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最受歡迎的車型,莫過於SUV。隨著SUV的熱銷,各種豪華品牌,屌絲品牌,乃至超跑品牌,都想方設法弄一個SUV出來分一杯羹。那SUV究竟是什麼?SUV究竟是怎樣來的?SUV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本文就從SUV的發展史,去看看這背後隱藏了什麼陰謀。
從世界上所有的搜尋引擎,你都能搜尋到“SUV”就是“sports utility Vehicle”的簡稱這一詞條。從字面上看,SUV包含了“Sports 運動”,“Utility 多功能”意思。“SUV”其實就是一種“Wagon”。而和轎車衍生出的“Station Wagon”不同,SUV是從越野車和輕型卡車衍生出的Wagon,或者你可以將SUV當成是“Wagon型越野車”或者“高通過性的Wagon”,能滿足不太極端的越野需求和載人載物的多種實用需求。
圖:某些全尺寸SUV和皮卡都採用同底盤製造,像圖上的豐田紅杉Sequoia和坦途Tundra就是使用相同的皮卡底盤和發動機組合。
圖:雖然說皮卡的貨鬥在蓋上後外觀看上去和SUV比較相似。不過SUV的乘員艙和行李艙是一體化設計,而皮卡的貨鬥和駕駛艙則是分體設計,這是區別兩者的最主要分別。
因此,SUV同時擁有Wagon和越野車/輕型卡車的一些特性。譬如,SUV的車體和Station Wagon都是結構,乘客和後部分的儲物空間共用同一個車體,而區別於輕型卡車的後鬥和駕駛艙分離設計,因此在載物量和乘坐空間都和Station Wagon相近。另一方面,SUV也具有越野車那種高離地距離和高通過性的特性,比普遍的Station Wagon能到達更復雜的地形,因此運送能力也更佳。
圖:雖然Station Wagon和SUV也是採用廂式的設計,並擁有大型行李艙空間。不過前者是基於轎車製造,後者則是基於輕型卡車和越野車底盤打造。(現代的CUV則也是同樣基於轎車底盤製造但又不同於Wagon,請參閱CUV章節)。
當然,經歷了多年的發展,SUV已經不再是越野車的衍生車款,而是一種擁有複雜種群特性的車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SUV的發展歷程。
圖:現代的SUV已經有多種的分類,形成複雜的體系。圖上的三款均是現在不同SUV類別的代表之一。
要說到SUV發展史,還是要從二戰開始說起。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投入了著名的Willys Jeep MA,也就是現代越野車的“始祖”。因為其通用性和越野能力不單讓軍方相當滿意,在民用市場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因此Willys趁熱打鐵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民用市場的產品。其中,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在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推出之前,很多越野車都是採用全開篷或半開篷設計。在晴天還好,但在惡劣天氣的時候,傳統越野車的軟篷很難有很好的保障。
圖:Willys Jeep是現代四驅越野車的始祖,而現代的SUV就是從此發展開來。圖為軍用M38A1吉普。
圖:隨著二戰結束,大量軍用剩餘物資的出路變成了頭痛問題,於是,軍用Jeep開始流落民間,依然保持早期越野車的全敞開式設計,充其量只有軟篷覆蓋車身,對於日常使用頗為不便,而且裝載能力也較差。
圖:英國的Land Rover Series也是採用這種半敞開式設計。
圖:Land Rover Series II LWB Station Wagon的全覆蓋式車頂設計就解決了敞開式車身帶來的問題。
圖:蘇聯的Gaz-69(吉斯)軍用越野車也採用了這類敞開式的車體設計,能讓成員快速離開進入戰鬥位置。
