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從倒車雷達到倒車影像,再到半自動的泊車輔助乃至全自動泊車,不斷有新的技術為解決泊車煩惱而發明出來。現在,搭載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型已不在少數,但它真的能帶來“泊車自由”嗎?還是依舊如曾經的泊車輔助功能一般,要求苛刻甚至時不時罷工,最終淪為雞肋?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這期的懂車評測特別策劃,集合了四位對自動泊車技術頗有心得的選手,從識別率和泊車速度、安全性、便利性三個方面出發,通過貼近實際的測試,帶大家了解這項技術現在能達到的真實水平。

鄭重提醒,以下的測試均在封閉的測試場地中完成,並做好了安全防備措施,請勿模仿。如果您的車也具有自動泊車的功能,請務必在使用前詳細閱讀說明書,並在泊車過程中時刻注意觀察周圍環境。

車型與技術路線

本次測試的四臺車分別來自中外不同廠商。其中BMW325Li 和長安CS75 PLUS是出身傳統大廠的燃油車,小鵬G3和特斯拉Model 3則是來自造車新勢力的純電動車。型別迥異的四款車型在自動泊車比拼中表現如何,即將揭曉。

自動泊車功能是小鵬G3的主打賣點之一,他採用了12個超聲波雷達和4個環視攝像頭融合的方案。(測試車搭載系統版本為Xmart OS 1.5)

長安從上一代車型開始就提供自動泊車功能。而CS75 PLUS上搭載了最新的APA 5.0系統同樣採用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融合識別的方案。(測試車搭載的系統版本為2019年7月版)

BMW是較早推出泊車輔助功能的廠商之一,在相關技術上有著深厚的軟硬體技術積累。不過新一代3系依舊穩紮穩打,有12個超聲波雷達完成車位的識別和泊入時的距離探測工作。

特斯拉Model 3在自動駕駛的應用上堪稱標杆,而在泊車的細分領域他們相對穩重,沒有讓車身上的8個攝像頭參與到泊車過程中,僅使用了超聲波雷達。(測試車搭載的系統版本為V9.0)識別率和泊車速度

識別率無疑是自動泊車功能具備實用價值的基礎,第一項測試也由此開始。參考i-VISTA(中國智慧汽車指數)的測試方法,我們劃分了6種類型的車位,限定車速為5公里每小時,行車時車身右側與車位線之間保持1米距離。車輛從右向左行駛,如果在車位盡頭之前識別出車位則為成功,反之則為失敗。

1、垂直車位(雙車)

首先是兩側有車的垂直車位,這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車位型別之一,車位寬度為車身寬度加上1.2米。

四輛車成功識別並順利泊入了車位,停泊姿態也比較端正,處在車位正中,與左右兩側車輛的距離基本一致。

不過相比手動停車,自動泊車系統在空間利用上更加謹慎,為了與後方的牆壁保持距離,車頭或多或少的探出了前方邊線。

2、垂直車位(單車)

對於只有一側劃定邊界的垂直車位,四輛車的識別結果出現了顯著差異。小鵬G3和Model 3 對於這種情況無動於衷,沒有識別出任何車位。BMW3 Series能正確識別出近端的車位,並且多次嘗試結果穩定。而長安在近端和遠端都能識別出車位,但存在把垂直車位識別為水平車位的情況。

3、水平車位(雙車)

水平車位是路邊停車時經常遇到的車位型別,這一專案中,四輛車同樣表現出水平差距。

在連續5次測試中,小鵬G3有3次識別成功,2次識別失敗。但是每次識別出車位後都順利完成了泊入。停泊完成後車身的位置大致處在前後車中間,略微偏向行車道。

長安則表現穩定,5次測試全部成功識別並完成停車,停車的位置傾向於靠近道路邊緣,而不是與前後車輛對齊。

BMW同樣表現穩定,全部識別並順利泊入。停泊姿態上,雖然車身和道路邊線不是完全平行,但和前後車的距離保持了一致。

Model 3對於我們所佈置的水平車位則不太適應,始終未能識別成功。根據我們過往的經驗,他應該也能支援水平車位,只是對車位形狀的要求較為嚴格。

4、水平車位(單車)

