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醞釀 7 年過後,特斯拉終於在昨天釋出了首輛電動皮卡 Cybertruck,奇特的長相和殘暴的效能,像是特斯拉在釋出會現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隨著釋出會結束,馬斯克帶著碎了兩塊車窗的展示車熄燈離場後,這場“炸彈”的餘波還在全球的社交媒體中擴散。

在後續的所有吹捧、討論以及不解、謾罵中能看出,這款電動皮卡可以說是特斯拉過往所有車型中最為驚豔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一款車型: Cybertruck 是不是太醜了?

不得不說特斯拉在過去兩年高歌猛進,讓這場釋出會為全球愛好者、吃瓜群眾所期待。動力、續航等電動車的核心配置以及售價都顯得非常良心、非常“特斯拉”,但對其外表長相的吐槽是洶如潮水。

有意思的是,在釋出會結束後,特斯拉股價在週五下跌超過 6%,這一現象也值得玩味。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這輛車的市場表現未必能像 Model3 一樣讓人滿意,市場究竟需不需要一臺如此特別的皮卡車,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為了響應馬斯克提出的“賽博朋克”主題,許多去到現場的參會者猶如過年一般,用各種燈條作為裝飾,像是在過一個特斯拉專屬的賽博朋克節,興致頗高。

但不少人的情緒在新車亮相後發生了巨大轉變。當 Cybertruck 慢慢開上舞臺中央,現場的掌上和歡呼聲之下,部分人陷入了沉默。

才華橫溢的網友們則紛紛掏出了鍵盤,開啟一場“Cybertruck”主題的吐槽狂歡。

圖 | 網友吐槽 Cybertruck(來源:推特)

雖然馬斯克在釋出會上調侃,皮卡的外觀在過去 100 年時間裡基本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並且誇張地說,市面上所有皮卡在扣掉 Logo 之後,都長得一樣無法區分。但這也未能打消反對者的質疑。Cybertruck 的設計究竟是超越時代的激進?還是更像一臺上個世紀釋出的概念車?這個問題是網友們在評價完特斯拉皮卡外觀之後的進一步討論的焦點。

在真正踏上火星之前,我們真的要開著這樣一臺火星車行駛在地球的城市街道上嗎?傳統的皮卡設計統治市場數十年,也有其必然的原因,一味追求激進,很難說必然會獲得市場的歡迎。

圖 | 網友吐槽 Cybertruck 是馬斯克抽多了的產物(來源:推特)

不過,拋開外觀不談,Cybertruck 作為一輛純電動車殺入皮卡市場,它的效能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資訊。

雖然離正式量產交付還有近 3 年時間,但關於皮卡的內部空間、內飾設計和乘用感受可以在參會者的會後試乘中窺探一二,這臺工程車透露出來的資訊可以有所參考。

在釋出會簡潔利落地結束之後,成百上千名參會者都聚集到了位於 SpaceX 總部旁邊的場館之外排隊等待試乘,只為和 Cybertruck 有一次最近距離的接觸。

由於人數眾多但車輛僅有一臺,每次乘坐只能同時容納 3-4 人,因此不少人都是排隊 3 小時,最後乘車 2 分鐘。這也未能打消他們的熱情。

圖 | 近距離看特斯拉皮卡(來源:teslarati)

靠近 Cybertruck 能夠很明顯感受其體型龐大,即使隔著螢幕,這一感受也十分強烈。超過 2 米的車身寬度在內部也提供了更為寬敞的空間,這一資訊在所有參與了試乘環節的媒體報道中均有體現。

車頂是一個巨大的玻璃,工作人員表示,若有載貨需求,也可選配為與車身一致的不鏽鋼。

從後排的窗戶往後看到皮卡後鬥被亮得反光得不鏽鋼覆蓋,在左右燈光照射下,依稀可見特斯拉在後鬥配有插座可滿足戶外用電需求。

Cybertruck 可選配 6 座車型,採用前後雙排、意味著副駕駛位置還能坐下 2 名乘客。

從釋出會上以及官方放出的展示圖看到,這輛 Cybertruck 側面沒有任何側方位後視鏡。在試乘車上也是如此,為此,特斯拉在後視鏡位置設定了流媒體後視鏡,以應對當時的行駛需求。