圖:為了提高保護性,蘇聯軍方用輕型卡車的底盤設計出全覆蓋式的GAZ-61。這幾款車有著“現代SUV”車體造型的一些設計特點,被公認為SUV的始祖。
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則借鑑了普通的Wagon,全球首創的在卡車的底盤上使用了Wagon型的“全鐵殼”制廂式車身,無論對車內人員還有貨物都有更好的保護作用。後期增加了四驅系統選配,能適應不同地形的需求,更適合當作多用途車來使用。而這種車型就成為了現代SUV的雛形。不過,雖然車身形式如此,但當時並沒有使用到SUV的名稱,而且各廠家對這類車型的表述也都不一樣。如”Wagon“,”VAN"甚至“Truck”都有出現過對此車型的表述。為了避免混淆,文中對“SUV”這種官方表述出現之前的車型均稱呼為“越野Wagon”。
圖:在民用市場上,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算是首臺具有“越野Wagon”概念的車型。雖然名為Station Wagon,這臺車並非基於轎車底盤製造,而是基於越野車和輕型卡車的底盤製造,後期並追加四驅系統。
圖:從當年的宣傳圖可以看到,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以空間大,裝載能力強,乘坐感好和通過性高為賣點。
圖:因為有越野車的基因,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的攀爬能力也相當不俗。
雖然說這種車型受到民用市場的追捧,但早期的“越野Wagon”始祖均是按照卡車的方式製造,有一些直接就是Panel Truck。而對於一般的家庭,這型別的車實在是不太適合。於是,有些廠商就開始琢磨在越野車或者皮卡的底盤上安裝廂式的車身,以滿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
圖:上世界70-80年代,這類雙門短軸版本的“越野Wagon”成為美國相當受歡迎的車款。圖為1971 Chevy Blazer 2 Door。除了空間感人以外,短軸距、高離地距、輕量化和非承載式車架等設計讓它有相當強悍的越野效能。除此之外,這臺車甚至有5.7L V8引擎的選配,加速能力媲美正統肌肉車。
圖:福特Bronco也是當年“越野Wagon”大熱選擇,甚至到了今天,在美國的大街上依然有能見度。
圖:1975 Plymouth Trailduster Sport Trail duster,後面隱藏著的就是初代Suziki Jimny。和皮卡一樣,這類“越野Wagon”也成為美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圖:1978 Ford Bronco。這類“越野Wagon”因為用途的需要,原廠使用的輪胎都是街道使用型號為主,而不是偏向越野的產品。不過因為美國這類非鋪裝的地形相當廣闊,人們經常需要駕駛一些能載貨的汽車到這類郊區和鄉村,因此四驅系統往往都是選配或者標配。
這類車型的顯著特點就是整體尺寸相對接近皮卡,但依然比傳統轎車大。以三門兩座和四門五座為主,後部的貨廂和乘員艙一體,可以有較大的儲物空間。而內飾的設計比較接近轎車。因為採用皮卡的底盤,因此離地距離較高的優點得以保留。驅動系統大多采用後驅或者四驅的設定,以城市道路和非鋪裝路面行駛為主。從外觀上看,更像一臺Wagon而不再是廂式貨車。而這型別的車款也有了新的稱呼,叫“Sports Van”或者“Super Wagon”。
圖:Chevy Suburban可以說是美國全尺寸“越野Wagon”的代表。
圖:從圖中可見,雖然“越野Wagon”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但高通過性,高載物能力和道路乘坐感依然是重要的三要素。
圖:為了獲得高通過性,Suburban配備了分動箱和全時四驅系統,高離地距和大扭力的引擎。
圖:為了強調實用性,Suburban最多可乘坐9人,同時第二、三排座位可以放倒,和後面的行李艙共同組成超巨大的載物空間,而且更能拖掛露營車。
圖:這海報的意思是不是“礦山兄弟們下班後結伴去啤酒館”呢?
