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2月,經過24年的高速發展,已在全球設立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佈局,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作為全球智慧產品開發及生產和組裝的領先廠商,比亞迪可以為客戶提供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務,產品覆蓋消費電子、汽車智慧系統、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及新型智慧產品等領域。業務的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蘋果、小米、vivo、聯想等智慧移動終端領導廠商。目前比亞迪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
比亞迪實際控制人為創始人王傳福,持股19%,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Quattroporte,負責集團一般營運及制定集團各項業務策略。此外呂向陽、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夏佐全分別持股9%、8%、6%、4%。
2008年9月26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附屬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比亞迪2.25億股港股,10年以來從未減持。比亞迪是目前巴菲特投資組合里美國以外地區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充分認可了比亞迪的發展前景,的確,從相關資料來看,目前比亞迪是國內發展最良好的汽車企業之一,在國際上也備受投資者青睞。
1.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資料,2018年全國乘用車累計共銷售2235.1萬輛,同比下滑5.8%,這也是中國車市連續增長28年後迎來首次同比下滑。相比於整體汽車行業負增長,新能源車增速卻維持高增長。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61.7%。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4.78萬輛,國內市場份額達19.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比亞迪市佔率為22.33%,連續多年保持國內第一。分車型來看,在純電動領域,比亞迪e5、元EV銷量名列前10;在插混領域,比亞迪秦、宋、唐包攬前三;比亞迪在純電和插混兩條技術路線上均有不俗的銷量成績。
比亞迪汽車業務是公司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2018年間,比亞迪汽車銷量經歷了高速增長-低迷調整-重振旗鼓三個階段:
1)2005年,比亞迪下線了第一款A+級燃油乘用車F3,外觀時尚大氣,在提升配置標準的同時還將經濟型中型車的價格標準拉到了7萬元區間,上市後迅速獲得市場認同,成為冠軍車型。比亞迪也在該爆款車型拉動下實現了2006-2010年的市佔率快速提升趨勢;
2)2010年之後,國內車企競爭日益激烈,而比亞迪F3的前期質控問題也逐漸顯露,2010-2016年,比亞迪份額逐年下降,銷量增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比亞迪燃油車進入了漫長的調整期。
3)2017年至今,2017年起比亞迪聘請奧迪前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代表作奧迪Q7)進入公司,開啟了比亞迪新車型的"顏值提升之路"。宋MAX是比亞迪全新"Dragon Face"設計語言的第一款車型(2017年9月上市),上市後即受廣泛歡迎,月銷破萬,此後比亞迪相繼推出了全新唐插混、元EV,秦pro,宋DM,"龍臉"家族上市後,比亞迪銷量顯著改善,2018年比亞迪銷量逆市增長,在行業下跌3%的背景下比亞迪實現了22.5%的銷售正增長。
計程車、網約車市場空間大,比亞迪最受益
2019年6月6日,三部委釋出《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迴圈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城市公共領域用車(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使用比例需達到80%。
根據環境部《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督查範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涵蓋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這些地區2017年底計程車保有量合計35萬輛,預計這些區域計程車電動化率約在15%以下。按照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達到80%的要求,合計共需電動車22萬輛,對應2019、2020每年平均增量11萬輛。
