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型線下家電連鎖巨頭。
不過,它線上能力也很強。在零售業從線下向線上轉型過程中,蘇寧也跟上步伐,最終躋身國內電商行業前三。
隨著2017年7月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推出,蘇寧的業務又多了一項汽車銷售業務——汽車超市。
當年蘇寧易購汽車超市開業、蘇寧易購汽車公司成立都是汽車圈內的大事件。
如今的蘇寧與汽車的聯絡越來越多:業務涵蓋新車、二手車、平行進口車、融資租賃、汽車共享、電摩、汽車用品、汽車服務等方面。
在品牌合作上,蘇寧與一汽轎車、華晨集團、雙星、新日電動車、合眾、上海博泰、天能、萬高延保、金匯通航、一號車市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可以看到,蘇寧要做的不僅僅是銷售汽車,而是圍繞汽車進行的消費全場景佈局。
不過,蘇寧的邏輯或許不是從眾多的業務中選擇了汽車,而是因為出行是使用者重要消費場景之一,蘇寧必須要介入。
要理解蘇寧的邏輯,就要先了解蘇寧的“智慧零售”。
1
何為“智慧零售”?
自商品經濟以來,零售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次變革都意味著老巨頭的退出,以及新巨頭的誕生。
蘇寧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在跨時代中依然屹立不倒的零售業巨頭。昔日的沃爾瑪、家樂福都在中國迎來關店潮,尤其家樂福中國最終的結果只能選擇“賣身”蘇寧。
準確的判斷、及時果決的轉型,是蘇寧從賣場時代屹立至今的秘密武器。
蘇寧從誕生至今,經過了三次重要的轉型,從空調批發商到家電連鎖賣場是第一次轉型;從連鎖賣場到線上巨頭是第二次轉型。
如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再次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這是蘇寧面臨的第三次轉型。
簡單來說,“智慧零售”就是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在張近東闡述中,“智慧零售”真正核心是消費升級、技術浪潮所推動的第三次零售革命。
“智慧零售”就是將消費者看作未來的零售核心。
張近東也給出了具體的方法論,一是要順應移動互聯新趨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選擇。
“要基於移動端拓展新渠道,實現銷售無處不在、購買隨時隨地;運用網際網路工具進行社交營銷、社群營銷,培養消費者黏性,提高忠誠度;利用線上線下融合,創新零售業態,發展社群零售網路、農村服務網點,更好地貼近顧客,服務億萬百姓。”
二是要透過大資料牽引,以智慧零售推動有效供給。張近東認為,供需錯配是產能過剩和庫存積壓的一個重要原因。智慧零售連線製造,直面消費,透過資料牽引,能精準匹配供需關係。透過大資料探勘消費規律,可以反向定義產品設計,同步預售、預測訂單,以需求引導生產,讓“精準訂製”“智慧製造”成為現實。要引導大型零售企業轉變經營方式,透過集中採購、買斷經營、開發自有品牌等方式,與製造業企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有效供給。
在張近東看來,中國正處於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具體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實物消費保持增長的同時,內容消費、服務消費、體驗消費等消費形態開始激增;二是消費者對個性消費、品質消費的需求不斷上升。
這是基於這些新的消費趨勢,蘇寧更加重視服務質量,重視消費場景的建設。對此,蘇寧依託全場景、全渠道佈局,打造“無限場景,一個會員”,打通會員購物、娛樂休閒、生活服務等場景權益。
這些是蘇寧“智慧零售”的宏觀構想。
2
在汽車領域的佈局
既然是全品類全業態,汽車業務,蘇寧自然不能放過。
蘇寧易購集團汽車公司總裁劉東皓曾表態,衣食住行享就是重要的消費場景,汽車作為“行”的一部分,“是蘇寧必須要做的板塊。”
在12月18日的《電動汽車觀察家》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商業化大會上,蘇寧汽車經營中心總經理嶽盛就介紹了蘇寧汽車業務的具體佈局。
蘇寧汽車經營中心總經理嶽盛
蘇寧首先是將產業鏈打通,形成以蘇寧新車為主的蘇寧汽車公司,以二手車為主的蘇寧易好車,以後市場為主的蘇寧好管家。
此後,蘇寧在完善汽車消費場景方面下功夫。
2017年,是蘇寧汽車企業開啟及迅速落地的一年。
2月份,蘇寧啟動首屆電動汽車購車節,率先在新能源汽車整車的銷售上發力。
同年7月15日,首家蘇寧易購汽車超市開業。
蘇寧易購汽車超市
8月份,南京市新能源汽車運營聯盟啟動儀式在蘇寧總部舉行,蘇寧也正式與易充網共享汽車平臺開展戰略合作,涉足新能源汽車、共享汽車等業務。
11月,蘇寧汽車公司於正式成立,這也意味著汽車戰略的全面升級。
至此,蘇寧汽車的宏觀佈局基本搭建完畢。
根據蘇寧的規劃,2018年,蘇寧新開20家汽車超市,2019年和2020年分別開設40家,到2020年店面數量總計將達到101家,實現佈局全國的戰略目標。
進入2018年,蘇寧的汽車業務除了加快線下店面鋪設,與車企的合作也在加強,例如與東風悅達起亞、長安歐尚、合眾新能源、一汽轎車、華晨、雷諾等車企,以及上海博泰車聯網公司都與蘇寧建立合作關係。
隨後他們的合作方式,也從銷售延伸至生產製造環節,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新寶駿小Biu汽車就是代表作。
3
汽車領域的“智慧零售”落地
蘇寧的“智慧零售”如何在汽車領域落地?
