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二字作為成就一臺車銷量好壞的因素之一,我想當今任何一家車企都會搞,而要是論造"噱頭"來講,我想華晨中華在這方面有著絕對的實力。
V3V6V7 撲街連連看
背後倚靠BMW品牌,華晨也是將"BMW發動機"引用到自家車型上,如果按照當時華晨的想法來說那就是"讓消費者們花10餘萬的價格就能買到BMW,難道還能賣不火"?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華晨中華,真的始終賣不火。
中華V7於2018年上市,上市之初因為背靠BMW,採用BMW的技術,也算小火了一把,巔峰時刻的銷量也有2500+,但同樣也就此跌落谷底。今年10月份的銷量僅有213輛,而今年1-10月份累計銷量只有5247輛。和同級別的比亞迪“唐”比起來,只能說慘不忍睹。
華晨中華想要依靠BMW獲得銷量,其實這也是中華V7失敗的主要原因,華晨中華作為國內的自主品牌,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技術。不過,由於過度依靠BMW的技術,導致缺乏自有技術,很難吸引到消費者。從目前的銷量來看,中華V7的月銷量一樣趕不上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
除了在技術方面過度依靠BMW外,價格也是影響其銷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6月開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時,華晨中華推出了國六版的中華V7,從原來的10.87萬元上漲至12.49萬元。從動力方面來看,提升價格幅度不大,但是卻採用了1.8T的發動機,不過這卻是最低配的車型。
在“白菜價”和“高階局”的加持下,顯然並沒有為中華V7帶來很好的銷量。而在緊湊級SUV市場上華晨曾經的當家花旦中華V3日子也不好過。
中華V3是華晨在2015年推出的一款入門級SUV,當時起步價都得6萬多,而看現在的起步價才5萬多,可以說是便宜很多了。這款車在進入市場不久,憑藉著實惠的價格以及同級車中不錯的空間,有過月銷1.8萬輛的好成績。不過呢,隨著寶駿510、吉利遠景系列、長安CS15等小型SUV的推出,中華V3也就沒那麼好過了,月銷下滑的厲害。
2019款的中華V3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市之後,指導價為5.37-8.77萬元。不過月銷在一兩千臺左右,和高峰時期相比相去甚遠。
此次新上市的2019款中華V3全系共有11款車型,其中10款是國五車,僅有1款車型滿足國六b排放標準。滿足國六標準的是1.6L車型,售價5.99萬,還是一款手動擋。我們知道從7月份開始,很多地方都開始實施國六了,國五車型將不能上牌。而華晨在7月初竟然還在主推國五的中華V3,讓人摸不著頭腦。
華晨這麼做應該是有它的原因的。個人猜測有兩個原因。其一可能是華晨的國五發動機等配件庫存太多,不用掉的話太浪費了。此次上市的中華V3雖然只有一款是國六的,但這能說明以華晨的技術,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出現這麼多款國五車的原因應該是緩解庫存壓力,降低製造成本。兩款走量的車型撲街之後,另外一款中華V6更是淹沒在一片SUV紅海之中,2019年的首月銷量中華V6僅僅只有2臺,讓人唏噓,此後這款車型就成了歷史。
產品品質大滑坡
按理說,背靠BMW這種級別的隊友,隨便推出個什麼車型至少都能掙扎一下,可是華晨偏偏不信這個邪,銷量不高也就算了,在關鍵的產品品質上,華晨中華也明顯出現了很大問題。
不僅中華V3這款車“機油乳化”現象由來已久,但是廠商卻一直沒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近兩年剛推出的中華V6和中華V7卻毛病不斷。從2018年截至到目前,華晨中華車主所發表的投訴就高達220條,除了各種各樣的車身部件投訴,中華引以為傲的發動機、變速箱等也有眾多投訴。
根據第三方汽車投訴反映,中華V6變速箱的問題一直難以得到解決。根據車主反應,2018年3月2日購得新車,3月21日出現變速箱故障,更換變速箱後,於6月5日變速箱又出現故障。如此反覆發作,產品品質可見一斑。其次動力不足,上市之前說好1.6T發動機,上市後全系1.5T發動機,前後不一,另不少消費者無語凝噎。
中華V6如此不濟,中華V7挺身而出,但是卻沒想到中華V7最引以為傲的BMW發動力卻小毛病不斷,屢遭投訴。據某權威第三方網站顯示,中華V7的CE16發動機故障數已佔到中華V7品質類投訴問題的近三成,其中14位車主投訴過發動機故障問題。如上圖所示,發動機漏機油問題居投訴首位,其次為故障燈亮問題,而發動機抖動、功率不足等案例也有若干宗。
目前,由於中華V7發動機漏機油問題,令部分車主對整車產品品質口碑相當不滿。如上圖所示,來自雲南的車主自先生在新車購買3個月行駛6800多公里後,車輛發動機出現嚴重漏油,照片中車輛停放地面處油跡清晰可見。對此,自先生強烈要求華晨中華給予免費更換髮動機總成的訴求。
