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風降溫來的這麼突然,開新能源車的該後悔了吧?”
“看著續航從450掉到300,傻眼了吧?“
立冬之後,不少汽車論壇上的“車黑”又開始不遺餘力地挖苦、“開黑”新能源汽車了。弔詭的是,很多車主非但沒有“反擊”對方,反倒一起吐槽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的種種奇葩問題。
這是有多大的“恨意“呀?!新能源車主的吐糟都聚焦在了哪些方面?
保修充斥“文字遊戲”“還好多問了幾句保修政策的細節,不然現在已經訂車了。”
目前在深圳經營著一家手機電子配件櫃檯的吳先生,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準備購買一輛純電動汽車。他聽說動力電池頻繁使用會導致容量衰減,續航能力降低,因此在不少4S店主要諮詢的是動力電池的保修政策。
當然,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承諾“6年12萬公里”,有的承諾“8年15萬公里”,還有部分品牌承諾“三電終身保修”。這個承諾,著實讓吳先生有些動心了,畢竟動力電池損壞了廠商能保修,續航能力的衰減也由廠家來負責。
如果真的能對動力電池終身保修,自然是再好不過,然而多番諮詢的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咱就說電池衰減的問題,是以技師測量的電容容量為準,低於80%才會幫車主進行保修處理。”他無奈地表示,部分企業甚至明示只有動力電池容量衰減低於70%後,才願意提供保修。
在他看來,所謂的“終身保修”,從一定程度上看也是“文字遊戲”。吳先生透露,諮詢過程中好幾家車商都表示動力電池容量低於一定的標準,才會為車主更換動力電池,“而且承諾更換的只是衰減遠低於標準的單體電池。”
眾所周知,汽車動力電池是由若干單體電池組成的。廠商承諾的終身質保,只是更換低於容量標準單體電池,以此讓整車的動力電池容量恢復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說,低於動力電池容量80%了,就幫你保修恢復到80%。”吳先生滿臉失望。
了解到了實際情況,吳先生開始覺得廠商的保修政策基本上毫無誠意,純粹像是在“忽悠”消費者。有部分車商甚至告知他,動力電池的保修、更換一般由電池廠家負責,即便更換單體電池,也需等待電池廠家配貨,維修時間通常會在幾周至一個月不等。
吳先生算了一筆賬:一臺標稱續航4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實際續航打九折,正常的衰減打八折。使用一段時間之後,80%的標準也就是290公里左右,“這可是一臺普通燃油車一半的續航,我回趟老家370公里就要充兩次電了。”
“動力電池迴圈衰減程度,與車主充電習慣、電池品質密切相關。“相關行業人士表示,部分純電動汽車裡程超過7萬公里,仍無明顯的續航衰減跡象,但有的品牌僅3萬公里就有明顯續航衰減了,”而3萬公里對於普通的燃油汽車而言,還是處在青春期呢。“
因此,“三電終身質保”很難解決續航明顯衰減的問題。除此以外,車主還有什麼原因對“終身質保“存疑?
質保範圍有點兒“苛刻”“其實三電有沒有終身質保,我覺得差別不大,意義也不大!”
