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跨國車企中(包括大眾、豐田、日產、通用、現代),現代集團有著自己的堅持,不僅押注電氣化,更在氫動力、機器人,乃至空中出行領域皆有佈局,看似“撒豆子”的做法,能否找到更多元的發展機會呢?
“沒有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變化做出應對,這是現代汽車非常大的戰略失誤。”
以上這番話,來自2017年11月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現代汽車集團環境技術中心首席代表李記相的發言。
一家車企在公開場合這樣主動承認某項戰略上的失誤,極為罕見。不過,這也意味著,現代汽車對做出改變有極強的決心。
2020年7月,包括現代汽車與起亞汽車在內的現代汽車集團公佈了未來發展計劃。預計在2025年之前,將會開發47款“環保車型”。
現代汽車集團定義的“環保車型”,總共包含5大類,分別是MHEV、HEV、PHEV、BEV、FCEV,每一類車型對應的數量詳見下圖。
以純電車型為主導,並不放棄混動車型,而氫燃料電池則是現代汽車集團堅持探索的差異化路線。如果發展順利,現代與起亞力爭到2025年實現電動車銷量目標100萬輛,將佔到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10%以上。
其中,現代汽車曾做出明確規劃,到2025年,年銷售67萬輛電動車,包括56萬輛純電動汽車和1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起亞汽車也做出預測,到2025年,在韓國、北美、歐洲等市場,其電動車銷量將佔到起亞品牌銷量的20%。
仍需直面的現實是,2019年現代汽車集團電動車銷量為8.7萬輛,離五年後的百萬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E-GMP平臺:比大眾MEB更先進?
與大眾集團想法一致,押注電氣化,現代集團推出了E-GMP電動車專用平臺——這也是2025年百萬輛目標最重要的支撐。
我們用三個詞理解E-GMP平臺:模組化、800V、碰撞安全。
E-GMP平臺可以同時相容轎車、跨界車、SUV,並根據多樣性需求,進行效能優先或效率優選的適配研發。
以現代汽車釋出的全新電動品牌IONIQ,中文名稱“艾尼氪”為例,基於E-GMP平臺,將會陸續推出3款電動車,分別是IONIQ 5、IONIQ 6、IONIQ 7,對應於中型SUV、中型轎車和大型SUV。
更有訊息稱,IONIQ 電動平臺將會考慮加入主打高效能的N系列,拓展新能源高效能汽車市場。
E-GMP平臺模組化、標準化思維,還體現在電池模組上。該平臺可以根據車型級別、續航里程的配置需求適配不同的電池模組數量。
電機根據不同需求,又可以分為後軸單電機和前後雙電機驅動形式,而且,在“雙電機”版本上,還設定了前電機“減速器隔離開關”,達到適時四驅的效果。
與800V關聯的是充電效率。目前,快充基礎設施的標準是400V,但800V高壓系統在未來有可能快速普及,多數車企也有技術儲備,只待國家標準放開。
E-GMP平臺有一項專利技術,可以利用車輛的逆變器,將400V快充基礎設施的電壓提升至800V,這就使得E-GMP平臺車型可以適配超高速充電設施和現有的快充基礎設施。官方的表述是,充電5分鐘,行駛100km。
最後一個關鍵詞是“碰撞安全”。純電平臺的特點在於取消了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可以打破傳統車身結構的侷限性,針對碰撞安全進行專門最佳化。
在車輛前方可以設定碰撞能量緩衝區,設計出更有保護性的框架結構變形路線。動力電池前端和周圍大量使用了熱衝壓成形材料,以保護動力電池,且電池外殼中央部分與車體相連,還可以增強車體剛性。
E-GMP平臺是現代汽車“2025戰略”和起亞汽車“Plan S計劃”的技術根基,
就現代汽車而言,圍繞“2025戰略”,擬投資約60萬億韓元。其中,約40萬億韓元將用於產品和資本支出,以提高現有業務的競爭力,其中有20萬億將用於新技術領域,包括電氣化、自動駕駛、機器人業務等。
而在起亞的“Plan S計劃”中,初擬投資29萬億韓元,到2025年以前,可以推出11款新能源車型,包括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
起亞“Plan S計劃”中的7款純電車型
▎近水樓臺的韓國電池
在電動車時代,電池成為核心零部件。韓國電池產業發展得早,出貨量也很大,主要有LG化學、三星SDI、SKI。在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榜單中,這三家韓國電池企業悉數入榜。
“近水樓臺先得月”,現代集團優先考慮與韓國電池企業達成合作聯盟。
今年6月份,曾有訊息傳出,現代汽車正考慮與LG化學建立合資企業,並在印尼設立新工廠。而更早訊息確認,SKI將成為E-GMP平臺量產車型鋰離子電池的供應商。
在韓國,現代汽車集團與韓國道路公社簽署了“構建環保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協議”,計劃在韓國12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350kWh級充電設施。
在歐洲,現代汽車集團對超高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企業IONITY進行戰略性投資,根據規劃,到2022年計劃設立400座超高速充電站。
有電池產能,有充電站,現代集團正在做很多基礎建設的工作。不過,仍未清晰的是,現代集團在中國市場如何“急行軍”,又該如何梳理針對中國市場的供應鏈體系?
