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Author / 郝工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的車抖。

然後就跑去4S店,修理廠去修。有的時候呢,運氣不太好,花了好多時間,花了好多錢,換了好多件,還是總覺得沒有找到病根兒。

那感覺,就像牙縫裡一直塞著某種食物的殘渣,豌豆公主的床墊下藏著一顆豌豆,那叫一個膈應。

那麼,你知道“抖”字有幾種寫法嗎?

發動機振動

發動機天生就是會“抖”的。

有些發動機孃胎裡就比較愛抖,比如說不帶平衡軸的三缸機。這一點咱是真沒有什麼好辦法,要想根治,我建議還是換車吧。

可是,人畢竟不是坐在發動機上開車的,發動機的振動要傳遞到人的屁股上,中間還經歷了一系列的傳遞路線。

首先一個就是發動機的懸置,俗稱“機腳”,就是這貨。

人能感覺到的這個振動最強烈的是什麼時候呢?

是發生共振的時候。

比如說,怠速的時候,發動機跟方向盤發生共振了,方向盤就抖得厲害,你稍微踩點油門,轉速上去一點,方向盤就不抖了,哎,這就是共振消失了,因為發動機的振動頻率隨著轉速一起提高了,跟方向盤自身的固有頻率錯開了。

所以說,如果你的車抖的這個現象會隨著發動機轉速的變化而變化,那基本可以斷定是發動機振動引起的。

如果你覺得這個振動太大了,或者說比別人的同款車表現更糟糕,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發動機的懸置是不是老化了。

比如說國內的第一代萬事得6,在零部件大量中國產化之後,發動機的右機腳壽命就比較短,懸置間隙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小,最後沒有了,車就“抖”了起來。

然後說說移植。

只要是需要動刀的移植,發動機振動的問題基本上就很難避免。汽車廠開發一套發動機懸置要花很多錢的,並不是像我們移植一樣能裝上就行。

我最早的時候開的是一臺Jetta,練手的時候被我不幸撞樹,發動機的一個懸置點有一點位移,修好之後這個懸置點就歪了一點點。等我開出來一試,我的天哪,那叫一個酸爽,就跟坐進按摩椅一樣,還伴隨著渾厚的聲浪。

對於大手術移植來說,要麼想好了單純作為場車,要麼就做好十足的心理準備,接受日常通勤時的附加按摩椅、按摩方向盤、以及按摩排擋杆功能。

幾何跳動

所謂的幾何跳動,說白了就是不圓了、或者是不平了。比如說,剎車盤不平了,踩剎車的時候就會抖;或者是車輪不圓了,開在路上就會抖。

如果是剎車盤的問題,那這個抖動會隨著你踩剎車的力度、以及車速而變化。

這種抖動一般可以感覺到是從某個車輪的方向傳來的,而且踩下剎車去,車速慢慢降下來,感覺到抖動的頻率也隨著車速慢慢降低,這就很有可能是剎車盤的問題。

那麼輪胎呢,首先它本身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圓。

而且,輪胎是會變形的,裝上輪胎就好比是給輪子裝上了一圈彈簧,在製造輪胎的時候,這一圈彈簧的剛度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也就是說,輪胎有的地方要軟一些,有的地方要硬一些。所以,車輪在實際滾動的過程中,其實是像一個雞蛋一樣。

那麼怎麼識別這種問題呢?

一般來說,首先是可以感覺到這個抖動是在前面還是後面的,並且,抖動只在某一個特定的車速下比較明顯,比如說有一臺車,就在50km/h的時候抖得厲害,低於這個速度沒有,高了也沒有,這就很有可能是輪胎的事兒。

那怎麼解決呢?

有的店比較捨得花錢,買的動平衡機是帶轉鼓的,這種裝置專治車輪不圓。不過在國內,這種裝置算是比較稀有了。

也不難,隨便找一家店,讓他把你的輪胎扒下來,轉半圈,再裝到輪輞上,重做動平衡,大概率能修復這種問題。

動平衡問題

動平衡問題,出現的最多的就是車輪。

其實車上所有高速旋轉的零部件都會涉及一個動平衡的問題,只不過其他的比如傳動軸、飛輪之類的,車輛出廠的時候就做好了,一般的使用者也不會去動。

如果你的車是四驅或者後驅,那麼傳動軸上的平衡塊是很容易被看到的。車輪就不一樣,輪胎會有損耗,你的車會換輪胎,甚至有一些品控比較差的車,出廠的時候車輪動平衡就不好。

說到這兒我又忍不住吐槽,國內的很多路邊小店做動平衡手藝有限,也不要對它抱有百分百的信心。

那麼說怎麼判斷你的車是不是動平衡有問題呢?

也很簡單,就是車跑的越快,抖得越厲害,而且這個關係不是線性的,而是超過某一車速之後再開快,這個抖動的劇烈程度就急劇上升,基本就可以判定是動平衡的問題了。

區域性模態

這詞兒看著挺高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指車上的每一個小的部分,都有它自己的頻率特性。

比方說,你敲鑼,“咣~~~”,那個聲音的頻率,就是這個鑼它振動時候的頻率。再比方說,你握住了拳頭去錘你的方向盤,不管是左右錘還是上下錘,你錘完一下,這個方向盤還是會振那麼一小會兒的,這體現的就是方向盤這個區域性的一個頻率特性。

這是因為這個區域性既具備品質,也具有彈性,相當於是構成了一個彈簧品質系統。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車友群裡的車友特別喜歡在群裡攀比,攀比什麼呢?