家住惠州惠城區的李勤瑋,在深圳南山一家金融公司上班。他用於通勤的車輛是一臺純電動SUV,兩年時間這輛車的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8萬公里。
他在購車時,車商明確承諾“三電”系統質保為“8年12萬公里”,但車輛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續航衰減,原本標稱續航300公里的SUV現在滿電只能跑250公里左右,往返惠深已經有些吃力了。
“因為車商說動力電池衰減超過30%才給保修,所以我也只能勉強繼續開著了。”最讓李勤瑋感到無奈的是,純電動汽車續航衰減也就算了,快充充電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
一開始,快充從30%到80%電量僅需30分鐘。即便渦流充滿,算下來也只需要50分鐘。但從今年年中開始,他發現快充的速度明顯變慢,“充滿80%的電量需要45分鐘;如果要充滿了,通常需要一個半小時。”
他將車輛開到4S店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卻是正常的,“現在快充充電的需求電流都在50A和90A間,已經上不去100A了。”續航減少,快充減慢,但是4S店的解釋是都在正常範圍,他感覺有點心煩意亂。
在一次充電時,李勤瑋與周圍幾位網約車司機攀談了起來,發現大家都提到了快充速度變慢的問題。其中幾輛行駛10萬公里以上的網約車,據說要兩個小時才能充滿電。
“師傅說這樣很耽誤時間,影響出車的效益。他們也開到車商那檢查過,也說查不出任何故障,只能等晚上收車多花些時間充電了。”檢修時,他得到的回答都是充電系統無故障,但是充電速度為何變慢,充電時間為何變長,技師也只能是給了一些猜測。“他們說可能是由於充電機、動力電池內阻變大導致的,因為充電系統無故障,所以不算保修的範圍,我也無語了。”
在李勤瑋看來,儘管充電系統無故障,卻已經影響到他日常的正常使用,如果類似問題都無法納入三電的保修範圍,那麼無論有限質保還是終身質保,對他而言區別並不大,“沒啥心理不平衡的,三電終身質保也是明顯壞了以後才能保修。”
因此,他經常向身邊的朋友建議,除了家中有條件加裝慢充裝置,購買新能源汽車時還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動力電池電量衰減與快充速度變慢等因素,不要被廠商眼花繚亂的保修政策矇蔽了雙眼。
“續航不夠電樁來湊”難實現“新能源廠商保修說得再好,也不如電樁這些基礎設施的普及來的實在。”
家住廣州海珠的楊宇最近正在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為方便以後給車輛充電,他提前調查了自家小區和公司附近的充電樁數量,以及快充樁與慢充樁的比例。
“理想是美好的,可是最近這幾個月,我發現廣州很多新增的充電樁、充電站都是建在郊區的。”楊宇指出,市區增加的充電樁、充電站數量其實很少,反倒是從化、花都等偏遠區新增了不少的充電樁、充電站,對他而言這是遠水難解近渴。
相比中心城區為數不多的充電樁、充電站,這些建設在偏遠區域的充電樁、充電站還經常做促銷活動,如低電價、免服務費等等,更讓他心癢難耐,“我關注了好幾家充電樁品牌,但新站新樁開業推送的活動,基本上都不是在中心城區。”
這,是不是在“逗你玩“?
偏遠區域大量建設充電樁、充電站,而城區新能源車主為了充電卻經常要大排長龍。充電樁站的分佈不均、建設失衡,造成不少車主的續航焦慮、用電恐慌,“本以為取消地補,補貼基礎建設樁站會多一些,但沒想到都多到邊遠城區去了。”
“那是一個很大的充電站,而且都是快充樁,最近突然說要搬到龍崗去了,附近就剩下幾個小規模充電站場了。”他滿臉失望地表示,最近幾個月自己時常關注羅湖、福田、南山充電樁的建設狀況,卻發現新建樁站的數量並不多,反倒是龍崗、龍華、寶安、坪山區等地新增了不少充電樁站。
他感覺這些地方大量的充電站運營情況並不飽和,反倒是市中心區的充電樁站經常人滿為患,且都是大排長龍,“上週去了趟坪山公園,停車場裡那麼多的充電樁根本沒人使用。”
不少有購車慾望的消費者,都擔心在購車之後遭遇充電車輛增多,充電樁供不應求,甚至因經營成本搬遷至郊區的難題,影響自己日常的充電及使用。無樁可充,有樁難充,可能是影響新能源車主購車的有一個重要因素。
【結束語】
要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衰減、充電速度變慢的問題,或許很難從廠商的保修政策中看到“最優解”。或者,續航不夠電樁來湊也是個辦法,但是車主的“夢想”往往又在充電樁站分佈不均,建設緩慢的現實情況下被打破。
顯然,只有車商真正誠意的“終身質保”,加上新能源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共同成為保障和後盾,才能讓新能源車市在立冬後“回春”。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