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19年《極速車王》

福特對決法拉利。GT40代表美國的精神和力量。

電影設定很經典,或者說標準,獲勝的福特在商言商,失敗的法拉利有著匠人精神,雙方的命運曲線交叉,最終達到飽和,僅論電影,福特二世到達了目的,恩佐·法拉利向車手致敬。

如此,電影主題也包括“和解”和“妥協”。設計師和車手的妥協,即便是福特高層也在妥協。本可以贏得冠軍的肯選擇聽從公司的安排而減速,於他個人,比賽是失敗了。贊助商高枕無憂。導演表面上歌頌了美國製造,實際上稱讚了義大利人的匠人精神。福特在不久後就退出賽場了。

克里斯蒂安·貝爾提名金球獎。

“它來的正是時候,”2019年11月,貝爾在接受採訪時說,“《極速車王》讓我從上一部電影(《副總統》)中抽身,減肥是必要的,否則我就死了。”

電影拍攝前,貝爾發現自己坐不進福特GT40。

“那東西(賽車)空間太小了,我太大了。”他說,“所以,(減肥)對我來說是一石二鳥(So it was 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他從7個月前的225磅減至155磅。

《極速車王》的另一位主演馬特·達蒙在接受《男性生活雜誌》採訪時說過一件事。拍攝第一天,達蒙看到貝爾能“穿上”福特GT40了,就問他:“我也為角色改變過體重,有時增重有時減重,關於這件事現在有很多理論,你採用的哪一種?”

“貝爾看著我,然後說:‘我不吃東西。’”達蒙說,“那個傢伙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有修道士式的(monk-like)自律。”

現實中,克里斯蒂安·貝爾是狂熱的摩托車迷,在一次比賽事故中左手手腕骨折,用鋼板內固定,之後他妻子好像就禁止他比賽了。

2018年《副總統》

迪克·切尼是美國曆史上的異數,權力最大的副總統,或者說擁有權力的副總統,美國國策,如伊拉克戰爭出自切尼手筆。當今世界的很多局面都可以在世紀之初找到起點,那是美國的盛世,接著世界改變了。切尼最初追隨鷹派拉姆斯菲爾德,在老布什任期做國防部長,有實權,在小布什任期職位升高,副總統,但沒有實權。

克里斯蒂安·貝爾在獲得金球獎時說:“感謝撒旦給了我扮演迪克·切尼的啟示。”

《副總統》是貝爾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在拍攝前主動諮詢醫生和營養師的電影。

“最終我明白了,或許有人比我更懂,”貝爾說,“我就去找了個人,他們以健康的方式幫我增重了40磅。”

他尋求幫助的原因是“他已經43歲了”。

“我之前增重就是抽菸,喝威士忌,什麼都吃。”貝爾說,“但你知道,當你40多歲了,每天都吃奶油泡芙(cream puffs)可能對心臟不好。”

《副總統》的導演亞當·麥凱在2015年拍攝了《大空頭》。《大空頭》是減重,這次是增重。

“不,我認為是亞當·麥凱瘋了。”貝爾說,“但天才都是瘋子,不是嗎?我還從沒見過有哪個導演會選擇和角色形象如此不同的演員。”

2015年《大空頭》

電影講述華爾街次貸危機中的少數派,涉及金融專業,理解並不容易,根據邁克爾·路易斯的原著改編。但片頭的一句話是馬克·吐溫的: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並非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

歷史上金融危機的曲線多少說明了問題,它的出現不能說和制度無關。這部電影存在哲學層面的追問。

為了拍攝《大空頭》,克里斯蒂安·貝爾在兩週內學會了打鼓,沒用替身。電影開拍前,貝爾和女兒玩蹦床時傷到了前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因此在拍打鼓這場戲時,有幾名醫生在場。

當時貝爾眼中的亞當·麥凱還“有著不可思議的大腦,心靈和情感”以及“他信任我,我尊重他”。三年後全變了,“我認為他瘋了”。

2014年《法老與眾神》

出埃及記。摩西。層次很高的電影。克里斯蒂安·貝爾還出演過《聖母瑪利亞》。

《法老與眾神》拍攝於2013年,當時貝爾剛剛結束了《美國騙局》的拍攝。就是在2012年年底,貝爾在一次摩托車事故中左臂受傷,一度失去知覺。

“我感覺不到它,它只是掛在我身上。”貝爾接受《時尚》採訪時說。

可為了減重,貝爾恢復了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在電影中,他的動作大部分都是右臂完成的。