攀比發動機怠速的時候在方向盤上立硬幣立煙立打火機。

有的車,方向盤的支撐剛度比較低,方向盤又比較重,駕駛員又喜歡把方向盤調的位置比較靠後,那區域性的固有頻率就會比較低,就會比較容易和發動機的怠速形成共振。方向盤看上去就抖得比較厲害。

其實呢,稍微踩一點點油門,讓發動機的轉速上去一丟丟,錯開這個共振的頻率,方向盤自然就不會抖了。

對於改裝來說,如果方向盤下面加了底座用來延長,這對於方向盤的抖動是不利的。

不過,很多人會更換改裝方向盤,不帶氣囊的,整個方向盤的重量大大減輕,對於方向盤抖動這一點來說倒是大有益處。

說到這兒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有些車的方向盤是設計有動力吸振器的。

這個動力吸振器其實就是一塊金屬塊,用橡膠與其他結構連線。

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對於抑制振動來說很有用。不光是方向盤,在類似副車架、差速器殼體、變速箱、發動機、甚至懸架的擺臂等等位置都可能會見到。

所以在輕度改裝的時候要留意一下,那玩意兒不是屁用沒有、拆了減重就行的。(重改可忽略)。

除了方向盤,整個車上可以振起來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發動機那麼大個兒,也會被振起來。比如說有些車,在過減速帶的時候,車輪已經過去了,但是能感覺到前面有餘振,有可能就是發動機在前面抖。

再比方說,前置四驅或者後驅車型的傳動軸。

不相信的話有機會你可以試一下,等車用舉升機舉起來的時候,你用手去晃一晃傳動軸,很多車幾乎是用兩根手指的力量就可以晃得動。

有些四驅車型開在路上的時候總感覺有持續的抖動,跟傳動軸的抖動就有很大的關係。

方向盤擺振

方向盤擺振是一種繞著軸線的小幅度扭轉振動,在前橋是整體橋的越野車上更常見一些,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獨立懸架的車型也肯有這種問題。

想當初我和楊工沒少開車從北京往鹽城跑,有一次租了一臺標緻3008,也不知道是車況的問題還是車型的問題,一上高速就出現了持續的方向盤擺振,一千公里的路程中一直不間斷,還是挺煩人的。

擺振這個問題,從開發的角度來講比較複雜,它跟懸架的結構形式、懸架幾何的設計、動平衡、轉向系統的阻尼甚至電子助力轉向(EPS)的標定以及品質都有可能會關係,但是從修整的角度來說並不麻煩。

如果你的車以前沒有、現在有了,或者是別人的同款車沒有而你的車有,並且你的車還是一臺素車,那麼首先就應該懷疑車輪動平衡。

除此之外的其他改動,比如加寬輪距、更換可調的魚眼塔頂等等改裝,八成只會讓原本的方向盤擺振變得更加糟糕,而不是減輕。

路面激勵

“生活,是一條路,怎能沒有坑坑窪窪”。關鍵要看處理得好不好,車也是一樣的。

理想的情況是 ——

當你想要舒適的時候,要踏千山萬水如履平地、越崎嶇坎坷似一馬平川;當你想要路感的時候事無鉅細原原本本地把路面資訊反饋給你;當你需要轉彎或是變道的時候又能四平八穩安如泰山。

當然了,這種理想的情況現在還是不存在的,大家都只能在各種效能之間做取捨平衡,就註定了一臺車難以在方方面面都做到至善至美。

這樣一來,在路面不平的時候,車裡的人就總會感覺到一些振動。

我們常聽到有的人說,“我的車一過不平的路就感覺‘抖’,這是為什麼呀?”殊不知,他嘴裡所謂的“抖”,可能是好幾種不同的症狀之一,並且對應著不同的應對辦法。

比如說,我們常說的Shake,也就是狹義上的抖動,通常是阻尼不夠的時候容易出現,頻率不高,通常可以感覺到衰減。其原因有可能是橡膠襯套太軟,可能是輪胎表現偏軟,也有可能是減振器在某個工況下的阻尼不夠。

要想處理這個問題,簡言之就是要“加硬”。這裡讓大家看一下懸架襯套抖動時歡脫的模樣。

再比如說,還有一種刀砍斧剁似的感覺,往往是由於減振器阻尼的不平衡引起的。

又比如說,懸架的控制太強的時候,車身的上下運動就會隨著路面,懸架反而不怎麼動。這種我們稱之為“路面複製”。

簡言之,不同的人眼裡的世界也是不同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抖”就一個字對於普通車友來說,也許能演繹出三五種表達對於機修技師來說,可能有十幾種樣貌在他的工作筆記裡對於工程師來說,也許就有著幾十上百種不同的寫法

當然了,前邊所說的所有的這些,有的是撿常見的舉舉例子,有的只是簡單提一下,遠不能極盡所有。

比如說有一次,我和同事們開一臺租來的車去吃飯,路上遇到紅綠燈停下車的時候,駕駛員突然說,“誒,這車的怠速抖動這麼厲害麼?”當全車人安靜下來去感覺的時候,這抖動又消失了。

正當大家納悶的時候,後面幽幽地傳來一句話......

“別找了,是我剛剛在抖腿……”

今日日籤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刀槍不入,對釘子免疫!——有這樣厲害的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