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務部門不斷地遷往西安,這兩天關於優信逃離北京的訊息越來越多。
有訊息顯示,優信二手車將在近期再次關閉多個貨源城市,最終可能只會留下30多個,而包括邢臺、東莞等40多個目前優信的交付城市也將會關閉。
今年以來,優信北京總部的多個部門經歷了裁撤、搬遷,除法務、技術以外,目前留下的員工也要面對去西安還是接受賠償離職的選擇。
如果去西安,就意味著拋棄目前在北京的生活,選擇接受賠償離職,目前有有兩種賠償方案:一是給N的60%一次性付清;二是給N的100%,分12個月付清。
隨著虧損的加劇,股價一跌再跌,優信甚至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而業務的不順,迫使優信不得不考慮斷臂求生。原本作為業務擴張設立的西安總部,目前來看更像是一個避風港。
處於退市邊緣的優信12月17日,優信釋出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原本在疫情中就已遭受打擊的優信,迎來了再次崩潰。
財報顯示,2021財年第二季度,優信集團總營收為764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3.97億元,同比下降80.76%;淨虧損為2.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2億元,同比擴大28.22%;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虧損為2.7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4億元,同比擴大34.8%。
疫情中二手車業務的慘淡被優信的這份財報透露的淋漓盡致,不僅營收下滑高達80.76%,虧損也遠超去年。
業務層面上,優信2C營收為613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3.34億元;2C線上二手車交易量為2653輛,而上年同期為23566輛;2C GMV為2.93億元,而上年同期為28.28億元。第二季度對優信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根據優信董事長兼執行長戴琨的說法,優信在本季度已經完全轉變為純線上購車模式。
二季度財報釋出的當天,投資者對優信的不信任直接反映到了股價上,優信美股股價下跌20.71%,按照美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價的要求,如果優信的虧損不能及時的扭轉,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二手車巨頭將被資本果斷的拋棄。
此外,這份財報還讓優信徹底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相比退市更可怕的是,在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希望和資本的情況下,優信今後恐怕很難從資本市場再拿到一分錢。
大刀闊斧的瘦身後,優信還剩下什麼?在優信成立的2011年,當時優信的營收幾乎全部來自於B2B業務,優信拍為各地經銷商之間的交易提供檢測、收付款、過戶等流程服務。一直到2015年底,優信拍的成交規模就突破了100萬輛,佔比佔國內B2B模式總市場份額的 62%、To B模式市場整體的45.1%。
在B2B業務到了天花板後,2014年9月,優信獲得了華平資本、老虎基金2.6億美元投資,並於第二年開啟了聲勢浩大的B2C業務。在誇張的營銷費用下,優信B2C業務快速成長,最終於2018年登陸納斯達克,市值高達27億美元。
不過在優信B2C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優信金融被曝出在貸款過程中暗中增加額度,與合作商勾結起來欺詐客戶,在各種違規操作陸續被曝出後,消費者的顧慮開始增多,對優信的經營體系缺陷指責也越來越多。
上市不足一年後,由於資金壓力,優信開始對公司進行裁員,並對業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9年7月,優信將二手車金融業務線Golden Pacer,賣給了58集團控股的汽車金融相關企業,由此獲得了一億美元的現金。
而今年1月份,優信又將旗下的事故車拍賣業務“豐順路寶,以3.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博車網,同時還承諾未來五年內不再從事該業務。
至於優信起家的B2B二手車拍賣業務,隨著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也在今年3月份以1.05億美元現金賣給了58同城。在徹底的瘦身後,目前優信唯一的核心業務僅剩下面向C端“全國購”業務,而本月中旬的財報也已經表明,在徹底轉變為純線上購車模式後,優信仍然過的非常艱難。
二手車電商迎來寒冬與目前還在喘息的優信相比,同樣是國內二手車交易平臺的元老,人人車或許將成為國內第一個倒下的玩家。
疫情的到來,讓整個二手車電商行業元氣大傷,為了應對危機,二手車電商們紛紛降薪裁員,進行戰略收縮。而前幾年尚處於融資明星的二手車電商行業,今年更是沒人敢投。
近幾年各大平臺都在瘋狂的燒錢,但實際的回報率並不能讓人滿意,但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這種瘋狂的市場推廣又不能停下來。
從2016年到2018年,優信的的營銷費用分別為7.93億元、22億元、27億元,佔當年營收的96.24%、112.8%和81.04%。二手車平臺的廣告投放花費超過平均融資額的三分之一。既然沒有一家能看到盈利的前景,資本自然是捂緊自己的錢袋。
目前來看,對於二手車電商們,各大資本依然還是會選擇繼續觀望,誰能熬到最後,或許還有翻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