“我不喜歡力量訓練,”貝爾說,“但它們的確能讓我忘記《美國騙局》。”

2013年《美國騙局》

夢想的美國和現實的貿易逆差。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作為商業片是不可少的,有些人沉穩,有些人機警,有些人搞笑。搖滾樂和爵士樂加強電影背景,即使沒經歷過,不瞭解音樂也能感受到氣氛。像是向彼時致敬,復古和懷舊。

而克里斯蒂安·貝爾也終於知道自己老了。

在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貝爾說:“我覺得自己確實在變老。我當時185磅,為《美國騙局》增重至228磅。拍攝結束了。OK,我想減肥,兩個月,就這麼簡單。可現在六個多月過去了,我還是200磅。在我20歲出頭的時候,我只需要兩個月。”

由於體重過大,貝爾矮了三英寸,得了腰間盤突出。他第一次去片場嚇壞了導演,“貝爾無疑是敬業的”。

在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貝爾說:“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女兒玩摔跤和蹦床,但很長時間我都沒法做到了。當你明白,能跳會兒蹦床,同時覺得自己不會死去,你會很感激的。”

在被問到女兒是否介意他的體重變化時,貝爾回答“不”。

貝爾從不公開談論孩子,至今對兩個孩子的名字保密。

2010年《鬥士》

電影主題是夢想和夢想的破滅,更是夢碎後如何面對。講述家庭和兄弟情,以及平凡。兄弟二人在不斷震盪的大家庭中尋找喘息的機會,主線當然是弟弟的冠軍之路,但電影展開很多,旁支繁雜,劇本應該不錯。

克里斯蒂安·貝爾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我並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能變成隱形人,吃得那麼少,我都快消失了,”貝爾在接受MTV採訪時說,“我減去了30磅。”

他減過頭了。

貝爾飾演的拳手是輕中量級,體重在140磅到147磅之間。

“哦,糟糕,他是個輕重量級(Oh, crap, he's a welterweight)。”貝爾說,“我當時忘記看數字了,只顧看體型。我不能減掉那麼多體重,那樣我就不再是輕重量級了。”他說這句話時不是在開玩笑。

他是什麼做到減過頭的?

“我就是跑,我喜歡跑步。”貝爾說,“我能連續跑幾個小時。真的,我覺得這樣很健康。”

於是他再增重回來。

“再化點妝。”貝爾說。

2009年《終結者2018》

天網和人類的戰爭。

《終結者2018》是克里斯蒂安·貝爾公開表示自己“搞砸了”的電影——雖然導演不這麼認為。

貝爾說自己“演過了”。

“我就像個朋克,一直在大喊。”貝爾說,“沒有哪個歌手比我還用力。我不這部電影找藉口。這是不可原諒的(It is inexcusable)。”

“事情發展得很糟糕,”貝爾說,“我太可怕了。我感到尷尬。我很後悔。”

2007年《我不在那兒》

六位演員詮釋六個時期的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歌手。迪倫究竟在哪兒?迪倫唱民謠,受到追捧,他去唱搖滾,受到追捧,他去做視覺藝術,他似乎一直在逃避著,可身後追的人從未停止過。迪倫又是先鋒,是開創者。他不願意領諾貝爾獎大概是因為,若是受困於權威,迪倫會是誰。他不在那兒。

克里斯蒂安·貝爾是導演託德·海因斯的第一人選。

海因斯說貝爾“身體裡住著歌手和舞者”。

貝爾對迪倫的評價是“追求真理的人”。

2006年《致命魔術》

19世紀,科學尚未殺死哲學,兩位魔術師明爭暗鬥,魔術也是科幻。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想必也不是魔術,電影結尾,揭開謎底,才知道諾蘭宇宙是怎樣宏大和奇觀。

“變形人”這個詞是克里斯蒂安·貝爾送給諾蘭的,因為諾蘭的電影風格多變。

2006年《重見天日》

越戰。越獄。拋開政治,個人認為《重見天日》是講述在雙方不同理解下的集體主義中,作為獨立的人的勇氣和恐懼。

迪特·丹格勒在絕望和希望間掙扎,考驗人類極限,也是人性極限。但丹格勒逃出的是什麼,回到了哪裡。

克里斯蒂安·貝爾為《重見天日》減重65磅,是體重的1/3。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很善良,電影先拍攝了“貝爾瘦的那部分”,好讓他可以在之後的拍攝中“恢復體重”。

