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20年對整個汽車行業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對造車新勢力而言更是魔幻。

誰都不會想到,一擲千萬金開發佈會的賽麟會以一地雞毛收尾;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在喊出5年推10款產品後,以一紙道歉信退場;

或許也沒人能想到,上半年還“現金不足”的蔚來,下半年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市值第四的車企;一度不被人看好的增程式代表——理想汽車會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小鵬汽車也一度登頂最高市值519.4億美元,超越了本田。

一年之間,造車新勢力的格局正在被重塑,這背後不僅是因為其產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本質上也是資本的力量在託舉著造車新勢力向前行。

回顧2019年,是蔚來負面纏身、苦苦求生的一年。資金緊張的蔚來四處找錢,但實力雄厚的股東們無一伸出援手。

直到2020年,蔚來才算迎來轉機。先是1-3月透過可轉債融資4.35億美元,此後又獲得安徽國資等戰略投資者的70億元(約10.7億美元)投資,打通了人民幣募資通道,並獲六大行104億元綜合授信。

再是6月、9月,蔚來宣佈透過增發ADS的方式,分別募資4.93億美元、17.3億美元。

美國東部時間12月16日下午4點,蔚來發布宣告稱已完成ADS美國存托股份增發。按照39美元的定價,蔚來本次增發了6800萬份ADS,同時ADS承銷商30天選擇權可購買的1020萬份ADS也在當地時間17號之前全部結束銷售。

這意味著蔚來本次增發合計募資達30.498億美元。

時來運轉的不只是蔚來,2020年,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都受到資本熱捧,並湧現“上市潮”,小鵬、理想相繼赴美上市。

小鵬汽車在2020年8月獲得了C+輪融資近9億美元,主要投資方阿里巴巴、Aspex、Coatue、高瓴資本、紅杉中國、卡達投資局和阿布扎比主權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同月,小鵬透過上市募集15億美元融資。

9月,小鵬汽車完成戰略投資40億元人民幣(約6.12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廣州凱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2月,宣佈增發4800萬美國股票的定價存托股份(“ADS”),增發募資21.6億美元。

理想汽車也不甘落後。

7月,理想汽車獲D輪融資5.5億美元,此次融資由美團與李想共同完成,其中美團領投5億美元。8月,透過IPO上市,在首次公開募股和同時進行的私募籌集的總籌資總額為14.7億美元。

12月,理想汽車宣佈增發470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定價為29美元/ADS,定價較其前一日股票收盤價折價10.24%。此外,承銷商將有30天的選擇權,可以額外購買總計不超過705萬份美國存托股份。以此計算,理想汽車此次增發將募集資金13.63億美元-15.67億美元。

與此同時,恆大汽車、哪吒汽車、威馬汽車、天際汽車也紛紛宣佈搶灘科創板,且同樣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9月 22 日,威馬宣佈完成了由上海國資投資平臺及上汽集團聯合領投的 D 輪融資,總額為 100 億元(約15.29億美元),創造了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

隨後10月,天際汽車也發出融資捷報,宣佈已完成近8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由地方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大型國有銀行領投。

12月2日,哪吒汽車正式官宣C輪融資即將完成,並透露目前已經獲得華鼎資本的20億元(約3.06億美元)融資,而最終融資額度會超過30億元。

一向以“財大氣粗”著稱的恆大汽車也在2020年屢次拿到融資和注資。

9月15日,恆大汽車釋出公告稱,以先舊後新方式安排引入多名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40億港元。而投資者中,就包括了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每股認購價格22.57港元,合計籌集約40億港元(約為5.15億美元)。

12月2-3日、7-9日,中國恆大在大舉增持恆大汽車股票,耗資23.09億港元(約為3.08億美元)增持恆大汽車股票。

這意味著,當下的造車新勢力,無疑仍然站在風口。

全球範圍內,各國關於汽車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愈發嚴苛,推動了燃油車時代往新能源汽車時代邁進。在燃油車時代失去先發優勢的中國,也正透過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給予了造車新勢力更多發展動力。資本市場的熱捧,也給造車新勢力的後續發展補充了足夠多的燃料。

在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看來,造車新勢力在2020年迎來資本熱潮,是國內外眾多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國外,歐洲市場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實現了翻倍增長,而崛起的特斯拉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帶動了整個美股市場中新能源汽車股的暴漲。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量,在整車保有量的佔比增加。而新基建加快了充電樁的建設和車路協同的建設,各種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設施不斷完善,充電樁、續航里程等相關的各種技術逐漸成熟,國家的各種補貼刺激經濟,都加速了整體新能源汽車的消費。

隨著2020年的結束,漸入佳境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已經初顯格局,但行業的洗牌未曾結束。

15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大眾和保時捷的互相收購,到底誰控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