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四年之久的上汽奧迪專案終於塵埃落定。
12月23日,奧迪攜手兩大中國合作伙伴中國一汽和上汽集團共同宣佈:未來,上汽奧迪產品將由現有的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路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
讓我們抓取關鍵詞:“上汽奧迪產品”、“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路”、“銷售”。
聯絡起來,第一眼的理解是,上汽奧迪產品將走一汽奧迪渠道。換言之,上汽奧迪只有生產權,銷售卻要交給一汽奧迪的經銷商,這豈不意味著上汽奧迪只是“代工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當初鬧得最兇的一汽奧迪經銷商成了最大贏家?
事實沒有這麼簡單。
從奧迪、中國一汽、上汽集團三方各自的宣告來看,主題雖然是同一個,但側重點卻有所不同,答案隱藏在幾方公告組合起來的字義背後。
擱置四年最終拍板“一個渠道
時間回到2016年11月11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諒解備忘錄,就引進奧迪品牌進行合作,結果引發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投資人的強烈抗議。
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投資人的訴求是,希望上汽奧迪的產品能在現有的奧迪渠道網路中進行銷售。
半年後,奧迪經銷商聯會、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就該訴求達成了一致並簽署檔案,內容包括:上汽奧迪不早於2022年1月在中國銷售;奧迪公司在中國只使用一個銷售公司一個經銷網路。
此次,奧迪與上汽集團、中國一汽達成的協議,終於給南北奧迪渠道之爭劃上了一個句號。
根據協議,未來上汽奧迪的產品將由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佈局銷售,售後服務依託奧迪現有網路展開。也就是說,奧迪在華所有產品的銷售渠道將歸於“一個網路”。
不出意外,奧迪A7L將是上汽奧迪專案的首款量產車型,該車定位為中大型車,最早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預售,2022年初正式交付。
早在2018年6月,奧迪就正式入股上汽大眾,大眾集團將其持有的上汽大眾股份中的1%股份轉股給奧迪公司,為上汽大眾生產和銷售奧迪產品準備好資質,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今年年中,大眾汽車與上汽集團斥資41.3億元對上汽大眾工廠進行升級改造,以生產更高檔次規格的奧迪轎車,預計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
如今,三方就渠道最終達成共識,讓上汽奧迪專案得以加速推進。
這是一個多贏的決策。
上汽集團方面,銷量江河日下的上汽大眾合資公司終於填補豪華品牌的空白,迎來了新的發展,上汽由此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一汽集團控股更多的一汽-大眾合資公司(一汽集團持股60%,大眾集團、奧迪公司、大眾中國分別20%、10%、10%)以此向奧迪換來了更多投放車型,明年國產車型矩陣將擴充至12款,奧迪進口車型矩陣也將基於一汽-大眾奧迪現有銷售渠道持續完善。
奧迪在華多了一家合資公司,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在體量快速攀升的中國豪華車市場的佔有率。
奧迪現有經銷商投資人則佔了大便宜,昔日訴求得以實現。
擱置四年之久的“分肉”難題,終於得到解決。
上汽奧迪到底是不是“代工廠”
兩家合資公司的產品併入一個銷售網路,即由一汽奧迪經銷商來賣車,這是大家看完三方公告的第一感覺。也就是說,上汽奧迪似乎成了“代工廠”。
表面來看,上汽奧迪讓步了,妥協了,為了順利推進自己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放棄了銷售權,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三方公告只是各自強調了對自己有利的內容,要看清整個事實,需要組合三方宣告共同分析。
先看一汽-大眾和奧迪的共同宣告,雙方強調將加速推動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路的升級,以確保未來奧迪在華所有車型,均通過當前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路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管理工作。
而上汽大眾的宣告則表示,上汽奧迪將致力於改變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互動方式,打通市場營銷、銷售、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的資訊壁壘……全國合作伙伴招募活動即將在現有奧迪投資人網路內開啟,為新車上市銷售做好準備。
組合起來就是,奧迪這邊安撫一汽集團及奧迪原有經銷商,那邊為上汽奧迪專案上馬添火加薪。
而上汽奧迪也絕不只是“代工廠”,它仍然會組建自己的銷售渠道,只是選擇經銷商的範圍侷限在原有的一汽奧迪經銷商投資人,失去了選擇其他經銷商的權力。
現有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投資人要想賣上汽奧迪車,也要滿足上汽奧迪開出的條件,符合標準才能再單獨開闢上汽奧迪展廳和提供售後服務。
如此分析下來,實現“一個銷售渠道”的真正贏家,還是奧迪。
這對奧迪未來在華髮展有利嗎?
實則不然。
首先,奧迪雖然安撫了現有的一汽奧迪經銷商,化解了雙方的矛盾,但也因此錯失了選擇更優質渠道投資人的機會。
再者,傳統4S店經銷模式對汽車廠家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幫助廠家快速鋪開銷售網路,但因為與消費者中間隔了層經銷商,廠家無法直接觸達消費者,無法保證給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
由造車新勢力引發的直營風潮,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痛點。目前,不少傳統車企都在探索直營模式,賓士、大眾、長安、長城都在打造體驗中心。
使用者運營將成未來汽車銷售的競爭核心,鑑於此,上汽奧迪若繼續選擇傳統經銷渠道,並不利於客戶維護和服務,對自身未來長久可持續發展不利。
要改變這種現狀,奧迪應該鼓勵上汽奧迪探索開發包括直營模式在內的更多銷售模式,渠道轉型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