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就沒有安全。
所以學會判斷車距,對於車主來說大有裨益。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新手甚至是老司機都拿捏不準。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車距如何判斷這件事。
一、通過左後視鏡判斷後車距離後車在左後視鏡中的成像大小可以作為距離判斷的依據。
1、後車充滿後視鏡—車距為1米
當後車將後視鏡充滿時,兩車距離相當接近,此時做任何的併線超車換道都非常危險!
2、後車充滿後視鏡的2/3—車距為3米
在日常行車中,這樣的行車距離還是太近,不宜做任何的併線超車換道。
3、後車充滿後視鏡的1/2—車距為5米
在日常行車中,這樣的距離是相對安全的。
4、後車充滿後視鏡的1/3—車距為10米
日常行車且車速較慢時,這樣的距離可以進行併線等操作,不過車速較快時或者在高速路行駛的境況下,這樣的距離進行超車或者前車急剎車也容易造成事故的發生。
通過實測我們得知:起碼要等到從後視鏡中觀察後車不足後視鏡面積1/3甚至更小時在進行併線相對來說會更加安全。
二、通過前車尾部判斷與前車距離跟車距離一般在2米左右較合適,太近容易造成追尾事故,太遠會被其他車輛插入。一般情況下,根據駕駛員從本車前部輪廓線看到前車後保險槓及輪胎的位置來判斷:
1、看見前車後保險槓上沿——車距為 1m
這時候駕駛員必須很小心的保持與前車的距離,隨時注意前車是否有剎車等動作,容易追尾。
2、看見前車後保險槓下沿——車距為 2m
車市堵車緩慢形勢下最合適的跟車距離。
3、看見前車後輪胎下沿——車距為 3m
這時可以稍微跟的近點,城市堵車慢速行駛的情況下,與前車跟的太遠容易被其他車輛插入。
前後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說左右。
三、判斷左輪位置的方法1、壓線的情況
我們需要知道左輪會從什麼地方壓過,用以避免輪胎壓到實線,或者規避路上的坑洞石塊等。當我們的視線通過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地面上的物體重合時,我們的左輪在行進時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比如在下圖中我們看到雨刮器結點和地面中心線重合,那麼輪胎就會從中心線上壓過。
左輪壓住了中線
2、離中線60公分的情況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棉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正好離中線是60公分。正常行駛時,離中心線60公分是比較安全的。
車身離中線60公分
四、判斷右輪的位置
1、右輪壓線的情況
當我們視線通過右雨刮器和目標相交時,輪胎會從該目標上壓過。
右輪已經壓線
2、右側離路邊60公分行駛
當視線通過右噴水器和路邊目標重疊時,車身離路邊還有60公分。
離路邊還有60公分
如何判斷車距,我們再來總結回顧一下:
後車在左後視鏡中的面積小於1/3的時候,與後車的距離大概為10米,這個時候變道是相對安全的。
當你能看到前車保險槓的下沿時,與前車距離為2米,是在緩慢行駛時比較合適的跟車距離。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棉板和左側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離左側的中線是60公分的安全距離。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右噴水器與路邊重合時,與路邊保持了60公分的安全距離。
是不是很簡單,今天開車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去實踐一番了,覺得有用要記得分享給其他開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