圖:之前介紹過的SUV始祖之一的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的後繼車型就是著名的Jeep Wagoneer,也就是Grand Cherokee(Grand Cherokee)的前身,屬於全尺寸SUV。
在這個年代,這類“越野Wagon”的宣傳都是圍繞幾個賣點:譬如有四驅系統能面對崎嶇的路面;車身尺寸大能夠裝載大量的人和貨物,承載力高通用性強;內飾按照轎車的標準制造相對更豪華舒適。而這些特點也基本詮釋了SUV的基本特性,也一直沿用到現代的SUV 上。
在現今概念的城市SUV推出之前,“越野Wagon”一直都採用皮卡一類的非承載式車身,而且尺寸都逐漸變得相當大,更大的車體代表著更大的車重,同時也需要使用到排量更大的引擎。另外,四驅系統也在增加著汽車的體重,而多重的傳動系統和多兩個驅動輪也代表著更高的動力損耗。而一切的結果就導致到這些大型SUV必須消耗更多的燃油。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後,美國遭遇的燃油短缺問題嚴重影響到這類大傢伙的生存問題。這些油耗巨大的V8車型被民眾拋棄,轉而尋求一些更省油的選擇,而對於車廠而言,要扭轉這個局面,就必須要製造一些更小型,更輕便,關鍵是油耗更低的SUV來挽救市場。於是,當今被廣泛接受的SUV概念車型應運而生。雖然說“SUV”這個官方表述是誰提出的已經無從考究,不過毫無疑問地,SUV這個名詞已經將這類車型統合起來,成為一種新形式的獨立車型。
圖:Jeep Cherokee (XJ)被認為是現代SUV與前述的“越野Wagon”車型之間的分水嶺,也是首臺現今認知概念下的SUV。最初這臺車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應對石油危機,而將原來的全尺寸SUV小型化。
圖:現代SUV的最大特徵就是承載式車架取代了原來的非承載式底盤。不過Jeep Cherokee (XJ)嚴格來說並不算承載式車身,因為它依然有梯形車架的設計(仍有明顯的大梁式結構),只不過是直接焊接在車體上而不是原來的分離式設計。因此其抗扭性和剛性均媲美非承載式車架。
圖:這是切諾基們最為標準的改法,加高車身(強化通過性)、菠蘿胎(越野輪胎)、象鼻(加長進氣提升涉水效能)、絞盤(方便自救)、數盞Hella燈補光......
圖:正是因為剛性高和輕量化,Jeep Cherokee (XJ)無論在越野或是其他汽車運動方面都有比較好的表現,在中國也有相當龐大的粉絲群,當年北吉投產它時可謂紅遍大江南北,而也正是從它開始,中國才出現玩越野車的一群人並繁衍至今。
車廠發現,這一切的“罪惡的源頭”就是使用了皮卡的非承載式車架,導致車身重量大增,而且車身尺寸也偏大。如果使用類似轎車的承載式車身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於是車廠就開始在SUV上嘗試應用承載式車身設計。
圖:豐田在1994年推出初代RAV4,是世界上首臺採用轎車承載式底盤的緊湊型Crossover SUV。 這臺SUV使用了三門和五門版車身,車身底盤設計和Carina、Corolla共用部分零件,並可選配全時四驅系統。雖然不是所有型號都使用四驅系統,但RAV4依舊代表了“Recreational Active Vehicle with 4-wheel drive”,也是後來CUV的鼻祖車型。
圖:和轎車採用相同承載式車架,懸掛形式均是轎車型。其實除了四驅系統和Wagon一樣的車身形態以外,高車身離地距也是賣點之一,SUV的三要素依然沒有缺少。
採用承載式底盤的SUV,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懸掛和發動機部件等安裝在與乘員一起的車架上,而不再安裝在相對獨立的梯形車架上。重心更低、重量更輕、乘坐更舒適、油耗更低,鋪裝路面上的操控更靈敏,更合適一般人的使用要求。而且相比於普通的轎車,高離地間隙的優點得以保留,同時較大的後尾箱也能媲美Wagon,擁有更佳的城市實用性,對於從來都不會到郊外和對非鋪裝路面行駛沒有較高要求的車主更適合。使用承載式車身設計的SUV,可以當作是SUV捨棄越野、而增加城市道路使用的“高離地距Wagon”。而驅動系統方面,傳統的全時四驅在城市道路使用時會因為傳動和輪胎阻力的增加而增加油耗,分時四驅又因為傳動系統過於複雜而導致車重增加。因此這類SUV很多都使用分時四驅(甚至完全捨棄四驅系統而僅使用兩驅)來滿足城市使用的基本需求,無論節能或者道路行駛效能會相對獲得提高,但在複雜路面上的適應性就有點不足了。關於四驅系統的原理這裡不再闡述,請參閱《你不得不懂的四驅知識詳解》。
圖:1991 Ford Explorer被譽為是美國近代SUV的標杆式車型。
圖:豐田HighlanderHIGHLANDER,其底盤來自與Camry共用的K型底盤平臺,前些年發生的“HIGHLANDER爬坡”事件,在內行人看來,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當無知變成樂趣時,唯一能解釋的就是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了:你會拿一輛CAMRY去爬土坡嗎?