除了計程車以外,隨著打車軟體的普及,網約車的數量不容小覷。深圳從2018年8月1日起,禁止非純電動車新註冊為網路預約計程車。這也就意味著,從8月1日起,深圳新增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汽車。深圳作為一個大都市在中國來說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預計會有更多城市效仿深圳的做法,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網約車電動化的趨勢將不可避免,這給比亞迪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及市場環境。
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發展現狀
2008年,比亞迪正式開啟純電動客車研發,現在產品已覆蓋全系6~18米純電動客車。比亞迪首臺純電動客車K9於2010年在長沙下線。2010年,為緩解環境汙染壓力,比亞迪創造性地提出城市公共交通電動化解決方案;2011年,以大運會為契機,比亞迪200輛K9純電動公車在深圳投運,成為全球首批實現新能源客車商業化運營的企業。
在國內市場,比亞迪純電動客車已經進入到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等多個一二線城市,有了在大城市的成功經驗,比亞迪將積極進軍中小城市,推動公交電動化的發展。
海外市場方面,2013年比亞迪首次中標荷蘭阿姆斯特丹Schiphol機場35臺電動大巴,現在已經將電動客車覆蓋到歐、美、日、韓等傳統汽車強國,獲得倫敦交通局、洛杉磯公交公司、Facebook等國外客戶的認可。憑藉完善的全產業鏈與產品解決方案、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以及被信賴的產品品質,比亞迪積極推動國家乃至全球的公共交通電動化程序,代表"中國製造"向世界輸出綠色交通理念。
當下,機動車排放已成中國空氣汙染重要來源,柴油車更是機動車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在全國範圍,佔機動車保有量7.8%的柴油貨車,排放了57.3%的氮氧化物和77.8%的PM2.5;在深圳市,佔比10.6%的柴油貨車,更是貢獻了高達90%的氮氧化物和87%的PM2.5。而在柴油車中,泥頭車排放汙染當屬第一。另外,老式傳統泥頭車還存在高噪音、易漏撒、易超速、易超載等問題,交通事故頻發,是行業發展的難題、城市發展的痛點。
比亞迪T10ZT純電動智慧泥頭車的推出,為深圳市純電動智慧泥頭車推廣邁出堅實的一步。T10ZT整車尺寸9610mm×2550mm×3210mm,滿載續航里程280公里以上,最大爬坡度達50%。經測算,假設一臺泥頭車每年運營里程約5萬公里,普通燃油泥頭車百公里油耗50L,油價約6.75元/L,而比亞迪純電動智慧泥頭車百公里耗電約138度,按照平均電價1.2元計算,與普通燃油泥頭車相比,每年因油電差價可節省8.6萬元。最近兩年深圳將有10000臺泥頭車更換需求,按平均一年更換5000臺計算,比亞迪單憑泥頭車就會有70億的收入增長。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對一個國家來說具有崇高的戰略意義,因為可以使國家擺脫石油的依賴,防止石油出口國在石油上對我們"掐脖子"。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主要從中東和南美進口,在國家間進行戰略博弈的時候,石油無疑是重要的戰略籌碼,因此那些石油出口國經常拿石油威脅石油進口國,比如在上世紀70年代,中東戰爭打響,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尋求歐洲國家的支援,就以石油威脅英國、法國、德國,最後英國和法國被迫妥協,轉而支援沙烏地阿拉伯,並提供援助,給以色列各種噁心。
政府是知道新能源汽車的意義的,所以這些年給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企業各種補助和政策支援,補助的金額每年都在增加,這不僅僅是為了環保,也為了使中國擺脫對石油的依賴,讓國家在國際博弈中有更多的優勢。所以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燃油汽車應該逐漸被淘汰,加油站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電站。
2.比亞迪汽車供應鏈體系
比亞迪是國內唯一擁有IGBT全產業鏈的車企,掌握IGBT晶片設計和製造、模組設計和製造、大功率器件測試應用平臺、電源及電控等環節,保障了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產品力。IGBT與動力電池電芯並稱為電動車的"雙芯",是影響電動車效能的關鍵技術。
對於電動車而言,IGBT直接控制驅動系統直、交流電的轉換,決定了車輛的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等。目前中國每年使用的IGBT90%依賴進口。2018年12月10日比亞迪釋出了IGBT4.0技術,此次推出的IGBT4.0在諸多關鍵技術指標上優勢明顯,分別有:(1)電流輸出能力較當前市場主流的IGBT高15%,支援整車具有更強的加速能力和更大的功率輸出能力;(2)同等工況下,綜合損耗較當前市場主流的IGBT降低約20%;(3)溫度迴圈壽命可以做到當前市場主流IGBT的10倍以上。比亞迪已投入巨資領先佈局效能更加優異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碳化矽),有望於2019年推出搭載SiC電控的電動車,到2023年全面搭載SiC電控,進一步提升比亞迪新能源車效能。
