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最近,筆者瞭解到上汽與阿里聯合推出的智己汽車,正在與國內電池“一哥”寧德時代共同開發“摻矽補鋰電芯”技術,預計5年內推出1000 km的續航、20萬公里零衰減的產品。

筆者簡單回顧了,自從2012年我國首款純電動量產車上汽榮威E50釋出至今,純電車從180公里巡航里程,進過短短8年的時間,主流頭部車企已經普遍超過600公里,不少車型比如大眾ID、小鵬P7、領克ZERO concept等甚至超過了700公里。實際上,未來一年內800公里以上的巡航里程的產品將會陸續上市。一般傳統燃油車如果加一次油,大體上可以行使500-700公里(視路況而定),所以綜合來說,目前很多純電車的巡航里程錶現已經遠比消費者想象中的要好了。如此說來,是不是意味著,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所擔心“里程不足”的焦慮就徹底解決了呢?

恐怕還沒有!不過快了!我的理解,所謂的“駕駛里程焦慮”,其實是由“電量焦慮”和“充電焦慮”組成的。

一、“電量焦慮”--剩餘電量的精準度仍有待提高

開車的人最怕的永遠是“最後一公里”,誰也想不到,有一天開著開著,油箱裡面的油突然一下子“沒”了。而這,對於純電車司機來說,似乎是必不可少“必修課”,不少純電池車主都會發現,明明車輛的剩餘電量還能支撐一段距離,為什麼突然之間急劇下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要解釋這個問題很複雜,如果要解決就更加複雜加困難,很遺憾的說,從根本上理解這個問題是永遠不能徹底解決的,只是一個度的問題而已。目前夏天使用時,電量精準度還算是準確的,但是當冬天來臨,這一問題到現在還是沒得到較好的解決。

二是“充電焦慮”--充電設施密集度和快充技術有待提高

加油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個跟加油站的密集度有關。跟油車相似,電車同樣也是需要更多的充電站(充電樁),同時還多了一個加油過程速度的影響。大家知道,只要油車排到加油口了,加油時間不過5分鐘左右。但是電車不同,一般電車充電從半小時到12個小時不等,主要看充電站是否有這個技術。

充電站的分佈普遍性、佈局廣度與加油站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存在地區間失衡。目前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69.5萬臺,但是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城際間和三線城市以下及農村地區,充電站佈局卻極少。所以未來如何進行充電設施的協調佈局,加快充電速度,將是發展新能源汽車普及的一個關鍵問題。

不過筆者以為,在“電量焦慮”的一半問題在於總電量,未來超過800 km的車型推出將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剩下的電量精準度問題是可以靠不斷提升工程積累去改進了,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油耗的降低”。而“充電焦慮”的解決更多在於國家及地方層面的大力扶持,我國具有強大的社會制度優勢,最近出臺的新能源產業規劃也重點提到了充電體系的構建,相信這一問題有望在幾年間徹底解決。

看到這,是否也想買個電車呢?現在還有補貼哦!讓我們拭目以待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吧!

9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增程式大7座,日產Serena明年國產,奧德賽的強敵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