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作者 | 黃燦

要明白生活你需要先經歷它,你不能總是做一個分析的人。--薩利·魯尼

小李的車買了差不多3年了,這三年一直在4S店保養維修,貴到不怎麼貴,就是太遠。一年前他所住的小區附近開一家裝修頗為豪華的一站式服務站,上班必須要路過他的門口,但由於4S店送的保養還沒有用完,小李一直沒有在意這家汽服門店。

就在前不久,偶爾的一個機會,他在前擋風玻璃處發現了這家汽服門店的宣傳廣告,20塊錢洗兩次車,補兩次胎,最重要的是,這張DM廣告單設計精美,一看就是專業人士設計出來的。小李心動了,心想正好趁這個機會去探一探,看這個店到底怎麼樣,是否值得信任。

到了門店門口,還未下車,一位穿著職業工服的小夥子站在車旁邊等候了,小李感覺非常好,心想這個門店的服務還可以,不錯呀,乾脆以後到這裡來消費得了。

開門下車的一剎那,小李感覺地下踩了一坨軟軟的東西,他一抬腳,一坨已變形的檳榔渣赫然出現在他面前,檳榔渣是才吐的。在鞋子的壓力下殘汁四溢,小李差不多要乾嘔了,只不過礙於人多,沒有好意思表現出來。

走進店裡,小李發現場地角落裡到處是檳榔的渣,有的已經變幹,並且開始分散,地板上隱約可見一攤攤暗黃色的檳榔渣漬,聯想到還未結束的新冠疫情,本來準備洗車的小李馬上改口加了個氣,差不多像躲瘟神一樣離開了這個汽服門店, 而汽服門店的接待小哥一臉懵逼,想不到哪裡得罪了這位車主。

這樣的場景,在你店裡常見嗎?

檳榔,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的強致癌物,長期食用除了會導致人的臉頰變形影響美觀外,還會成為口腔癌和食道癌的主要誘因。檳榔原來在我國兩個省份比較流行,一個是海南,一個是湖南。

海南的情況我不清楚,但作為一衣帶水的湖南旁邊的湖北,對於檳榔卻是特別的熟悉。最近這些年,檳榔逐漸從小眾視野走向了商業化,各廠家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逐漸耳熟能詳,並且,由於這些檳榔廠家的有意宣傳,檳榔被包裝成提神醒腦,作用堪比紅牛的功能食品,全然不提背後的強致癌性。到了現在,商家除了宣傳檳榔的功能性作用外,還逐步向社交靠攏,朋友聚會,見面禮儀,屬性堪比香菸。

逐步逐步的,幾乎所有小賣部都在賣檳榔,因為利潤高。而修理廠內,上班時間嚼檳榔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些門店老闆喝茶聊天的時候跟我抱怨:修理工每天嚼檳榔燻得女車主捂鼻子,檳榔渣吐的滿地都是,說重了吧,好像這個事並不大,又沒有抽菸,犯不著上綱上線,不說吧,總是膈應得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後來筆者想了很久,還是決定寫點什麼,也算是一篇工具性的文章吧,希望看過的人,無論是修理工還是汽修門店的老闆,都能改掉在工作場所嚼檳榔的毛病。

筆者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對錯沒有百分之百,角度不同,對與錯就不同,因此接下來,會從三個視角來闡述為什麼不能在工作場所嚼檳榔的問題。一個是老闆的角度,一個是員工的角度,另外一個是車主的角度,首先從老闆的角度來分析。

一、老闆的角度

管理風格的不同,造就老闆看待檳榔的角度也不同,管理風格比較隨意的老闆,會把檳榔視作一種非常好用的社交工具,這個工具可以使自己和員工之間做到某種“同頻”。

首先檳榔和香菸不同,不會造成車間安全事故隱患,沒事來包檳榔分食而之,員工與老闆之間的感情也更融洽,看起來邏輯確實沒有問題,果真如此?

把員工比作A,老闆是B,客戶是C,正常情況下,A和B應該齊心協力將客戶的汽車修好服務滿意,從而獲得客戶的青睞。而主動願意將檳榔與員工分享的老闆,其實注意力並沒有在C上面,而是在A上面。

他會認為:A是為車主服務的,如果A今天心情不好,就有可能使C的車輛維修質量下降,從而增加C的安全風險。這樣的老闆,一般是以關係見長,非常擅長如何透過關係搞客戶,而門店內部一般髒亂差比較嚴重,因為他的心思都用在搞定客戶上面了,對於內部的管理,就是有心,也沒這個自律能力,因此,門店內部經常出現大小安全隱患也不足為奇。

而管理風格比較嚴謹的老闆,會一下抓住背後的問題點:表面上是允不允許技師在維修車間嚼檳榔的問題,實質上是員工平時比較隨意,受到的約束較少的緣故,這暗指門店的基礎管理和員工思想教育出現了很大的斷檔。

千里長堤潰於蟻穴,如果忽視這個現象直到員工養成習慣,再加以解決就困難了。常人習慣透過做某件重複的事情方式來增強安全感,一旦養成某種固有習慣後,就會將其上升至某種儀式,直至改變認知,到了那個時候,你再想說服他改變這個習慣可就晚了,他會給自己找很多的理由來維持這種賦予安全感的儀式,甚至不惜代價,也就是所謂的沒有理由也要做。

