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預算15萬左右買一款家用車的話,絕大多數人的首選是轎車或SUV。

這可能有傳統觀念的牽制,也有現實因素的影響。傳統觀念會覺得轎車或者SUV才叫“車”,特別是在面對買人生第一輛車的時候;現實因素是身邊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如此,相近預算下,其他非轎車/SUV的選擇也並不多。

身為MPV腦殘粉、5年的MPV重度使用使用者,我想說,如果你不是非認為轎車或SUV才叫“車”的話,我剛剛試駕的2021款別克GL6,未嘗不是一輛方方面面都挺適合家用的車。

一、說起GL6大家並不陌生

眾所周知,別克GL8一直是MPV市場的“頂流”車型。憑藉在MPV領域的優秀基因,面向於家用的別克GL6在2017年10月應運而生,至今銷售已有3年時間,雖然沒有超級優異的市場表現,但滿足著不少家庭使用者的出行生活。

↑ 老款GL6

我有時間經常會和MPV研究所粉絲群的朋友們聊天,其中一位武漢的GL6車主令我印象深刻。他家裡有一輛日系品牌的SUV,因為想再添置一輛車用於偶爾帶老爸老媽全家一起出行。又考慮到日常更多是老爸駕駛多一些,不喜歡太大塊頭,最終在各種對比之後,2018年初買了GL6。

兩年多下來,一家人去過四川、青海等不少地方,整體都挺滿意,包括對大家很關注的三缸發動機。“挺好的,對發動機沒那麼糾結。動力比自己另一臺車的2.0L還強,近三年4萬公里也沒啥異常。”

GL6就是這樣一款有著明顯家用屬性的車,主打的六座就是為了順應家庭二胎放開以及當年6座免檢的政策。只不過即使GL6在家用的各種場景上花了不少心思,但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追捧……坦白說,這和其身上最具話題性的三缸機有不小的關係,你說呢?

二、2021款GL6主要有3大變化

在2020年11月19日,廣州車展開幕前夜,別克宣佈了2021款GL6正式上市。作為中期改款車型,大家關注更多的無非是都變了什麼、提升了什麼?

1、新增車頂行李架

從車外看過去,新款GL6和改款之前在設計風格及語言上,幾乎都沒有變化。

但當你把視線移動到車頂時,如果你比較熟悉GL6,你會發現車頂比之前多了兩條原廠自帶的行李架。這相比老款多了一絲生活、遠行氣息。

其實我之前在和一位成都的GL6車主聊天時,他就提到希望增加行李架,因為這樣能更方便安裝車頂行李箱,從而進一步擴充套件裝載空間。

外觀除了新增車頂行李架這一變化之外,你還可以在車尾右下角發現多了一個“MHEV”標識,沒錯,輕混系統。

2、加入48V輕混系統

在動力上,別克並沒有給GL6更換掉1.3T三缸發動機,而是增加了一套48V輕混系統。

我對這套系統最直觀的感受是在自動啟停。在廈門試駕的時候我特意在路上仔細感受自動啟停,它並沒有像奧德賽那樣給我一上車就有關閉的衝動。BSG電機的加持,明顯讓發動機在自動啟停功能開啟狀態下,啟動變快、變穩、變平順,動靜也小很多。這種體驗是比較明顯的,大家如果有機會試駕可以感受一下。

至於其他方面,理論上對於行駛、加速也會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主觀體驗上並不明顯。因為畢竟是一個小功率電機、畢竟是輕混,各家的48V輕混差不多都是這樣。

據官方介紹48V輕混對於提升燃油經濟性也會有幫助,可以使油耗比之前降低7.6%,達到6.1L/100km。不過實際油耗表現如何,還希望後面有機會找試駕車實測。反正對於家庭用車來說,誰不想多省些油呢。

1.3T發動機低扭充沛,在城市裡日常行走輕鬆,很符合家用車通勤代步的場景需求。6AT變速箱換擋大部分狀態都很平順,只不過當你大腳油門超車時,稍稍有一些遲疑,而且隨之而來的是比較明顯的噪音。但如果正常家用平穩去開,完全可以勝任,轉向在標準/舒適之間切換到舒適時,上手容易度及好開程度都不錯。