作為CE系列發動機的“原型機”,BMW與PSA合作開發的王子系列發動機,其本身的可靠性口碑原本就並不突出。搭載王子系列發動機的東風標緻雪鐵龍,旗下多款產品一直被髮動機品質問題“拖累”。此次,新晨動力接盤BMW授權的王子系列發動機,並在中華V7車型上“試水”,這對華晨中華的復興計劃而言,未來或許還存在諸多難以預知的風險。
技術創新力羸弱
事實上,華晨中國淪落到如此的地步幾乎可以說是“早已註定”。相較於其他國內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華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技術和車型。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變速箱,吉利汽車的車載作業系統,長安汽車的自助駕駛系統,甚至是一些新興造車勢力,威馬汽車、小鵬汽車都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量產型車。相比之下,2018年9月,華晨中國已經被工信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應該說,華晨中國淪落到如此與華晨中國技術創新能力弱密切相關。除了使用BMW早已淘汰的王子發動機之外,從車型設計上來看,從轎車到SUV,妥妥的山寨和逆向開發。中華H3型轎車“撞臉”華晨BMW1 Series,中華V6則是看起來有BMWX3的影子。而從後續披露的資訊來看,無論是H3所代表的的轎車系列,還是V6、V7所代表的SUV型號,都有BMW設計師團隊身影。
眼看著目前華晨的三個兄弟都不能打,而此前計劃在今年9月推出的全新中華V9恐怕將延後至明年上市。倘若真是如此,那麼就意味今年下半年華晨中華或將沒有一款嚴格意義上的新車型上市。想想其它自主品牌的步步緊逼,以及合資品牌不斷地降維打擊,我們還是不禁要為華晨中華明年的表現捏一把汗。
過去的10年也是中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10年。所謂“不進則退”,當其它自主品牌紛紛開始佈局SUV市場的時候,反觀華晨中華卻似乎並沒有意識到SUV會在國內大紅大紫。而等到回過味兒時,市場已經沒有多少份額再留給一名追趕者了。
現在的華晨正處在換帥後的蓄力階段。面對虎視眈眈的對手們,留給閻秉哲冷靜思考的時間十分有限。對於華晨中華而言,如何找準自身定位,重拾消費者的信任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不然,華晨中華遲早會變成BMW的代工廠,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
-
1 #
-
2 #
不是代工廠。BMW遲早會獨資。華晨汽車在瀋陽及周邊從發動機到變速器。座椅。車輪蠱。內飾都有配套廠並且供應其他車企的。關鍵在於管理。最早合併過。金盃。後來散了。從引進豐田技術製造海獅麵包。19年全國第一。為什麼不行了。吃老本。管理差。國企。瀋陽機床。。。若大膽改革。放權。增加研發。重新引進豐田技術輕客品質好。價格低。服務好。一定好賣。同時加強產品研發升級。中華轎車。SUV車研發。輕型客貨車的研發。對得起中華這名字。
-
3 #
開了三年的中華v3,現在開始毛病不斷,其他的都一一解決,就是左後輪底盤異響弄的我是焦頭爛額,一拐急彎或者坑窪路面左後輪下邊底盤就發出嘎巴嘎巴的聲音,後邊兩個輪子的軸承都換了都沒用,後邊底盤就是一根直橋過來,什麼球頭什麼拉桿通通沒有,減震還不漏油,就是找不到到底是哪裡響,服了,真的是服了,同事的FIT開了五年了啥毛病都沒有,真是沒法比
-
4 #
早該破產了,你看看你出那個金盃破貨車,才用了五年三大件換個遍,車裡兩個人講話全靠喊,早晨從小區出來,兩邊的私家車沒有一臺不跟著報警響的,一加油門聲音不是一般的大,這種企業給江鈴,慶鈴,福田,江淮提鞋人家都不用,那天車販子要給我六千塊錢,說金盃廠家都破產了,你這車也成限量版的了
-
5 #
我買的就是v3,4年跑了42000,中華的車大毛病沒得,就是隔音太差了,異響嚴重啊。
-
6 #
上當一次就足夠,第二次千萬別選中華!
-
7 #
白瞎了“中華"二字
-
8 #
當時也考慮過V7。真慶幸最後沒買。當時看加過車主群。都是三天兩頭的出毛病。而且還不是通病可尋。各位置毛病不斷的那種
-
9 #
這logo是個什麼東西
-
10 #
戰略方向都錯了,你以為買BMW的是為了買發動機?
-
11 #
每位真正的車主都是客觀真實的評價!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沒有一點毛病,要不4S店怎麼生存!
-
12 #
華晨應該跟吉利好好學學。
-
13 #
現在BMW都不讓華晨代工了
-
14 #
一把好牌打了個稀碎。
其實BMW高階問題也不少..只不過售後過得去所以沒太多投訴