在單側邊界的水平位識中,Model 3和小鵬同樣未能識別成功。長安和BMW3 Series與面對垂直車位時的表現一致,BMW穩定但識別個數較少,長安雖然識別的個數多,但依舊出現了誤識別的情況。

5、斜側車位

斜側車位平常遇到的機率不大,但難度卻一點不小,而且從不同的方向完成停泊,難度也不同。在這一專案上,四輛車的差距明顯。

長安的表現堪稱一枝獨秀。無論是正向泊入還是反向泊入都成功完成。BMW3 Series表現的比較掙扎,多次嘗試,偶爾能從正向完成泊入,反向則無能為力。至於小鵬和特斯拉,在這一專案上始終沒能成功泊入,從最終姿態來看,錯誤的將斜向車位識別為垂直車位,應該他們是失敗的原因所在。

6、有線車位

只有車位劃線沒有周圍車輛的工況,看起來簡單;但事實上,由於無法通過雷達對周圍環境進行探測,這種場景更考驗車輛的識別水平。

長安和小鵬都把攝像頭感測器加入到了自動泊車系統中,面對劃線車位他們是如魚得水。無論是垂直、水平還是斜側車位,都輕鬆完成泊入。另外這種工況下,自動泊車系統的“走位”更加靈活,基本一把完成泊入;姿態也更加“隨意”,不會完全停在車位正中。

至於BMW和特斯拉,由於沒有攝像頭輔助,僅靠雷達無法識別地面標識,面對劃線車位只能望洋興嘆。

經過六輪測試不難看出,在車位識別率這一項上,中國產品牌對先進技術的應用更加激進。長安的表現可謂是技壓群雄,應用的場景豐富,可選擇的車位也相對較多。和長安一樣,小鵬在自動泊車功能中也採用了攝像頭感測器,對劃線車位的識別效果非常不錯。

而特斯拉和BMW,作為外來大牌,沒有針對中國國情並做相應升級,使用的技術也比較保守,因此識別效果略遜一籌。

除了識別率,停車速度同樣很重要。針對垂直車位,我們對每輛車連續進行了5次測試,並記錄了各自用時。

最終BMW3 Series一馬當先,平均用時38秒,揉庫的調整次數也是最少的2次;小鵬G3位列第二,平均用時達到了50秒;Model 3與小鵬G3 則水平相當,平均用時55秒;長安CS75 PLUS 因為太過猶豫,1分25秒的平均用時只能排到最後一位。

為了讓大家對泊車時間有一個直觀感受,我們還加入了老司機和剛拿本的新手在相同工況下的泊車時間作為參考。對比兩位人類駕駛員的表現,雖然和老司機相比仍有差距,但四輛車的速度比這位新手中的新手還是快上不少,而且也保證了不錯的停車姿態,可見應對標準停車位,這項功能還是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關於四輛車在速度測試中的具體表現,不妨回到文章開頭,觀看我們的評測視訊。

安全性

只能在沒有干擾的環境中進行自動泊車,顯然不夠滿足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真實用車場景中,各種危險總在不經意間突然出現,因此,對潛在危險的規避能力,也是評價自動泊車系統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人為模擬了的幾種常見的場景,檢驗幾輛車在安全性上的考量。

對於突然在倒車路徑上出現的行人,四輛車都能成功檢測併發出聲音提醒,在碰撞發生前及時剎停,保證安全性。

而對於擺放在右後輪旁邊,較為低矮的障礙物樁桶。儘管通過環視影像能夠從螢幕上看到它們,但四輛車都沒有做出反應,直直地從上方碾壓了過去。可見它們並沒有利用攝像頭進行障礙物的識別避讓。所以我們再次鄭重提醒,車輛感測器的覆蓋範圍,遠不像宣傳頁面的示意圖那樣天衣無縫。

至於地鎖這種停車場常見的設施,非常遺憾,四輛車同樣無一能夠識別。停車前還請仔細觀察環境,以防造成車輛的損傷。

另外在測試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泊車邏輯錯誤導致剮蹭,將有車車位識別為無車車位造成泊車失敗,泊出時探測不靈敏導致碰撞等各種問題。這些情況分別發生在不同的車型上,反映出當前的自動泊車系統在安全性上並非盡善盡美。