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

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一部。一切的開始,蝙蝠俠何以成為蝙蝠俠,或者說為何決定成為蝙蝠俠。

試鏡時,諾蘭說“克里斯蒂安·貝爾瘦得嚇人”。貝爾穿上蝙蝠俠制服,可以看到他的脊椎形狀。克里斯托弗·諾蘭讓貝爾增重。

“可我吃得太快了。我喜歡狼吞虎嚥。我喜歡披薩和冰淇淋,一天五頓飯。那段時間我病得很厲害。但我喜歡生病,我一點也不介意。短時間內,我從121磅增至180磅,劇組不得不找來了醫生。”2004年10月,貝爾接受電臺採訪時說。

恢復健康後,貝爾開始跑步和力量訓練。

“我會做三組,每組10到8次,這取決於我在做什麼。通常情況下,最後一組次數會少。飲食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脂肪”。

諾蘭說他增重過頭了。

接受《火車(Train)》雜誌採訪時,貝爾說:“我不是諾蘭想要的身材,所以在拍攝前我再減掉20磅左右,透過減少卡路里攝入,增加跑步次數,延長跑步時間和低碳水來實現。”

貝爾是迄今最年輕的蝙蝠俠。

2004年《機械師》

“如果我再瘦一點,就不存在了(wouldn't exist)。”

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一名工人,被解僱,情緒不穩定,失眠,失去理智。

“你是誰?”

電影主題涉及愧疚,自省和道德審判,氛圍灰暗、蒼涼,彷彿末日——審判,既來自外在,這似乎是特拉沃始終想要逃避的,也來自內心。他重複性的動作和嘔吐都源於悔恨。特拉沃的悔恨不是平面的,不是二維空間,而是多面和三維的。他在“不同的生命”中回答“我是誰”。

貝爾在《機械師》中減去相當於自身體重的1/3,63磅(另外一次是《重見天日》)。

“每天只有黑咖啡、一隻蘋果,一罐金槍魚,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接受BBC採訪時,貝爾說,“我從沒想過還有別的辦法。我只是不知道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樣子,得付出多少代價。”

當時貝爾手上有一張剛出獄的鄉村歌手漢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 的照片。

“當時他29歲,看起來像快50歲了,我猜是因為受到了虐待。他剛出獄沒幾天,光著膀子,憔悴不堪。”

一年後威廉姆斯就死了。

貝爾將他的照片貼在劇本封面,他想要達到漢克·威廉姆斯的程度。最終他的體重是121磅。

劇本對特拉沃的描述是“一具會走路的骨骼”。

“奇妙的經歷,”2008年,貝爾接受《衛報》採訪時說,“當你瘦到連樓梯都上不了,你就像是個想法。就像是你拋棄了自己的身體。這是我這輩子最像禪宗的狀態。每天睡兩小時,讀10小時的書。你不可能激怒我,我已經沒有情緒起伏了。”

2000年《美國精神病人》

物質橫流的現代社會中畸形的吶喊。

“鍛鍊佔據了我的生活,”克里斯蒂安·貝爾接受《火車》雜誌採訪時說,“我開始著迷於談論身體、飲食和健身房。這也讓我對別人的身體非常挑剔。”

貝爾嚴格遵守飲食準則,瘦肉,蛋白,不含糖、優質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

一開始,貝爾得到了貝特曼的角色,後來導演又找來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個角色很神經質,導演瑪麗·哈倫認為迪卡普里奧更適合。但是迪卡普里奧主動放棄,去拍攝《海灘(The Beach)》了。

第三位人選是伊萬·麥格雷戈。但貝爾給麥格雷戈打電話,讓他別接。麥格雷戈同意了。

在好萊塢,演員主動爭取角色其實非常罕見。

“如果你想要某樣東西,你必須說你想要它,”2014年接受《時尚先生》雜誌採訪時,貝爾說,“我已經準備了6個月,甚至更久,然後發生了什麼?來了另一個人。很多人出於興趣演戲。我不擅長那個。我有一張最糟糕的撲克臉,不遮掩。我不是商人,這是感覺決定的。”

9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從0到1,一年半量產,嵐圖造車快如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