因此,對於管理風格嚴謹的老闆來說,他會敏銳的發現其背後的隱患並加以嘗試解決,至於有哪些解決辦法,我們下面再說。

二、員工的角度

在一個企業中,誰是弱勢群體?這要看企業經營的狀態,在一個盈利且核心競爭力短時間無法被複制的企業中,員工是弱勢群體。而在一個不盈利且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中,老闆是弱勢群體。

這不還有一部《勞動法》來約束企業的日常行為嗎?除非員工因為道德綁架或者某種不可知的原因放棄了自己的權利,活生生的將自己變成了弱勢群體。

汽車維修是一個集體力活與腦力活於一身的技術,熟能生巧在汽車維修中代表著最簡單,可以標準化,同時極容易被複制的專案,比如說洗車和保養。這樣的專案只有靠大規模的標準化複製降低成本從而增加效益,這就好比流水線,對於人,不那麼重要。

好的一面就是,除了洗車和保養外,最容易讓員工成為強勢群體的,正是汽車維修行業與別的行業最大的不同的地方--維修技術。

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身體容易流失水分和熱量,使人感到口乾舌燥,口裡沒味道,工地上的做飯阿姨都知道,要想工地上的工人吃的好,菜就三個字:鹹,辣,油。味兒要重一點,吃清淡那叫養生,幹活時不行。

這個道理在汽車修理廠是一樣的,技師在感覺累的時候嚼個檳榔解解乏,提神醒腦,又沒有抽菸,不會造成車間安全隱患,並且,檳榔還不是我自己買的,是車主給的,車主也一起嚼了,有什麼問題呢?難不成這點權利也要被剝奪嗎?那我們可就是妥妥的弱勢群體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現在技師這麼緊俏,到哪裡還不能找到一個可以嚼檳榔的修理廠不是?

問題是,習慣嚼檳榔的技師實則是自律性比較差,自律性差代表著學習力低下,學習力低下的汽車維修技師實際不是維修技師,而是備件安裝工而已,就和流水線上的工人差不多,可代替性比較強,就算換了個廠,其根本問題解決不了,實際上一直就是弱勢群體,很難收穫好的未來。

三、客戶的角度

車主分為男女,分性格而不同,一樣米養百樣人。有部分車主就非常喜歡在車間給技師發檳榔發煙,這部分車主一般江湖氣息比較重,看重人與人自己的關係,而非人與物的關係。

在他們的眼裡,人際可以代替一切規則,一切事情是沒有一個電話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麼就多打兩個。給技師發檳榔的目的,是為了和技師搞好關係,嘗試摸索突破規則的可能,比如,希望技師把車修好,比別人都要好,希望更低的價格,希望網開一面的賒賬等等。

他們很難被門店的MOT所打動,因為一切意外驚喜都在他們的預期範圍內,服務的再好,也是沒有不滿意。開一句玩笑的話,客戶給你的不是檳榔,而是情義,檳榔有價,情義無價。以後多少超值的服務在他的眼裡都是你的本分。

而女車主多感性,一般不願意進車間,也聞不慣檳榔的味道,也正是因為如此,一旦女車主進了車間,發現為他服務的技師當著她的面嚼檳榔,大都非常反感,只是不會特地明說而已。

往往會因為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對門店持負面印象,讓維修前面的引流,集客,鎖客,MOT等眾人耗時間和精力的努力付諸東流,實在得不償失。

大部分的男性車主對技師嚼檳榔這件事持中立態度,雖說有些微詞,也不至於到不可忍受的地步,真正令這些男性車主不能忍受的,是滿地的檳榔渣。前段說了,上班嚼檳榔的技師一般缺乏自律,同時說明門店沒有有效的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滿地的檳榔渣無人打掃便不足為奇了。吐到地上的檳榔渣不小心踩上去了,攜帶細菌口水的殘汁四濺,乾的檳榔渣纖維隨風散開,吹得到處都是,難以處理乾淨,並極易傳播病毒和細菌,對待比較愛乾淨的車主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事。

四、如何解決

按行為學家道格拉斯·麥戈雷格的說法,人的動力和經典物理比較相似,要動起來必須有力驅動才行,驅動力分為外驅動力和內驅動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外驅動力養成習慣後,會內化為內驅動力,外驅動力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正激勵,另外一種是負激勵,所謂正激勵,就是獎勵,表揚,負激勵就是懲罰與批評。

一般情況下,負激勵的效用是有限的,並且極易招致員工的對抗,但又不能沒有。因此,在門店管理中,負激勵最好參考詹姆斯·馬奇的火爐原則外加一點灰度,可以用一句話形容:最好的負激勵就像第二隻靴子。不輕易落下,落下就是頂格處罰。

而為了不讓第二隻靴子落下,管理者要付出努力,首先是需要認知培訓,透過體驗式訓練讓員工學會換位思考,明白嚼檳榔看似小事,實則與自身的家庭幸福有關。

接著需要提供系列的方便,幫助員工逐步糾正嚼檳榔的癮,比如說與吸菸一樣,專門提供可以嚼檳榔的房間(雖然大部分有嚼檳榔習慣的人都不會遵守)等,給予善意的提醒等。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會嚼檳榔的,環境影響個體的認知和思維。如果一個人呆在一群以不嚼檳榔為恥的群體裡,不趨同就會被孤立,又或者,在小惡開始時,有人進行干預或者糾偏,大惡便不會養成。我們所有人都要明白,疫情還未結束,注重個人衛生,就是對同事和家人最好的關愛。

16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效能比一比:日產Almera,本田鋒範,豐田威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