3、中控變為雙聯屏

新款GL6這三點變化,其實我個人最感興趣、最想和大家聊的是內飾。一是因為源自GL8上的雙聯屏加持,整個內飾的高階感、質感相比之前提升不少;二是大屏內建的智慧網聯絡統,也緊跟潮流,能為日常出行提供不錯的智慧娛樂體驗。

兩塊螢幕均為10.25寸,顯示效果清晰。儀表盤能實現各種調節定製,不同主題的儀表風格調節、全屏顯示地圖等功能都是可以實現的。

中控屏相比之前在智慧、互聯方面提升更多,全新的別克eConnect 3.0和GL8上的區別不大,支援OTA遠端線上升級。日常用到最多的聽音樂、聽網路電臺、查導航以及查天氣、限行等各種資訊,也都可以透過來自科大訊飛的語音控制快速實現。

而且它還有卡片式頁面互動、類似小程式的“輕應用平臺”等等,操作邏輯和智慧手機非常接近,使用起來的上手成本很低。這些體驗,在之前的GL6上都是感受不到的。

三、為什麼GL6更適合家用?

簡單聊完2021款GL6的主要變化,我們回到開頭提到的話題,為什麼GL6比相近價位的轎車/SUV更適合家用?

什麼是一臺好的家用車?個人簡單理解:一是好用,空間夠大夠靈活、實用性強,足以滿足日常家庭生活的核心需求;二是好開,尺寸合宜,日常駕駛壓力不大,家庭成員可以輕鬆上手。

“好開”,在前面聊到“變化2”時,已經和大家分享了GL6的日常駕駛體驗,充足的低扭在城市裡代步還是挺輕鬆的。補充一點的話就是GL6車身4692mm的車長也就是緊湊型SUV的尺寸,除了通勤之外,停車也沒有太大壓力。

下面重點說下“好用”,GL6從立項之初走的就是實用取向的設計路線,在裝載空間、乘坐空間,以及各種細節空間上,都為家用考慮很多。

在裝載空間方面,有一說一,如果真的全家出動坐滿六人,後備廂確實是小。放幾個行李包可能就滿了,這也是這次改款增加行李架的一大原因。但如果大部分時間最多四個人出行的話(其實這也符合大多人的出行場景),放倒第三排就可以得到一個要比SUV和轎車都方正規整的日常大裝載空間。

↑ 第三排開啟狀態的後備廂

↑ 第三排收起狀態的後備廂

而且GL6座椅的靈活變化,也為空間靈活性提供更大可能。單獨放倒第三排的一側座椅,可以滿足五個人乘坐和較多的行李裝載需求;第三排都放倒還不夠的話,其實第二排也可以放倒一側或全放倒,來滿足最大的裝載需求,比如哪天去買個衣架等大件物品……

↑ 放倒第二、三排單側

↑ 放倒第二排單側、第三排全部

↑ 放倒第二、三排全部

說到乘坐,如果像前面所說,大部分時間最多四個人出行的話,那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很舒適的狀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座椅,二排乘客還可以有獨立的扶手,也保持了一定距離。如果坐五個人的話,我覺得有一個人去第三排,也比三個人擠在第二排要更舒服。

↑ 某緊湊型SUV第二排坐3個人

上面這張圖是我上週和同事乘坐一輛SUV出行的畫面,第二排肩膀擠肩膀,並不能同時靠在靠背上,很難受。如果是放了一個兒童安全座椅的話,大多數SUV/轎車的第二排,也都很難再舒服乘坐兩個人……

但如果經常都是六個人出行的話,相信我,如果有這個需求的朋友們大機率也不會來看GL6,因為並不適合。

所以從高頻出行人數的角度考慮,GL6要更靈活,在舒適性上從我的個人體驗來說,也更有優勢。

再說下細節空間的好用程度,我只重點說一個設計。無論是坐在第二排還是第三排,都可以很方便把手機等隨手物品,放在前面座椅靠背的儲物兜裡。這種設計別說在轎車/SUV上,就是在MPV上也非常少見。

此外手套箱下面有雨傘槽、副駕座椅上有小儲物槽等等各種細節儲物設計,可以說都挺周到的……

OK,為什麼適合家用,從車輛本身的特性來講,就先和大家聊這些。

9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唯快不破,蘭博基尼Huracán EVO RWD就是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