圖:誕生於1999年的第一代BMWX5,用同年代的BMW5 Series(E39)的底盤改造而來,後來的發展至今天的F15系均取材自不停進化的5系,不過也相對獨立地融入自己的設計元素。
圖:賓士於1998年推出的M-Class是賓士的第一款SUV車型,原本用以取代G-Class(G級屬於硬派越野車,兼具軍用),從1992年起開始借用三菱Pajero作為平臺、後轉給北美研發,再後來回到德國本部,直至1997年下線可謂是曲線緩行。
目前,地球上公認的SUV分類方式都是以車體尺寸大小進行,分為五個級別:
Mini SUV:微型SUV,這個界別大部分是城市SUV為主,例如日產的JUKE、MINI的鄉巴佬、鈴木的SX4均在此級別。
Compact SUV:入門型SUV,這個級別當仁不讓的代表就是上文提及到的SUV鼻祖車型:切諾基,跟它尺寸相仿的都屬於入門級SUV,例如國內最為常見的豐田RAV4、本田CR-V均在此級別。請自行對號入座。
Mid-Size SUV:中級SUV,這個級別原則上只是比入門型體型稍大一點而已,但作為一個車型的劃分,普遍地預設為那些起碼有六個氣缸配置的,例如上述的豐田HIGHLANDER就屬於這個檔次。
Full-Size SUV:全尺寸SUV,國外也有叫Luxury SUV的,也就是豪華SUV級別了,典型代表就是福特的領航者這類擁有V8引擎的巨無霸,後來日系的無限QX80、雷克塞斯的LX等紛紛加入戰團,不過他們的主力市場還是在北美大陸。
Extended-Length SUV:字面解釋可以成為加長型SUV,但這個加長的基礎是上面的Full-Size SUV級別的車型,這個級別幾乎只有在美國能見到,我們之前就報道過一輛由F150改造出來的7座SUV,其實也是這個級別,還有GMC的YUKON XL等等。
但必須說明一下的,上述五大類城市SUV的逐漸興盛,不得不承認歐洲和日本廠商在前三種級別上所做的努力。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城市道路使用率比荒郊野嶺多得多,但在歐洲本地市場,SUV車型從未成為過主流,他們更願意將SUV放在商務接送等用途上,以彌補部分MPV因太大、不夠豪華等短板;在日本本地,因為土地限制下,SUV的數量並不算太多,遠不及K-Car流行。但他們所生產的SUV/CUV則賣到了全世界,甚至用品質撼動了自居為汽車老大的美國車廠,讓他們加入到歐洲人和日本人指定的“遊戲規則”了,所以,看SUV的發展歷史最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美國人開始玩,但歐洲人日本人跟上,慢慢相互間看齊,然後百花齊放。
承載式車身的SUV 成功的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這類SUV因為空間寬大而且離地距離高,比普通轎車有更佳的通過性。同時碩大的尾箱空間能裝載大量的貨物,無論出遊或者是家庭運輸都相當實用。正是這些和美國人汽車使用習慣相當契合的特性,讓每一家基本都會有一臺大型SUV。而SUV需要有通過性、能裝人、能裝貨,必要時還要能拉車拉船什麼的,多用途特性相當明確。而越野效能逐漸已經淪為次要的需求。而一些大型SUV的用家,美系傳統的非承載式SUV在承載力等方面始終佔優。
圖:在美國,SUV和皮卡一樣,都被作為家庭中的大型工作車,除了裝得多以外,還需要皮實好用,最好還能拉個船拉個露營車什麼的,這也是美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但SUV只能作為Pickup車型的補充,銷量上遠不及皮卡。
圖:美國的土地面積較大,而且相當多的部分都是未經開發的地區。要到海灘潛個水,除了能拉人和拉上全套裝備以外,還必須有一定的越野能力,最好配上四驅系統。這樣能到達海灘還能在潮前逃跑。這時候SUV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圖:美國人喜歡自己建房子,運送些小尺寸建材的話,SUV是合適的,但如果大件的話,還是皮卡吧。