此外,新能源平臺下全面升級的第三代DM技術,以及全新e平臺賦予的百公里加速5秒以內、全時電四驅和百公里油耗小於2L等高效能、高續航、高穩定、低使用成本能力,體現了比亞迪新能源車的強大產品力,不斷重新整理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技術的認知。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DiLink智慧網聯絡統開啟人車網聯新時代。
2018年4月25日,比亞迪釋出通過軟、硬體創新,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DiLink智慧網聯絡統,系統包含DiPad、Di雲、Di生態和Di開放四大能力平臺,實現全面連線人-機-車-雲。並推出全球首創的智慧自動旋轉大屏DiPad,將全球海量應用盡攬其中。開放Dilink系統,通過D++開放生態平臺構築智慧出行生態體系。9月5日,比亞迪正式釋出D++開放生態,D++開放生態面向全球2000萬網際網路軟體開發人員開放341個感測器和66項控制權,匯聚全球開發者智慧,衍生出大量車載應用,並可以實現OTA線上升級。
打破"垂直整合"體系,軟硬體方面全面開放
過去20多年來比亞迪一直奉行"垂直整合"的戰略,包括自行研發生產零部件,自行組裝整車,乃至於自主開發汽車軟體系統。在比亞迪發展初期"垂直整合"模式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方便進行整合和創新。但缺點是無法保證使用業內最好的零部件產品,影響汽車品質。2018年,比亞迪打破垂直整合體系,將公司業務切分為乘用車,商用車,軌道交通,電子和電池五個部門,智慧網聯絡統DILink和自動駕駛平臺全面開放。開放體系將有利於減輕比亞迪資產負擔,聚焦整車業務,還能引入更優秀的供應商,從而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除此之外還能依託比亞迪封閉研發階段軟硬體技術積累,能夠迅速切入市場,為網際網路車企落地提供整套解決方案,打造品牌優勢,獲得更大商機。
3.比亞迪車型的設計與人才引進
2016年以來,比亞迪逐步改變思路,積極引入外部人才,其中較為顯著的包括設計師沃爾夫岡·艾格、底盤工程師漢斯·柯克等,這在公司的外形設計、底盤調校等方面顯著提升了公司的產品力。艾格2016年加入比亞迪,此前在汽車設計界擁有輝煌的履歷。1993年艾格已成為阿爾法羅密歐的首席設計師,1998年成為西雅特的首席設計師,2001年成為蘭西亞的設計總監,2007年成為奧迪設計總監,2013年離任。期間艾格的代表作品包括阿爾法.羅密歐2007款Competizione、第三代奧迪TT等。
艾格加入比亞迪後,就任設計總監。不到一年時間,艾格就為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比亞迪王朝概念車於2017年4月上海車展中首發,"Dragon Face"成為比亞迪車型的家族標識,為比亞迪帶來了特有的造型語言和統一風格,打造了高辨識度的全新車型。
圖:Dragon Face
作為艾格第一個量產的設計作品,宋Max在2017年9月上市後,就以極高的顏值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月銷量長期超過1萬輛,成為比亞迪最為暢銷的車型。
在宋Max車型上一炮打響後,"Dragon Face"快速應用到唐、秦等車型上,均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未來將全面拓展到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上,有望對公司銷量起到明顯的助推作用。作為Dragon Face設計語言下的第二款車型,全新一代比亞迪唐2018年6月上市。與2017款相比,顏值提升明顯,上市後月銷量也持續突破5000輛,較此前大幅改善。
據搜狐網等媒體報道,前法拉利外飾設計總監歡馬·洛佩慈和前賓士內飾設計總監米歇爾·帕加內蒂已經加盟比亞迪汽車,分別擔任全球外飾設計總監、全球內飾設計總監。歡馬〃洛佩慈從2010年開始擔任法拉利設計總監,期間參與了法拉利LaFerrari系列、485系列、488系列、法拉利Portofino、法拉利812 Superfast等一系列超級跑車的設計工作。米歇爾〃帕加內蒂從2006年開始一直擔任梅賽德斯賓士義大利前瞻設計中心的負責人,在職期間,完成了賓士C Class的內飾設計,並參與了S級的內飾設計工作。艾格為比亞迪帶來了DragonFace及銷量的提升,洛佩慈及帕加內蒂的加盟有望為比亞迪設計錦上添花,助力銷量更上層樓。
賓士專家加盟,底盤調校改善效能提升
除了外形立竿見影的改變,在看不見的技術等領域,比亞迪的產品實力也有大幅提升,如底盤調校等。底盤調校是對輪胎、懸架、制動系、轉向系的調校的總稱,也就是使組成車底盤各個元素之間如何協調、保證車在行駛過程中保證機動性、穩定性、操控性等體驗達到最好效果。底盤好壞是影響駕乘體驗的重中之重,它決定了整車駕駛的安全及舒適。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比亞迪的研發重心一直放在了動力系統上,因此在底盤技術上有所欠缺,這也就造成了比亞迪旗下車型過去在舒適度和檔次感上偏弱的印象。近年來也積極引入相關人才,補齊短板。漢斯作為賓士的前底盤專家,在DENZA工作5年後,2016年加入比亞迪,擔任公司首席底盤調校專家,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底盤調校能力。
漢斯參與開發比亞迪全新SEA底盤模組化架構,這是一個對標特斯拉model S、賓士GLE400、BMWX6的大型架構,漢斯為這個平臺專門開發了H臂後懸掛。和一般的多連桿後懸掛相比,H臂後懸掛各項動態效能都有明顯提升,而且在空間布臵上和比亞迪帶後電機的新能源車更加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