(1)貼近消費者,讓銷售無處不在
蘇寧為消費者不同的購物體驗,線上線下融合,打造諸多細分場景,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偏好。為此,蘇寧打造出“1+1+X+Y”的營銷模式,整合蘇寧易購平臺、線下1.3萬家門店、6億會員、PP體育、足球俱樂部、電競、國米等資源為品牌導流,將收集的線索經過大資料分析篩選後分發給門店促進成交,從而形成流量閉環。
所謂“1+1+X+Y”營銷模式中,兩個“1”分別指的是品牌及現有渠道,和旗艦店為主的社交社群會員營銷及社群營銷;“X”代指漏斗形獲客經紀人模式;“Y”則指蘇寧的資源、場景、營銷賦能。
蘇寧汽車的線上旗艦店,日常日均流量超過100萬,大促期間日均流量超過300萬。此外,蘇寧還有大量社交產品,自有矩陣方面擁有例如蘇小團、推客、蘇寧拓客等產品;合作產品有多麥、返利等產品。蘇寧結合線上各種社交玩法,利用蘇寧龐大的會員及員工資源,實現產品曝光和線索收集。
線下方面,蘇寧則是基於“漏斗形”的渠道模式進行產品推廣,例如,透過蘇寧小店、蘇寧零售雲店、蘇寧極物、蘇寧易購店、家樂福超市等,來進行品牌認知、集客和會員營銷;透過蘇寧廣場、蘇寧易購廣場(含萬達百貨)來進行品牌宣傳、虛擬展示、銷售轉化;透過汽車廣場,來完成實車展示、銷售承接、售前服務、粉絲互動等內容。
透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既能為品牌降低運營成本,又能增加與使用者溝通的路徑、拓寬銷售渠道。
例如新寶駿、廣汽蔚來、思皓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與蘇寧汽車聯合打造的體驗店、快閃店等就是成功的案例。
(2)挖掘消費規律,定義產品設計
在產品端,蘇寧敏銳地感知到消費者的訴求,開始參與制造過程,大量提供智慧化產品。
2018年蘇寧推出了智慧品牌——小Biu,目前產品覆蓋智慧音箱、空調、冰箱、3C以及汽車等產品。
2020年9月,蘇寧聯合上汽通用五菱新寶駿推出的新寶駿小Biu汽車,就被蘇寧稱為“跨界智慧大家電”。
在蘇寧看來,汽車是家電的延伸。蘇寧透過小Biu將蘇寧的內容植入到汽車,再將使用者帶入到“智慧零售”的場景中來。
具體來看,新寶駿小Biu可以覆蓋全國蘇寧小店、家樂福,解決使用者與出行有關的生活需求。例如,智慧購物,可以輕鬆實現“到車、到店、到家”全場景智慧生活。遠端智控方面,人在車中就可以操控家中智慧家居,體驗車家互聯。
換句話說,小Biu與新寶駿E30最大的不同點,除了外觀差異,就是在車機方面:除了具備E300產品的功能外,還會單獨推送蘇寧生態下的產品,將客戶引流至蘇寧生態圈內。
用劉東皓的話說,蘇寧的零售是一個生態,除了賣產品之外,還有金融、物流、服務等,蘇寧希望把這些本地生活服務產品加到智慧硬體上來。“我們以前用硬體幹什麼?用它的功能,此後多了一些影片、音訊,將來硬體本身有很多服務,把與消費者相關的東西放進去,消費者買這些硬體可能就更物超所值。”
在劉東皓看來,蘇寧不單單是為了產品而做產品,更多的是最終希望透過蘇寧零售平臺的優勢,把更多的品牌引進來,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這樣做對蘇寧實在好處太多:既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又能將使用者引流至蘇寧生態;既能提升使用者黏性,又能深度綁定製造商,穩定其與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關係,可謂一舉多得。
可以看到,無論汽車銷售還是智慧品牌,都是蘇寧“智慧零售”大體系中的一環。
當然在積極轉型下,帶來的效果也是明顯的。
2020年“雙十一”僅上午12小時,蘇寧汽車全渠道銷售同比增長216%,汽車用品銷量同比增長115%,電摩品類銷量同比增長517%,新車訂單同比增長308%。
蘇寧汽車釋出“雙十二”當天24小時戰報資料顯示,其雙線銷售同比增長98%,新車訂單同比增長283%,電摩銷售同比增長198%,後市場汽車用品同比增長85%。
不過,遺憾的是《電動汽車觀察家》始終未能找到蘇寧汽車產品的實際銷量,或許是因為剛剛介入汽車領域的蘇寧,產品銷量基數仍然很小,銷量資料不便透露。
從蘇寧之前的經驗來看,其選擇的轉型方向和轉型時機往往都非常準確,不過任何轉型都是機遇與風險並存,最終的效果仍然需要時間來檢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