多科技廠商爭奪的下一領域,近期蘋果計劃在短期內推薦電動汽車的生產計劃,就引發了市場的反應。蘋果這一計劃被曝光之後,蘋果股價大漲,漲的這部分市值都超過了通用汽車的總市值了。同時,蘋果造車訊息一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股價也有著不小的漲幅。反倒是特斯拉、蔚來等車企的股價在下跌。
大眾CEO公開表示,蘋果造車將帶來巨大壓力
前不久,外媒採訪了大眾汽車CEO Herbert Diess,他表示:“與豐田汽車公司等傳統的競爭對手相比,科技巨頭進軍汽車行業要對大眾構成更大的威脅!”。他還公開發帖說期待蘋果能夠加速汽車行業的變革,帶來新的技術,但是蘋果這樣的公司,有著更強大的資源獲取能力,給大眾帶來了巨大壓力。
根據市場的推測來看,在2025年左右,電動汽車將會佔到所有汽車銷量的30%,而特斯拉將有可能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1/3。如果蘋果進入電動汽車的領域,將有可能對傳統汽車廠商和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型品牌,造成巨大的衝擊力。
大眾負責電動汽車業務的董事會成員,也曾經公開表示,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開發和軟體等方面,領先競爭對手整整10年。而蘋果在生態鏈與軟體生態的過往表現,進入汽車領域,也勢必會帶來全新的格局。
電動汽車更注重科技創新,這也是特斯拉的優勢所在
當然,對於資金和人才都不缺的大眾和豐田傳統汽車巨頭來說,這種電子平臺如果可以下重金去研究,也能有著更快的發展速度。其實,這需要傳統車企進行很大的取捨,是一種壯士斷腕的選擇。車輛上的控制單元變少的時候,甚至完全由中央控制單元完全取代,將會有很多的供應鏈廠商和員工遭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