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韓系車,曾經幾乎與日系品牌齊名的存在,而現在的韓系車銷量一直在下滑,韓系車是不是真的已經不行了?
印象中老一代的現在伊蘭特、Celesta Elantra、SONATA、TUCSON,起亞的K2、K5、獅跑、智跑,一直銷量都不錯,韓系車憑藉著成熟的技術、靚麗的外觀與適合家用的屬性著實在中國市場圈了不少的粉,而今的韓系車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先從下面幾點開始分析。
首先,先從品質技術層面來說,韓系車一直不喜歡用新的技術,過分使用“過於成熟”的技術,一直都不去創新,在現在各個汽車廠商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新鮮的技術投放市場應用,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市場反饋,而韓系車還在“穩著求勝”依舊握著老掉牙的技術不肯放手,舉個例子,起亞K5的動力總成:2.0自吸+6AT變速箱,整整用了10年不變,雖然這技術是成熟的不會出岔子,但不前進就是倒退的道理小孩子都懂,在技術革新上,韓系車已經落後太多。
其次是缺乏品牌核心競爭力。大家說到日系車,都會不自覺的帖上標籤:”省油、耐用、皮薄餡大“,德系車給人們的印象都是:”技術領先、雙離合、國民神車“等等這樣的標籤,無論褒貶這些口碑都是在中國市場深耕的結果,再提到韓系車卻現發現在人們對韓系車已經開始越來越陌生,越來越被邊緣化,只能記得曾經那些老韓系的一些銷量不錯的車型,對於現在的韓系車,消費者很難再對它有一個準確的評價,定位模糊,越來越低的品牌影響力,只能使用一些低價高配的錯位競爭來搶佔市場。
再者是自主品牌的掘起,自主品牌近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與韓系車的競爭策略非常相似,低廉的價格高檔的配置,在價效比上早已超過韓系品牌,失去了價效比的光環,就像自主品牌卸掉了韓系車手裡最後的一把武器,完全失去市場競爭的實力。並且新能源的到來是大勢所趨,很有可能改變現在的汽車市場格局,而韓系車在新能源的開發研究上也是慢了不止半拍,特別是起亞,在國內基本上沒有新能源的任何佈局,如果還不能正視自身的問題,恐怕被市場淘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最後,對於韓系車的銷量的下滑與南韓人做事的風格也有很大關係,當年起亞K5的輪轂爆裂事件,明明官方標準厚度4.4mm的厚度,到了消費者手中就變成了3.7mm,從18年的薩德入韓再到南韓人的“體育精神”,拿著中國的傳統習俗與發明跑去申請自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拿來主義,掀起了一大波國人對南韓的反感情緒,一度嚴重抵制韓貨,也讓韓系車的銷量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