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中國車企推出的車型,名字越來越難念,英文字典里正面的單詞用完了,開始用各種字母和數字的排列組合,搞得人暈頭轉向。最複雜的就是“ARCFOX極狐αT”,這個名字出現的目的好像就是為了把你幹暈,讓你忘記它特別簡單而搖擺不定的歷史……
粉“末”登場,起大早趕晚集
極狐是誰,開啟官網一目瞭然,這是北汽新能源的高階純電品牌,誕生於2016年以前。論品牌高階化,它比長城WEY、吉利領克早;論品牌的細分化和專業化,它比廣汽埃安、榮威R早;論用動物來命名,它比大狗、好貓、螞蟻們更早。

然而,就像口含薩博金鑰匙出生的北汽紳寶品牌一樣,它也染上了“起大早趕晚集”的毛病。2016年的北京車展上,這個那時還叫“北極狐”的高階品牌推出了一大一小兩款概念車。
小車ARCFOX-1是一輛雙座敞篷電動車,好像男性版的Smart,考慮到當時北汽與賓士的“曖昧”關係,這款車讓人浮想聯翩。
另外一輛“狠貨”是ARCFOX-7,一輛鷗翼門設計的電動超跑,那屆北京車展資料最“狠”的兩臺超跑:一個是蔚來EP9,另一個就是這輛北極狐。後面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WEY和領克作為中國高階汽車品牌,銷量雙雙破十萬,廣汽埃安雄霸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大狗好貓成了年輕潮人符號,蔚來更是透過EP9之後的一系列“騷操作”,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旗手。
那麼,本來粉墨登場的北極狐,去哪兒了呢?
花拳繡腿,淪為老年代步車2016年北京車展亮相之後,承載著北京汽車品牌向上和年輕化重任的北極狐,在北京當時的時尚地標三里屯SOHO開了一家旗艦店,把車展上的兩輛展車運過去展示,店面極具輕奢之風。
站的越高摔得越狠。這種沒有商品車的展示,居然持續了一年半,直到2017年底的廣州車展上,ARCFOX-1的正式量產版LITE才正式上市。商品車配置了前格柵尾箱蓋可顯示文字的LED螢幕,車內還配置了三塊大屏,要說這配置出現得倒是比拜騰和哪吒還早。可惜華而不實,特別不好用,甚至沒法用。
所以,儘管14.08到16.08萬元的價格看似不貴,補貼後更是隻有8.68萬元。但消費者都很理性,只有雙座和200公里的買菜車續航,1米87的軸距,49馬力的後軸驅動電機,既不實用,更與北極狐的高階定位不沾邊。

北汽新能源的操盤手們也發現了問題,LITE上市的時候並沒有懸掛北極狐的LOGO,證明它與這個高階品牌有關的,只有車載語音識別系統的初始口令“你好,小狐狸”。有意思的是,這款A00級小車據說是限量發售,至今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大街上,也沒見過它的身影,同時代的小螞蟻芝麻知豆都比其銷量高,而更便宜的五菱宏光MINIEV更是創下月銷過兩萬輛的純電車銷售神話。

超跑沒影,吹牛不上稅
在2017年LITE的上市釋出會現場,北汽相關領導宣稱,“全球首款純電GT超跑”ARCFOX-7將在2018年6月上市。這種先上老年代步車再上超跑的套路,比後來王曉麟的賽麟整整早了兩年,而這款超跑的資料,也比賽麟唬人多了。
2018年,ARCFOX-7亮相北京時裝週和上海國際賽車場,最大功率612馬力、峰值扭矩1050N·m、百公里加速2.9秒,唯獨上市銷售的事兒沒人提了。
2019年初,ARCFOX品牌又跑到日內瓦車展了。展出的3款概念車中,ARCFOXGT為ARCFOX-7的第二代車型,百公里加速提升至2.59秒,這個數字超過了蔚來EP9的2.7秒。一款從來沒有過的產品竟然換代了,真是匪夷所思。
同年的上海車展上,北極狐官方又“釋放”了新的說法,2020到2021兩年時間內,ARCFOX將陸續推出6款產品:其中首款中大型SUV將於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與GT等車型共同構成ARCFOX正式上市的第一階段產品梯隊。
找不著“北”,ARCFOX極狐αT登場
盼星星盼月亮。2020年底,千呼萬喚的首款產品ARCFOX極狐αT可算上市了。有細心(zhao shi)媒體發現,之前一直叫“北極狐”的ARCFOX品牌,“北”字居然消失了。此時的北汽集團,正經歷著燃油車板塊、越野車板塊和新能源板塊市場份額的全面大跌。於是乎,找不著“北”的極狐品牌被寄予厚望。
αT這款車被北汽定位為中大型SUV,車身尺寸上勉強及格,大眾前任設計總監德·席爾瓦操刀的外形也算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續航里程、效能引數和售價綜合對比後,在強手如林的2020年根本排不上號,進入特斯拉Model Y領銜大降價的2021年,更是危機重重。
虎頭蛇尾的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負面典型。
目前,困擾極狐品牌乃至整個北汽集團乘用車板塊的,除了一塌糊塗的可靠性口碑,還有近似歸零的品牌美譽度、慢到錯亂的產品速度和撲朔迷離的品牌戰略。
極狐品牌從2016年誕生至今,唯一沒變過的,似乎就是當年制定的品牌Slogan“生而破界”了。
北汽需要先破自己的界,才能讓那些在寒風中駕駛著續航里程僅剩幾十公里的第一批LITE和北汽新能源車主,重新回到自己的4s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