(來源:teslarati)

作為一輛原型車,Cybertruck 的內部似乎還處於半成品狀態。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的記者 Sean O'Kane 在試乘後的報道中寫道:駕駛艙內飾的簡潔程度幾乎與 Model 3 相近,從官方介紹圖片上看,中控臺位置的裝飾看起來頗有大理石之感,但實際摸起來卻更像是一塊泡沫板。

而從其他參與者分享的視訊中可看出,特斯拉皮卡使用了目前極為少見的矩形方向盤,這讓方向盤的尺寸看起來出奇地小,且中間部分還是鏤空的,很難想象這是一臺效能怪獸的方向盤。

與 Model 3 類似,位於中間位置的 17 寸觸控大螢幕承擔了儀表盤和其他車輛控制的入口。

細心者觀察到,車機系統的介面與現階段已經量產交付的所有車型的大螢幕都有明顯的區別。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工程車上的系統會成為下一代正式推出的系統,應用到所有特斯拉車型當中。

據介紹,用於試乘 Cybertruck 屬於中配車型,即售價 4.9 萬美元的雙電機版本,官方資料顯示續航約為 480 公里,0-100 公里加速僅需 4.5 秒。

相比燃油車,電動車在動力上響應極快,電門即踩即走,中間幾乎沒有延遲,且電機在一瞬間即可達到峰值水平,其加速能力通常遠高於同級別燃油車。同時,瞬間的提速通常會讓乘客感受極強的推背感,而又因為很多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電動車,速度提升不夠平順,會讓有些乘客產生明顯的眩暈感。

The Verge 表示,在 Cybertruck 身上,情況變得有些不一樣。由於車身體積龐大,車身重量較 SUV 和轎車要大,讓這輛皮卡在全力提速時,依然能保持非常意外的平穩程度。

在超強的動力效能表現、過目難忘的外觀和未知的市場需求,讓 Cybertruck 成為特斯拉最具爭議性的產品。

推出這樣一臺電動皮卡也恰好反映出馬斯克一直以來對於自家公司、技術、產品的偏執追求,這也讓 SpaceX 和特斯拉都有著強烈的馬斯克個人色彩。

就像喬布斯曾說的,“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也曾說過,“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在當下這個福特統治的皮卡市場,馬斯克就是一個最新的攪局者,在他看來,現在市面上的馬或許正好就是亨利·福特曾經口中的“快馬”。

而在馬斯克的期待中,Cybertruck 也正是消費者所不曾想象的產品,現在就由特斯拉將它帶到市場上。

從馬斯克和喬布斯的經歷來看,“顛覆性”產品一定是有成功也必然有失敗的。更重要的共同點在於,對“顛覆性”的追求必然是遭受廣泛質疑、承擔更大風險的做法。包括喬布斯在蘋果期間推出的 Apple Lisa、TAM 電腦等產品就從未獲得市場的青睞。

而馬斯克執掌的 SpaceX 和特斯拉,旗下從火箭到電動車產品幾乎都在推出時受到過最激烈的質疑,公司也不止一次在破產邊緣遊走。直到今天,這些爭議依然還在繼續。

一定程度上,馬斯克對被爭議和質疑太熟悉了,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

這樣的爭議也同樣延續到了 Cybertruck 上面,3 年之後,市場將如何看待這個爭議產品,現在不得而知。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最終是大賣還是消失在市場中,我們都會記得這臺火星車曾出現在地球上,像是一個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而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這樣的閃光點。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起售價下降8千,新寶駿RM-5要聯手寶駿730/360收割MPV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