圖:SUV的一大特色就是能裝,恨不得能把整家的東西都塞到車裡面。
另一方面,因為SUV家庭使用屬性的佔比增加,人們開始去關注油耗,乘坐舒適性,而不再去關注越野能力。不過早期的SUV均採用皮卡等的底盤結構,懸掛形式大多都直接沿用前後硬橋等形式,和這種需求傾向不太符合。於是廠家開始使用前獨立懸掛來增加SUV的操控性。而最常用的就是前雙搖臂+後硬橋的組合,能同時滿足承載效能和操控效能。而在使用承載式車身之後,很多車型為了更佳的乘坐舒適性和駕駛效能,甚至採用了全獨立懸掛的設計。在這個層面上,硬派越野也基本無緣了。
圖:從前後橋的設計到開始加入獨立懸掛,說明SUV逐漸的往城市化方向發展。
圖:現在,非承載式車架結構已經成為了皮卡、硬派越野車的明顯標誌,和城市SUV的分水嶺,今天較為籠統和預設的分辨方式:使用轎車式承載式車架的叫SUV或者CUV,使用非承載式車架的叫越野車或者皮卡。
圖:某些車型甚至會使用高效能的懸掛部件,譬如圖中就使用了輕質的鋁製懸掛搖臂,以減輕重量和增加懸掛貼地效能,從而改善SUV的道路行駛缺點。
圖:SUV還有一大用處就是作為警車使用。配備高效能引擎,車架堅固,能拉能裝,必要時還能作肉盾和撞車黨。
圖:悍馬Hummer可以說是自Willys Jeep之後的又一軍用變民用的典範之一,賣點自然就是其通過性,但即便是民用的豪華版,H1也屬於越野車範疇。
圖:悍馬H1採用了前後雙搖臂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加野外和鋪裝道路行駛時的貼地性,而不是為了征服複雜的路面,而且承載力也不如傳統的皮卡底盤。
今時今日的各大車廠都開始走上了資源共享的道路,一方面,車型開始進行細分,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為了節省成本,不同車子都會採用相同的平臺製造。而SUV作為重要的市場戰略車型,自然在當中有相當的考量。因此,SUV出現很多和轎車共用平臺的型號,他們都有一個新潮的名字“CUV”。
圖:這些都是SUV,不過嚴格來說這些多是由經濟型轎車的衍生車款Crossover SUV,又叫CUV。
CUV全稱Crossover Utility Vehil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跨界車。從字面的解釋可以知道,這型別的CUV雖然屬於SUV,但卻徹徹底底地和轎車們使用共同的平臺,也正是如此,跨界車和轎車能共用很多零部件,包括底盤、內飾上的設計都十分相似甚至完全一樣。從生產研發上看,這樣有助於降低研發和生產的成本,造價更低廉,同時也更具有轎車的特性。而與轎車只需要有區別的外形設計和給予高車身離地距,講究一點的會在引擎調教和傳動上作出不同的配置以滿足某部分朋友的需求即可(如更硬派或者更道路高效能化)。當中最為消費者稱道的,估計就是比普通高出那麼一兩個頭位高度的視界,習慣了坐在地上,突然不用被前方的MPV或者小貨擋住了視野,那是多“高興”的一件事啊,當然,對於駕控品質沒什麼需求的絕大部分人,這類車又能提供跟普通轎車相類似、有個七八成功力的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圖:福斯的PQ35平臺,不單生產出了GTi,還能升高一點,變身成CUV。
圖:Tiguan和福斯Golf GTI是完全的同平臺產品,Tiguan被稱為“高車身Golf GTI”。
圖:福特KUGAKuga可以看作是FOCUS的SUV版本。
圖:BMWX1和BMW3 Series是同平臺產品,相信大家都相當熟悉了。
圖:本田Vezel也是FITGK5的Crossover SUV。其四驅系統是實時四驅系統,並不能用於越野脫困,只是在溼滑的路面上增加一點輔助抓地力,跟江湖傳聞的北海道版四驅GK是一樣的東西。