互動便利性

泊車能力和安全性決定了自動泊車功能的實用與否,而好不好用,能不能讓人喜歡用,很大程度還取決於互動便利性。在這一方面,四輛車各自有著不同的設計理念。

長安提供了豐富的自動泊車選項,支援駕駛員在車內或車外完成泊車操作,並且通過鑰匙或手機都能完成遙控前後移動或者泊入泊出,自動化水平無可挑剔。但過多的花樣造成了操作邏輯的複雜,按下泊車鍵後,還要選擇搜尋車位的方式、泊車的方式、方向等等,步驟較多。

小鵬同樣支援遙控泊車,但在互動邏輯上就友好不少,點選螢幕上的泊車按鈕,選擇車位並確認開始,即可開始泊車,整個過程更為流暢,並且每步操作都有人聲提示,互動更加自然。另外G3上還提供了語音泊車的控制方式,無需動手也能完成泊車。

特斯拉的互動是幾輛車中最特別的。他沒有設計專門的泊車按鍵,只要滿足了一定條件就會自動開始顯示識別可用車位。這種方式一開始讓人不太適應,但習慣之後是最自然便利的。而在自動化方面,他支援召喚功能,通過手機遙控車輛到指定位置,只是在當前的V9.0版本系統中這個功能還是beta版本。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停車過程的一些細節上,不同車型也有著不同的設計考量。

首先就是對安全帶的要求,長安非常嚴格,如果不繫緊就無法啟動自動泊車。BMW則略有放鬆,只要求自動泊車開始前繫上安全帶。小鵬和 Model 3 則沒有特別要求。

另外,開啟自動泊車功能之後,長安會先亮起雙閃,直到倒車時才熄滅。小鵬泊車開始前會亮一下轉向燈,泊車中斷才打開雙閃。BMW在泊車過程中會一直閃爍倒車方向的轉向燈。特斯拉則只會亮倒車燈和剎車燈。

還有就是受干擾泊車中斷後的恢復,無論是駕駛者主動踩下剎車踏板還是受外界干擾緊急制動,小鵬、BMW和Model 3 都需要點選螢幕確認才會繼續泊車過程。長安則會在鬆開踏板或干擾消失後自動繼續。

最後我們還原了兩種常見情況,考察幾輛車在實際場景下的使用效果。

先是放置在地面上的停車杆,對於這種長條形物體,CS75 PLUS 和小鵬G3沒有識別,直接用車輪碰了上去。而Model 3 和BMW3 Series則會將他們識別為障礙物,無法正常泊入車位。在這一點上,四輛車的設計都和我們期望的車輪碰到停車杆即停止不太一樣,帶來一些不便。

再有就是寬度為2.75米的狹窄車位,這樣的寬度下,完成泊車後車門都只能開啟一半。對於這種工況,BMW3 Series,長安CS75 PLUS和小鵬G3 都保持了不錯的識別率。而特斯拉似乎對中國的停車環境還不太適應,沒有識別出車位。官方資料也與我們的測試結果一致,小鵬、長安和BMW3 Series能適應的最小車位,都比車身尺寸大70-80釐米左右;而特斯拉需要的最小垂直車位寬度則是2.9米,相比其他車型要更苛刻一些。

總結

好了,此次自動泊車技術專項橫評到此就告一段落,希望您和我們一樣有所收穫。通過四款車型的實測,可以明顯看出,現階段國內外廠商選擇的技術思路並不一致。國內廠商顯然更加激進, 技術創新和裝車速度明顯都要更快,在場景識別率和自動化程度等方面甚至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不可迴避的是系統在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還需要繼續打磨。

國外廠商選擇的路線相對更加穩健,雖然功能迭代速度相對較慢,也沒玩兒太多花活,但絕並不代表技術儲備弱,從測試結果看,無論是流暢度還是可靠性都要更勝一籌。

最後給出我們的意見:對於自動泊車這一有著很強實際應用意義的駕駛輔助功能,我們一方面非常支援消費者勇敢嘗試、車企積極研發,另一方面,在現階段,我們也提醒消費者使用過程保持謹慎與專注,車企實踐路上以安全可靠為前提。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豐田HIGHLANDER霸氣來襲,2.0T渦輪增壓發動機,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