▎押注燃料電池,釋出HTWO專屬品牌
毫無疑問,現代汽車集團對新能源的終極思考是“氫動力”。
韓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近九成的初級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來自進口。同時韓國也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其人均能源消費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位居亞洲第一。
所以,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整個韓國社會的戰略方向。
在今年的CEO投資者日上,現代汽車釋出了燃料電池專屬品牌“HTWO”。這個品牌需要分開讀“H”“TWO”,既是指氫的分子式“H2”,也是指氫能(Hydrogen)和人類(Humanity)。
現代汽車是最早進入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車企,2000年就展出第一代燃料電池車。不過在當時,現代汽車的初衷一定程度上是想要繞開混合動力技術,從燃料電池領域超越豐田。直到今天,現代汽車在燃料電池汽車上的技術儲備與研發進度,仍然保持全球領先。
在很多車企已經調整目標,暫時放棄燃料電池汽車,全力投身純電動汽車的時候,現代汽車選擇了堅持。在HTWO新品牌釋出之時,現代汽車特意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是他們正在研發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不侷限於汽車領域,還將應用於空中出行、船舶和火車等交通工具。
第二是他們推出的燃料電池SUV NEXO在韓國累計銷量已經破萬,到2025年,現代汽車銷量目標中包括1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
▎未來的奇思妙想,機器人與空中出行
現代汽車對於未來出行的規劃,從目前的視角看,相當超前,不侷限於汽車,甚至遠遠超脫了汽車的邊界。
不久前,現代集團從軟銀集團手中收購了波士頓動力80%的股權。而波士頓動力有3款最重要的產品,Spot是一隻機械狗,Handle是一個獨臂物流機器車,Atlas是一個類人直立機器人。
這個選擇非常有趣,波士頓動力的主業是“機器人”,現代集團更多的關注點應該是“自動駕駛”,彼此存在業務上的不同。不過,如果尋找共性,那就是雙方均認可智慧出行的價值,在智慧化領域可以協同合作。
有了機器人可以做什麼?最簡單的,可以提高製造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更廣一點的,送貨機器人可以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而智慧機器人的控制策略,也可以幫助現代汽車提高自動駕駛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可以保持獨立性、自主性,以及長期OTA更新的能力。
另一個挑戰腦洞的出行規劃是“空中業務”。在今年1月的CES展會上,現代汽車釋出了城市空中出行概念產品S-A1。
預計到2026年,現代汽車將會推出混合動力航空貨運無人機系統,並在2028年推出空中出行電動產品。預計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現代汽車可以實現相鄰城市的“空中出行”。
這是現代汽車的空中規劃,想法足夠大膽。當交通體系完全立體化之後,我們可以體驗到與眾不同的出行體驗。
但這仍是一個仍有些漫長的計劃,可能先從空中貨運開始,在慢慢過渡到空中載客。
相比之下,自動駕駛分階段實現可能離我們更近。現代集團與安波福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Motional,專注於自動駕駛,並將與美國網約車公司Lyft合作,計劃在2023年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寫在最後
現代汽車集團的新能源規劃,有著相對明確的時間節點和銷量目標,更有純電平臺搭建造車體系,電池和補能系統也在層層佈局。而且,他們的選擇還會更多元,氫動力、機器人、空中出行。
但現代汽車集團近幾年正遭遇新的挑戰,銷量振盪,財務吃緊,能否支撐起未來的宏偉目標,需要留一個問號。與新能源規劃同步執行的,還有現代汽車的財務目標,到2025年汽車業務營業利潤率提高到8%。
在有限的資源中保持聚焦,優先提高利潤率,對現代集團而言,或許是當下更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