最早發明提出CUV這個概念的是誰已無從得知,但將CUV發揚光大的就是歐洲人和日本人,當美國人還熱衷於用皮卡底盤製造傳統SUV(越野wagon)的時候,歐洲人就將CUV賣到了美國市場並讓美國人感受到CUV的魅力。當然,這型別的CUV,因為在底盤設計上照搬同平臺的轎車的設計,因此是完全以針對鋪裝路面行駛為主,除了車身重心更高以外,其駕駛感覺也比較接近轎車,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技巧,也比較適合普通消費者使用。不過要說到越野層面就不是那回事了,上面的四驅系統也只是針對溼滑路面進行調教而不是非鋪裝路面,越野效能可謂極弱。
但在這裡不得不提的是:目前市場上所有的SUV,預設地,底盤均來自普通轎車,車架結構幾乎完全一樣,不同之處,可能僅僅就是駕駛艙的空間升得更高而已,所以,如果單純從物理抗撞擊效能上,同平臺的SUV與轎車是在同一水平線上。國內非常、很、異常多的普通車主都潛意識地、想當然地、或者聽信4S店銷售的鬼話,錯誤地認為SUV在安全性上高於普通轎車,這個想法就此打住吧:有國外評測機構曾經對同平臺的SUV和轎車分別進行撞擊測試後發現,重要部位的抗撞擊效能基本一樣,甚至有些特定位置的撞擊,因為轎車的原生底盤反而對此類衝擊的防護力設計結構做得更好,而SUV則更容易出現重心轉移式的失控或者翻側,對成員的保護未必比得上轎車。所以,奉勸那些以訛傳訛的人收收嘴吧,真正扛得住撞擊的,是那些使用非承載式車架結構的硬派越野車,而不是你們認為的SUV或者CUV。
圖:雖然名為SUV,不過配上全時四驅和水平對向引擎的Forester,在拉力路面和鋪裝路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切記,前提是經過極為專業的拉力級改裝的賽車,沒改的話,越野就呵呵了。
圖:完全使用R35 GTR的JUKE R,車型歸類是SUV,但公路效能令人咂舌。不過相對於一般轎車而言,Juke-R作為一臺SUV,通過性甚至比前者還差。
圖:BMWX6M,搭載一副555匹V8,百公里加速4.2秒,曾被廠商稱呼為“紐北最速SUV”。道路賽道效能遠不及搭載同款引擎的M5,看好了,是遠不及,那個微弱優勢的通過性也不值得一提吧?
圖:從A45 Crossover而來的GLA45,雖然名叫SUV,就外形已經和SUV沒什麼關係了。
從世界汽車發展的環境來說,現代人更需要的是一臺面面俱到的汽車,最好所有移動交通工具的功能都能擁有,而對於專業型汽車的需求正逐步弱化,CUV這類車型正好就是適應潮流的產物,基於城市化規模在不斷擴大,人們對越野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弱,CUV在道路行駛性和日常使用方便性上高於傳統的硬派SUV,自然會成為大部分人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城市SUV車型如此火爆的原因。(即使大部分選購SUV的人,滿座的機會不超過使用時間的1/100,滿載不超過1/1000,依然會為高油耗和昂貴的車價買單。從另一個方面說,對SUV這類車型,大部分是心理需求大於實際需求,表過不提。)
圖:以後的SUV就長這個樣子了,這其實就是一臺大輪的掀背車。
圖:Lamborghini為了在SUV市場分杯羹,就推出了SUV中的SuperCar Urus。不過說實話,除了是一臺車身稍高能坐四個人的大牛,你難道開它去越野?還是碾下水道蓋?還是去爬沙?還是下賽道?當年的LM002還能去爭奪軍用車越野車市場呢,難道開這車去打仗?或許只放在車庫就是它誕生的意義。
CUV也有一些設計之初的硬傷。雖然標榜著操控性拳打越野車,通過性和裝貨能力秒殺轎車,但明眼人就知道,這典型就是田忌賽馬。SUV糅合了幾種車型的特點,所以才被賦予“Utility 多功能”的定義,但從操控性上討論,即使有轎車的底盤設計,高車身重心和高車身重量自然在操控和舒適性上乃至燃油經濟性上都被傳統轎車打趴下;為了城市道路而妥協,無論四驅系統,還是懸掛設計上,就完全不適合通過越野路面,越野效能也就比不上傳統的越野車;再加上現在為了降低風阻,很多CUV的車尾做得相當斜,間接縮減了後部行李廂的有效高度,裝載能力也直線降低,反而讓CUV從面面俱到變成方方面面都不足。
圖:這樣的圖片不是偶發個案,而是普通SUV隨時都能玩出的尷尬,還記得初次跨界便出事的A Class麋鹿試驗嗎?
