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現象:
駕駛貨車以80km/h時速行駛感覺車速快駕駛小車以120km/h的時速卻感覺更慢這是為什麼呢?解析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人提到【減速玻璃】,理論上就沒有可以減速的玻璃,除非把玻璃換成顯示屏;也就是透過攝像頭從外部採集影片資訊,設定出延時再透過內部的螢幕顯示,否則單純依靠玻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減速的。
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減速玻璃等於「手調·時間軸」,說白了就是讓時間變慢。如何才能讓時間變慢呢?答案是隻有超過光速。
知識點透過眼睛看到的任何事物,理論上都是透過光線折射對映到眼睛裡;所以只有低於光速才能“看到”,如果沒有光線則會一片漆黑。
而超越光速則只能看到過去,比如在一條直線上和光賽跑,速度低於光速看到的會前方透過光線折射出的場景;但如果超越了光速則前方的空間中是沒有光的,也就是什麼都看不到,想要看到些什麼就只有“回頭看”——看到的是剛才的自己和光,這是所謂的超越光速回到過去,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讓時間減速。
因為減速玻璃即使真的存在,概念就是讓司機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或場景,這不就等於超越光速後的“回頭看”嗎?時間似乎是變慢了,時間變慢就是光速變慢,在車輛行駛到A點即將到B點時,光線才緩慢的將A點的場景對映到眼睛裡。
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目前最快的航天器每秒可以移動167000米,而光速每秒的移動速度為2997922458米,飛行器的速度也不過是光速的0.00557052%罷了。汽車以120km/h的時速巡航,每秒的移動速度僅為33.33米……
車窗不可減速假設透過某種技術可以讓車窗實現「減速」,這種技術也絕對不能應用於汽車上!
原因正是因為汽車按照限速每秒可以移動33.33米,如果車窗減速讓車外的場景延時進入司機的視覺系統的話,問題就會非常嚴重了。
就當車窗可以延時兩秒對映車外場景,這兩秒鐘的時間車輛就行駛了66.66米;而如果前方道路有障礙物且恰巧就在66.66米的位置上,結果則是車輛還沒有開始反應進行剎車,車輛就會以全速撞擊障礙物!——還有可能減速嗎?
基礎知識:高速公路建議的安全車距是≥100米,配合減速玻璃剩餘的安全制動距離實際不足34米;非常優秀的高效能汽車會配備多活塞剎車分泵,使用大尺寸的剎車盤與剎車片,然而從時速一百到靜止的剎車距離也極少有達到35米左右的選項。
普通家用代步汽車的測試距離能達到40~45米就算不錯,重點是測試車輛的輪胎工況是巔峰狀態,路面也不會有什麼磨損。真實使用的汽車輪胎會存在磨損問題,路面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係數是可以下降30%左右的哦。所以車窗絕對不能夠減速,否則所有道路都會成為“碰碰車專用道”。
視覺欺騙大腦·參照物駕駛貨車以偏低的速度行駛也會感覺快,原因是車頭的視野太開闊了;因為客車與貨車基本都是平車頭設計,前檔幾乎90度垂直於地面。司機可以看到前方道路上的幾乎所有細節,包括地面上的標線和車頭;尤其是車頭照地鏡的尺寸會很大,連保險槓都能看到。
眼看著地面的標線“歘歘”的鑽入車底,這種視覺效果還是相當刺激的;而此時的車速參照物就成為了這些表現或地面的起伏,參照物的移動速度快則顯得的車速快,其實是因為參照物密度太大。
家用代步汽車普遍採用前置前驅或前置後驅的平臺,方向盤不是“平盤”,而是以很大的傾角朝向司機;駕駛時的坐姿幾乎是半躺著的狀態,觀察前方道路的視線就會偏高一些,關注點基本不在地面上。
那麼此時的參照物就是其他車輛,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微型汽車必須按照最高和最低限速行駛;最起碼絕大多數車輛是做得到的,參照物的運動速度與己方車輛相同,加減速的一致性又相當的高,此時就等於失去了車速參照的對比,除非與限速偏低的貨車對比才會感覺到車速快。
總結:減速玻璃是不存在的,不同車型速度感受的不同,原因正是關注點(參照物)的選擇存在差異;在不同道路以不同的限速標準行駛都不會感覺到太快或太慢,原因也是因為參照物的運動速度的一致性。
如果存在質疑的話就去乘坐一次時速超300km/h的高鐵吧,從側窗觀察轉瞬即逝的景色不會感覺到很快,因為大腦潛意識認定會出現這種場景。
但如果在於高速公路交匯的路段觀察汽車,在知道汽車會以120km/h時速駕駛的前提,在高鐵上看到汽車被迅速的超越,心裡多多少少是會有些慌亂的——如果從車頭看前方鐵路的話,參考下圖自行感受吧。
天和MCN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