圖:SUV被譽為汽車中的體操運動員。因為在這麼多車種之中,它最愛翻跟斗。
圖:這時候,才知道自己SUV在廣告宣傳裡說的什麼越野性、什麼四驅系統都是騙人的。
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即使我是偉大不止的The Great Q7,即使我有威震天下的Quattro四驅,即使我和岸邊近在咫尺,但我就是爬不回來。
圖:千里之行,毀於足下。給我推!
圖:擁有“超大尾箱容量”的日產JUKE。
圖:作為一臺SUV,裝個單車除了要把它拆了,還要把後排放倒,這和掀背車有什麼區別。真要享受“4+2”樂趣的,看別人的MPV多爽,不用拆輪直接進。
圖:如果告訴你,這臺SUV是被石頭卡住了,看不出吧。
另外,相對於原來使用非承載式車架的傳統SUV,採用承載式車架的SUV/CUV因為車體抗扭性不足(整體剛性不足),更甚至,一體化車架結構導致那些本可針對越野性提高的改裝空間變得更低。為了適應城市使用,分時四驅被適時四驅甚至兩驅取代,因此對非鋪裝路面的行駛效能就大幅削弱了,切記:通過性好不代表越野效能好!另外,承載式車身負載能力並不高,對些超大型或者豪華SUV來說,過大的自重反而會導致車體的過分扭曲而降低操控性和乘坐舒適性,甚至會發生危險。因此這型別的SUV依然會採用承載能力較高的梯形車架作為主要的承載樑。這型別的SUV傳動系統都經過強化應對過大的自重,有一些甚至直接沿用傳統的四驅分動系統。因此豪華SUV的越野能力甚至會超越普通的城市CUV,這也是相當無奈的現象。
圖:Land Criuser(陸地巡洋艦)和Patrol(patrol)是來打臉的。
最後說說,很多廠家宣傳SUV時,都會暗中提及到其通過性,如果有四驅系統的更會說其攀山涉水無所不能。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噱頭大於實際用途。假如你購買了一臺城市SUV而盲目相信廣告宣傳的字眼的話,等待你的輕則是“HIGHLANDER爬坡門”再現,重則是一百多萬的豪華路華SUV在海水中瞬間報廢重現的慘劇。而對於SUV的改裝,針對自己的需求,適當增加城市駕駛的適用性,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 2020款五十鈴D-MAX XTR加強版皮卡,外觀更凶猛
- 長城炮黑彈版實車,外觀更粗獷霸氣,內飾更豪華
- 福特釋出美式情懷的傳奇越野車,代表著荒野上的自由與征服
- 混動越野大皮卡9月亮相,906匹+1328N·m+2.9s破百,960km續航
- 長城炮最新推出的皮卡車型,乘用版商用版越野版三種車型供選擇
- 首臺2020款皮卡版jeepWrangler亮相!2.0T+8AT,外觀比猛禽還霸氣
- 外觀確實好看,2020款雪佛蘭Silverado 1500半噸柴油皮卡
- 春節高速免費?這幾點自駕注意事項要牢記!不然容易吃大虧
- 千匹馬力、零百三秒,悍馬純電動超級皮卡曝光,或年中正式亮相
- 上市一年半人氣絲毫不減的小越野車,看Jimny5種不同改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